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X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建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37-39,6,共4页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等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X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该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中,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非均质性中等,水下分流河道边缘非均质性较强-强,储层的...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等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X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该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中,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非均质性中等,水下分流河道边缘非均质性较强-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作用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明化镇下段 储层非均质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源外层系油气运聚关键环节研究与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2
作者 张宏国 杨海风 +3 位作者 宿雯 徐春强 黄志 程燕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1-292,共12页
油气运聚是源外层系规模性成藏的关键之一。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地区丰富的三维地震和钻井数据分析,从断裂带深层垂向输导、馆陶组二次汇聚及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侧向分流3个主要运聚环节分析入手,对明下段砂体烃柱高度进行分析。研究认... 油气运聚是源外层系规模性成藏的关键之一。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地区丰富的三维地震和钻井数据分析,从断裂带深层垂向输导、馆陶组二次汇聚及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侧向分流3个主要运聚环节分析入手,对明下段砂体烃柱高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烃源超压-断层活动耦合作用是断裂带垂向输导的关键,在烃源充足条件下断裂带分形维数大于0.7时,油气垂向输导能力较强;富砂型层系形成的早期油藏控制油气二次汇聚能力,利用馆陶组圈闭面积和有效幅度等计算汇聚系数,当馆陶组汇聚系数大于700 km3时,对应明下段具备发育大、中型油田的基础;断层的泄压控制浅层砂体侧向分流环节,利用砂体高部位和低部位断-砂接触面积计算泄压系数,当明下段砂体泄压系数大于2.0时,砂体烃柱高度可超过30 m。3个主要运聚环节紧密配合,是富生烃凹陷源外层系高丰度油藏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汇聚能力 高丰度油气藏 油气运聚 明化镇下段 渤中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宣玥 尹太举 +1 位作者 柯兰梅 李建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6-40,165,共5页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沉积期受4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来自于西北部的沙垒田凸起,东北部的渤南凸起,东南部的鲁西隆起,南部的垦东-莱北低凸起。深化物源供给体系认识对明确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主力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下段 物源分析 重矿物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储层的地震地貌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蒋志斌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6,682+516,共8页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明化镇下段 地震地貌学 几何类地震属性 河道形态 几何学参数
下载PDF
渤海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龙 齐明明 +3 位作者 陈培元 汪洪强 孙福亭 刘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8-12,共5页
结合岩心、薄片、分析测试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Ⅳ油组储层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次圆状为主。岩心中可见典型河流相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 结合岩心、薄片、分析测试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Ⅳ油组储层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次圆状为主。岩心中可见典型河流相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包括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线形。Ⅳ油组发育曲流河沉积相,包括河道和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漫滩沉积、废弃河道和泛滥沼泽沉积微相。Ⅳ_4砂组以泛滥平原沉积为主,从Ⅳ_3砂组开始,物源供应增强,平面上发育3至4条曲流河道,Ⅳ_1砂组沉积时期河道规模开始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化镇下段 Ⅳ油组 沉积微相 曲流河
下载PDF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湖盆砂体预测
6
作者 武赛军 尹太举 +1 位作者 朱永进 高文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59-165,共7页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以下简称"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渤海海域新近系浅层油气藏中,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砂岩储层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预测该区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的发育规律对后期油气勘...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以下简称"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渤海海域新近系浅层油气藏中,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砂岩储层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预测该区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的发育规律对后期油气勘探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浅水湖盆砂体单层厚度普遍较薄,侧向迁移快,叠置发育的特征,单种方法难以有效预测及研究区钻井资料较少,限制地震反演应用等问题。在充分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研究区的研究思路。具体思路如下:首先井震联合建立高频层序等时格架,主要含油层段划分11个五级层序。其次在波形分类地震相砂体预测宏观趋势指导下,结合优选的最小振幅属性,对目的层段内浅水湖盆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砂体预测结果表明,平面上,明下段储集砂体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纵向上,三级层序控制明下段主要含油层段储集砂体类型及富集段。该预测结果可为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湖泊沉积体系的深入认识及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 砂体预测 波形分类 地震属性 明化镇下段
下载PDF
渤海海域L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与馆陶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中波 康凯 +3 位作者 申春生 何滨 林国松 李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166,共6页
