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伟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70,191,共10页
1868年,伊藤博文在版籍奉还建议书中首度提及未来开设上院构想。随后在1871年赴美考察归国后,他提出以渐进方针进行组织改革及开设下院,由此产生了宪政思想的萌芽。1880年,伊藤博文提出宪法意见书,标志着其宪政思想的雏形已初露端倪。... 1868年,伊藤博文在版籍奉还建议书中首度提及未来开设上院构想。随后在1871年赴美考察归国后,他提出以渐进方针进行组织改革及开设下院,由此产生了宪政思想的萌芽。1880年,伊藤博文提出宪法意见书,标志着其宪政思想的雏形已初露端倪。在对法国和美国等诸国立宪政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他于1882至1883年赴欧调查宪法,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宪政思想。依靠其宪政思想,伊藤博文不仅压制了在野的自由民权派的宪法构想,而且超越了政府内以岩仓具视、井上毅为主导的德国派,掌握了制定宪法的主导权。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作为其构建明治宪法体制的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直接推动了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对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及特点施加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明治宪法体制
原文传递
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旧民法延期问题再探讨
2
作者 邹皓丹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6-194,共9页
1892年6月12日日本第三次帝国议会通过民法商法施行延期法律案,并不意味着旧民法延期问题就此定案。在明治宪法体制下,议会通过的法案尚需经政府上奏天皇裁可,方能具有法律效力。事实上,无论是在酝酿时期、还是法案通过之后,松方内阁中... 1892年6月12日日本第三次帝国议会通过民法商法施行延期法律案,并不意味着旧民法延期问题就此定案。在明治宪法体制下,议会通过的法案尚需经政府上奏天皇裁可,方能具有法律效力。事实上,无论是在酝酿时期、还是法案通过之后,松方内阁中都有不顾议会决议、断行法典的强硬主张。尽管岌岌可危的松方内阁无力实施断行,但也始终未将法典延期案上奏天皇批准。此举为其继任者伊藤内阁赢得了重新考量法典问题的余地。伊藤内阁以明治元勋的政治影响力为后盾,在政府内部设立法典施行调查委员会,讨论法典是否需要延期,夺回了对法典命运的决定权。由于法典施行委员会在旧民法延期问题上难以达成统一,该问题仍必须由伊藤内阁以政治决断的方式作出决定。最终,在第四次帝国议会召开前夕,伊藤内阁将延期法案上奏天皇裁可。尽管旧民法最终延期,但不能将之简单视为政府消极遵循议会的主张,根本上还是伊藤内阁基于自身立场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民法 明治宪法体制 松方内阁 伊藤内阁
原文传递
近现代日本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与日本的命运比较
3
作者 卓爱平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4X期46-47,共2页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近代到现代,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以政党为依托。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荣与衰的交替,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均与新旧宪法体制结构内部对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息...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近代到现代,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以政党为依托。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荣与衰的交替,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均与新旧宪法体制结构内部对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近现代政党政治模式的迥异,使日本近现代形成截然不同的战争发展时期与和平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明治宪法体制 “五五年体制 政党政治
下载PDF
东京审判侵略战争责任追究中的制度逻辑--以荒木贞夫审判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皓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40,共14页
根据东京审判文献资料,在追究荒木贞夫是否在扩大"九一八"事变中负有侵略战争责任时,为了弥补证据证明力的不足,被告、检方、辩方各自以明治宪法体制的不同面相作为逻辑前提进行立论,进而得出了有关侵占东北四省责任归属的不... 根据东京审判文献资料,在追究荒木贞夫是否在扩大"九一八"事变中负有侵略战争责任时,为了弥补证据证明力的不足,被告、检方、辩方各自以明治宪法体制的不同面相作为逻辑前提进行立论,进而得出了有关侵占东北四省责任归属的不同结论。被告荒木试图将枢密院紧急会议的国家意志最高决策权作为论证集体责任的前提,认为应该由内阁和枢密院承担集体责任。检方的立论逻辑着眼于枢密院免责基础上的军部专制,据此起诉荒木贞夫的个人责任。辩方的立证脉络建立在国务大臣单独辅弼原则基础上,认为荒木的行为是遵循外务省外交方针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认定"反和平罪"司法实践中的需要,制度逻辑可以视为从追究国家责任过渡到个人刑事责任的桥梁。第二,源于东京审判面临证据文献缺乏的困境,制度逻辑有助于检方在起诉中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第三,源于明治宪法体制的复杂性,它为三方从制度的不同面相出发进行立证提供了便利条件。荒木的案例表明,审判各方对明治宪政体制制度性因素的认识对于理解东京审判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木贞夫 “九一八”事变 侵略战争责任 反和平罪 明治宪法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