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徐渭《南词叙录》看明前中期杂剧衰微与传奇兴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于艺术发展过程,探索其内部规律,能知道其发展、繁荣、衰微是一种必然;探索外部规律,能知道其在某个时代形成这种必然也是一种必然。杂剧与传奇的交替繁荣就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对它们二者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结合考察,便能解答二者... 对于艺术发展过程,探索其内部规律,能知道其发展、繁荣、衰微是一种必然;探索外部规律,能知道其在某个时代形成这种必然也是一种必然。杂剧与传奇的交替繁荣就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对它们二者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结合考察,便能解答二者的交替繁荣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会在明代发生。徐渭的《南词叙录》中很多观点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叙录 明前中期 杂剧衰微 传奇繁荣
下载PDF
明前中期学术的理学化——以浙东学人杨守陈为对象的考察
2
作者 钱升升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明代前中期,学术研究存在理学化的特点。本论文以学术理学化的视角,以明代浙东学人杨守陈为对象,从其经学研究,文学创作主张和风格方面加以考察。学术理学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认识明代学术的面貌,更加公允的评价明代学人的学术... 明代前中期,学术研究存在理学化的特点。本论文以学术理学化的视角,以明代浙东学人杨守陈为对象,从其经学研究,文学创作主张和风格方面加以考察。学术理学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认识明代学术的面貌,更加公允的评价明代学人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中期 杨守陈 学术 理学化
原文传递
论明前中期文人南戏的程式化问题
3
作者 李雪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较之宋元南戏,明前中期文人南戏在文本、音乐和演出体制方面呈现出诸多程式化现象。在文本形态上,其篇幅、分卷、语言、体式等渐趋定型;在曲律音韵上,对原有用韵和联套进行调整,更加熟练地采纳北曲入戏,推崇海盐腔和昆山腔;在排场结构上... 较之宋元南戏,明前中期文人南戏在文本、音乐和演出体制方面呈现出诸多程式化现象。在文本形态上,其篇幅、分卷、语言、体式等渐趋定型;在曲律音韵上,对原有用韵和联套进行调整,更加熟练地采纳北曲入戏,推崇海盐腔和昆山腔;在排场结构上,规范了开场、上下场和收场模式;在脚色行当上,从传统七脚色中又分化、衍变出多种新的戏曲脚色行当。明前中期文人南戏的这些“程式化”规范,为明后期文人传奇的出现做了必要的铺垫,并确定了明清文人传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中期 文人南戏 程式化 文人传奇
原文传递
对明代前中期南京回回迁徙的再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从明代前中期开始 ,南京逐渐成为江南回回聚集的重要地区。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入迁南京的回回作了许多探讨 ,然回回当时在南京的人口数量 ,以及在南京分布的情况尚需要重新认识和说明。
关键词 明前中期 南京 回回迁徙
下载PDF
明代前中期社会逐利行为探析
5
作者 陈二峰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8-69,共2页
明代前期向中期过渡,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影响也比较深远。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财富。虽然各阶层追求财富的表现不同,但都造成了财富的集中和下层人民的痛苦。
关键词 明前中期 社会逐利行为 归宿
下载PDF
明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治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文余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8,共6页
广大的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全部归属元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内,成为中央政府控制的一部分。1368年朱明王朝代元成为中央政权后,结合藏族地区和明中央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治理藏族地区的措施。本文试图对明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对藏族地... 广大的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全部归属元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内,成为中央政府控制的一部分。1368年朱明王朝代元成为中央政权后,结合藏族地区和明中央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治理藏族地区的措施。本文试图对明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治理作个简单的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地区 中央政府 藏区 明朝 明前中期 地方势力 治理 元朝 中央政权 茶马贸易
下载PDF
明代前中期诸帝崇道浅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召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中国道教发展至明代,面临一个重大转折点,即以明中叶为分界线,其前中期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余势(继宋元以来),而后期则转入衰落阶段。其原因很多,除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增长,封建社会进入末世,依附它的道教必然随之衰落外,明代前中期和... 中国道教发展至明代,面临一个重大转折点,即以明中叶为分界线,其前中期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余势(继宋元以来),而后期则转入衰落阶段。其原因很多,除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增长,封建社会进入末世,依附它的道教必然随之衰落外,明代前中期和后期帝王对道教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明前中期诸帝大都崇道,故道教在此时期能保持一定的发展余势;而后期诸帝则取轻视抑制态度,故道教在此后急遽衰落。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权具有绝对权威,神权必须服从于皇权,任何宗教能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与发展,皇帝的支持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明代道教发展之所以有前后期的不同,实由于此。本文就是探讨在明前中期道教是如何在明室支持下获得微弱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道 明前中期 中国道教 中国封建社会 转折点 前后期 明中叶 资本主义 宗教 神权
下载PDF
略论明代南戏戏班
8
作者 欧阳江琳 李舜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9,共5页
明前期南戏戏班主要活跃在乡村赛社的祭祀场合,中期则开始转入城市。由于以求食营利为目的,南戏戏班流动频繁,彼此间竞争互补,推动了南戏的广泛流播。南戏戏班的组织,可分为职业、临时以及家乐的三种班体形式,其演员则以男性为主。
关键词 明前中期 南戏戏班 流动 班体组织
下载PDF
从山林到台阁——元明之际迄永宣间小说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舜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元末明初,文人士夫何以由经史而折入小说,始终与其游走于"台阁"与"山林"之间的人生状态密切相关。如果说《剪灯新话》隐约透露出元明之际士大夫彷徨于仕与隐之间的两难困境,以及其志不伸遂不得已飘泊乱离的性命体验... 元末明初,文人士夫何以由经史而折入小说,始终与其游走于"台阁"与"山林"之间的人生状态密切相关。如果说《剪灯新话》隐约透露出元明之际士大夫彷徨于仕与隐之间的两难困境,以及其志不伸遂不得已飘泊乱离的性命体验;那么,《剪灯余话》却已隆升为词林儒臣一时幽寓遂咎己自悼,或抚掌谈笑以申怀抱的载体。尽管当时小说的创作与传播远不如教坊演剧之盛,然而,小说这一台阁化的迹象,仍然可以追溯到元末杨维桢等人假小说以为声教的提出,并和明初官方试图以儒学内涵改造小说的努力联系起来,也即与永宣间教坊演剧的繁荣有着颇为相似的历史背景。然而,这一繁荣持续未久,正统七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奏禁小说,正式标志了传奇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中期 台阁与山林 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
原文传递
《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
10
作者 汤志波 陈妙丹 《中国文学年鉴》 2019年第1期1081-1083,共3页
当前明代戏曲研究的专著尚不多见,而科分工(文学与史学交叉)的限制,更是对明代戏曲制度的研究,囿于史料匮乏及学凤毛麟角。2006年李舜华出版《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曾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今积十余年之功,又推出《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 当前明代戏曲研究的专著尚不多见,而科分工(文学与史学交叉)的限制,更是对明代戏曲制度的研究,囿于史料匮乏及学凤毛麟角。2006年李舜华出版《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曾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今积十余年之功,又推出《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戏曲 复古 明前中期 演剧 礼乐 消长 思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