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遵宪与日本明治文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夏晓虹 《学术界》 2000年第1期58-77,共20页
本文从诗文应酬、文化接受和外交公务等方面 ,探讨维新派政治家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的作为与体验 ,并由此揭示明治时期日本的社会文化对黄氏忧国意识、学习西方。
关键词 黄遵宪 明治文化 政治家 诗文应酬 新政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日本明治大正文化的浅接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4,共7页
日本明治大正时代,《聊斋志异》告别了被翻案为日本故事的幕后传播阶段,逐渐亮相于近代文坛。得益于报业和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它的影响首先渗透到汉文小说当中,而后在文学史上也获得了评价,还出现了将其部分作品翻译成现代日语的尝试。... 日本明治大正时代,《聊斋志异》告别了被翻案为日本故事的幕后传播阶段,逐渐亮相于近代文坛。得益于报业和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它的影响首先渗透到汉文小说当中,而后在文学史上也获得了评价,还出现了将其部分作品翻译成现代日语的尝试。《聊斋志异》在这一时期的传播和译介,打上了日本明治大正文化的印记。汉学者、中国戏曲小说研究家和近代作家对《聊斋志异》的译介和传播各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学史 明治大正文化 接触 传播
原文传递
火车上的三四郎——夏目漱石《三四郎》中现代性与速度的意味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征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9,共13页
本文以夏目漱石代表作《三四郎》为中心,考察了火车这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明治时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巨大转型。首先,通过火车上三四郎的感受,概括论述了速度对传统社会视觉习惯的冲击,分析了三四郎主体性视觉选择背后隐含的文... 本文以夏目漱石代表作《三四郎》为中心,考察了火车这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明治时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巨大转型。首先,通过火车上三四郎的感受,概括论述了速度对传统社会视觉习惯的冲击,分析了三四郎主体性视觉选择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其后,又进一步探讨了视觉裂隙与近代速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小说主人公三四郎即便离开了火车这一具体空间,仍然为日常生活中各种或隐或显的速度问题而焦虑、苦恼。最后,对三四郎的个性化行为——经常出入画家的画室,观看画家作肖像画——做了细致解读,并从这一行为模式中提炼出小说的象征性主题——如何在速度不断提升的近代性时期,应对越来越多的视觉裂隙,是否该将丢失的碎片打捞回来,如果需要,又该用何种方式才能有效地打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之道 近代性 明治文化 主体性建构 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