根据渤海海域L油田3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实验测试数据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对L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及馆陶组储层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L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与馆陶组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明化镇组下... 根据渤海海域L油田3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实验测试数据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对L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及馆陶组储层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L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与馆陶组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而馆陶组储层砂岩的分选较差,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冲刷面以及植物根茎等河流相沉积构造特征,同时,泥岩以杂色为主,也反映了一种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综合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M图与测井曲线图,认为明化镇组下段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发育边滩、曲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河道边和河道间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沉积微相 明化镇下段 馆陶组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南部明化镇组下段源-汇体系及其对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2 位作者 庞小军 王启明 潘文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742,共15页
近年来,在渤海南部新近系钻遇了大量大面积砂体,并发现了多个亿吨级油田,表明明化镇组下段勘探潜力巨大。该类砂体发育形成源-汇要素不清,严重制约了明下段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文章利用古生物、重矿物、地震、钻井等资料,探讨了渤海南部... 近年来,在渤海南部新近系钻遇了大量大面积砂体,并发现了多个亿吨级油田,表明明化镇组下段勘探潜力巨大。该类砂体发育形成源-汇要素不清,严重制约了明下段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文章利用古生物、重矿物、地震、钻井等资料,探讨了渤海南部浅层明下段源-汇体系及其对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控制。结果表明:渤海南部明下段沉积期发育多个方向的源-汇体系,其中,燕山-辽西隆起方向距离研究区最远,辽东隆起次之,鲁西隆起和胶东隆起较近,鲁西隆起和辽东隆起对研究区源-汇系统影响较大,燕山-辽西隆起对源-汇系统影响较弱;研究区明下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河流、河湖交互和湖泊这三种沉积体系,其中,河湖交互和湖泊浅水三角洲形成的砂体面积较大;研究区明下段沉积期具备形成大面积砂体的有利源-汇条件,其中,温带-亚热带气候、充足的降雨量、发达的古水系、长英质变质岩和岩浆岩母岩、湖泊范围频繁的扩大和缩小有利于大面积砂体的发育;河道砂-席状砂-河道砂的连通导致研究区明下段发育大面积的岩性圈闭,与单独的河道砂相比,河湖交互和浅水三角洲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潜力。该认识可为渤海海域新近系大型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体系 大面积砂体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 明化镇下段 渤海南部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网状浅水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超 沈孝秀 +2 位作者 王少鹏 来又春 缪飞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河道平面上呈网状、交织状,具有宽深比小、稳定性强等特点,砂体发育程度中等;其形成于低坡降背景,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均有网状河道发育,河道呈花状,沉积微相类型多样,天然堤、河漫滩、席状砂等溢岸沉积物大量发育,形成以溢岸沉积物为主的“河道花”模式。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两侧均发育天然堤,增加了其侧向稳定性,决口改道是形成新河道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下段 低位域 网状浅水三角洲 “河道花”模式
下载PDF
饶阳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废弃河道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雅君 董运晓 +2 位作者 姜新雨 赵璇 周亮 《科技通报》 2019年第4期21-26,共6页
曲流河沉积的废弃河道微相,在侧向上对油气的流动起隔挡作用,直接影响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开采。本文以饶阳凹陷路6、路27断块明化镇组下段为例,综合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废弃河道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对明化镇组下段废弃河道... 曲流河沉积的废弃河道微相,在侧向上对油气的流动起隔挡作用,直接影响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开采。本文以饶阳凹陷路6、路27断块明化镇组下段为例,综合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废弃河道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对明化镇组下段废弃河道进行了准确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NmxⅢ-4小层发育三条废弃河道,和单纯依靠一种或两种方法相比,提高了识别的精度,在指导后期剩余油的挖潜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明化镇下段 沉积微相 曲流河 废弃河道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孝秀 张婕茹 +2 位作者 缪飞飞 韩建斌 刘文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钻井取心、流体、产能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填隙物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 利用钻井取心、流体、产能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填隙物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可划分为三类,Ⅰ、Ⅱ类储层控制着含油有利区的分布;区内储层产能与流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流体性质相近时,砂岩储集体的颗粒分选越好,孔喉半径越大,孔喉结构越均匀,流度越高,比采油指数越高,产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下段 储层综合评价 产能评价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下段多河型地震地貌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谈明轩 朱筱敏 +3 位作者 刘强虎 刘伟 李顺利 赵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1-419,共9页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地貌类型,并在明下上亚段沉积阶段发现了辫状河、曲流河共存现象。古沉积坡降分析表明,在整体宽缓的沉积背景下,顺直河、曲流河坡降整体偏小,辫状河坡降相对较大。利用地貌—水动力关系进行古流量估算,认为辫状河满岸流量最大可达3 942 m ^3 /s,曲流河满岸流量最小为145 m^ 3 /s,顺直河满岸流量一般小于300 m^ 3 /s。基于坡降—流量进行河流类型的判别,可增进对研究区不同河型发育特征、多河型地貌、辫曲共存现象及复杂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辫曲共存 多河型 明化镇下段 新近系 沙垒田地区 渤海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振鹏 欧银华 +2 位作者 刘洪洲 刘建国 曲炳昌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3期41-44,57,共5页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控制因素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砂体可划分为6~3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沉积.从垂向及平面两个方向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并确定了单一分流河道规模,单一分流河道厚度在1.5~4.0m之间,宽度为270~1700m,砂体宽厚比为90~425.