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回儒人性概念阐释与伊儒会通
1
作者 马晓琴 张伦恺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一批“学通四教”的回儒学者,他们积极介入中国传统思想和伊斯兰哲学议题的讨论,生产出了一套风格独特的社会知识体系。就人性的内涵而言,明清回儒学者将人性界定为人生而为人的本质,这一本质体现为人所具有的智...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一批“学通四教”的回儒学者,他们积极介入中国传统思想和伊斯兰哲学议题的讨论,生产出了一套风格独特的社会知识体系。就人性的内涵而言,明清回儒学者将人性界定为人生而为人的本质,这一本质体现为人所具有的智慧、理智之性;在人性的类型上,回儒们认为人性具有丰富的外延,除人之特性,还有人之物性。在人性概念的讨论上,明清回儒学者既有对伊斯兰灵魂观和儒学人性观的借鉴吸收,也有与二者的不同创新,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文化融会贯通中的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 明清 伊斯兰 人性概念
下载PDF
儒学科举情结对明清徽商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玉霞 《教育与考试》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明清时期,"贾而好儒"的徽商对儒学科举有着浓厚的情结。这种情结对于明清徽商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儒学科举情结在徽商兴起和繁荣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徽商对于读书入仕、获取功名的过度渴望以及儒... 明清时期,"贾而好儒"的徽商对儒学科举有着浓厚的情结。这种情结对于明清徽商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儒学科举情结在徽商兴起和繁荣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徽商对于读书入仕、获取功名的过度渴望以及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消极的观念成为徽商向近代商人转型的绊脚石,加速了徽商的衰亡。论文结合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儒学科举情结对明清徽商的双重影响,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徽商兴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学科举情结 双重影响
下载PDF
明清修身日记的属性与功能
3
作者 郑明智 方遥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明清修身日记是儒者记录自身日常道德实践过程的载体。其主要有两种属性:一是纪实性,修身日记最初是作记录日常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而呈于山长或者同窗审阅之用;二是公共性,儒者内心坦荡,向来有传阅自己日记互证所学、互相改过的传统... 明清修身日记是儒者记录自身日常道德实践过程的载体。其主要有两种属性:一是纪实性,修身日记最初是作记录日常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而呈于山长或者同窗审阅之用;二是公共性,儒者内心坦荡,向来有传阅自己日记互证所学、互相改过的传统。修身日记的主要功能在于自省或者在规过会上请成德君子诊断,以此省察改过,次要功能则是用于学习、交流、交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日记 明清儒者 纪实性 公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