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储层厚度、夹层展布及注采井距三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及井网加密三种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控制因素 剩余油分布模式 储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浅水三角洲 明化镇下段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渤中34-1油田欠注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超 冯于恬 龚小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目前渤中34-1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欠注明显和酸化效果差等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矿分析、敏感性实验评价、清污配伍性实验评价和水质指标现场监测等分析了渤中34-1油田注水过程中的储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水源水与地层水配伍性... 针对目前渤中34-1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欠注明显和酸化效果差等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矿分析、敏感性实验评价、清污配伍性实验评价和水质指标现场监测等分析了渤中34-1油田注水过程中的储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水源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产生钙质垢是目前注水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场注入速度过大引起速敏性损害,目前的水处理系统悬浮物含量、粒径中值等超标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储层损害的措施和手段,以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34-1油田 明化镇下段 欠注 水质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0
15
作者 牛成民 杜晓峰 +2 位作者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三角洲和河湖交互体系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东营组形成于坳陷期,受盆外水系供给影响形成滑塌浊积扇和坡移扇2类大型湖底扇岩性油气藏;沙河街组形成于断陷期,受盆内局部物源影响,形成了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型、走向斜坡地层超覆型、上倾尖灭型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其中明下段河湖交互体系与沙河街组近源扇体是最有利的领域。(2)黄河口凹陷西段以及部分环渤中凹陷斜坡区的明下段勘探潜力极大,是渤海储量增长最现实的勘探领域;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渤南低凸起陡坡带以及埕北低凸起陡坡带等区域的沙河街组近源扇体为下步勘探的重点突破方向;环渤中凹陷以及辽中凹陷中部和北部东营组湖底扇勘探前景良好;莱州湾凹陷北部等沙三段大型前积三角洲和环渤中凹陷沙一二段滩坝为后续潜在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扇体 浅水三角洲 河湖交互体系 大型岩性油气藏 沙河街组 东营组 明化镇下段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利用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廷恩 胡光义 +3 位作者 马良涛 王宗俊 范洪军 梁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3-582,598,共11页
由于曲流河储层构型横向岩性变化快、储层空间变化复杂、单砂体厚度小,而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疏,因此采用陆上密井网条件下的多井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地震解释方法受常规地震资料及常规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只... 由于曲流河储层构型横向岩性变化快、储层空间变化复杂、单砂体厚度小,而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疏,因此采用陆上密井网条件下的多井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地震解释方法受常规地震资料及常规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只能识别厚度为10~20m的大套厚层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也不能满足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的精度要求。为此,在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以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为基础,结合测井数据分析,采用"垂向分期、横向定边、三维定型"的方法对渤海W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3小层(N_(2m)~LⅡ-3)的R23砂层组的曲流河砂体构型进行层次分析。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反演地震数据特征将R23砂层组在垂向上划分为R23-1和R23-2两个沉积单元,在R23-1和R23-2两期复合河道中识别出6条近SN向展布的单一河道,且在单一河道内识别出多个规模不等的复合点坝,在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下精细识别了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有效提高了复合河道、单河道及点坝体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河道 点坝 不确定性反演 储层构型 明化镇下段Ⅱ油组3小层
下载PDF
叠后地震数据采集足迹消除技术Gabor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天罡 李福强 +1 位作者 白清云 谢久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0期68-72,共5页
渤海矿区曹妃甸A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与沙垒田凸起的连接处,是渤海湾盆地重要勘探区块之一。工区内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存在较强的采集足迹,尤其在目的层明化镇组下段,采集足迹与断层相互切割,严重影响断裂系统解释及构... 渤海矿区曹妃甸A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与沙垒田凸起的连接处,是渤海湾盆地重要勘探区块之一。工区内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存在较强的采集足迹,尤其在目的层明化镇组下段,采集足迹与断层相互切割,严重影响断裂系统解释及构造认识,为油田下一步勘探、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Gabor滤波技术选取不同方位进行特定频率滤波,有效滤除了采集足迹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解决了由于采集足迹影响导致的地震数据成像差的问题。通过该方法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断裂系统展布清晰,能够满足地质人员对油田工区构造情况进行分析,满足地质人员的要求,为后续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该方法的提出为其他油田相似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足迹 GABOR滤波 断裂体系 地震资料 明化镇下段
下载PDF
毛细管压力及相渗曲线在油水分布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振鹏 欧银华 +2 位作者 刘建国 刘洪洲 李金蔓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运用毛细管压力及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从微观孔喉结构角度将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明化镇组下段储层分为两类,并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总结得到了两类储层的沉积相、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读取了两类储层... 运用毛细管压力及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从微观孔喉结构角度将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明化镇组下段储层分为两类,并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总结得到了两类储层的沉积相、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读取了两类储层纯油区及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界限值,并利用平均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得地层条件下两类储层相应饱和度位置处毛细管压力值。在成藏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毛细管力与浮力平衡原理得到两类储层的纯油区与过渡带闭合高度下限,结合储层顶面构造图最终实现了油水层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毛细管压力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 明化镇下段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