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后缀“巴”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开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巴"缀是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重要的后缀之一。在它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中,动词在数量上比较多,其他各类词如名词、形容词比较少。"巴"缀词用法较多,语义色彩丰富,充分说明了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 "巴"缀是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重要的后缀之一。在它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中,动词在数量上比较多,其他各类词如名词、形容词比较少。"巴"缀词用法较多,语义色彩丰富,充分说明了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和多音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后缀 “巴”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略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阁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94,共2页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的用例,这种语法现象不是沿着“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的顺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与“这”、“那”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古代汉语中就有指...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的用例,这种语法现象不是沿着“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的顺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与“这”、“那”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古代汉语中就有指示代词单独表处所的传统。现代汉语中“这”、“那”单独表处所是其自身功能和“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两种现象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处所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三身代词的组合式称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3,33,共4页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三身代词 组合式称谓
下载PDF
从肢体行为到言说行为——试析明清山东方言里一类词义的演变 被引量:9
4
作者 魏红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在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组本来表示肢体动作义的行为动词,演变出带有贬义色彩的言说动作义,即从“行”域投射到了“言”域。行为义的特点决定、影响着言说义的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反映出词义演变中同类型词义发展具有同一模式的规律。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义域 行为义 言说义 词义演变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中与象声词相关的特殊行为动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玉蕾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1期30-31,共2页
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批与象声词有关的特殊行为动词,有的由象声词通过义域转移或转类而来,有的则由象声语素组合成词指称相关动作。转喻是象声词用作行为动词的心理基础,与动词相同的句法位置是象声词用作行为动词的语法基础。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象声词 特殊行为动词 转喻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复数词尾“们(每)”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阁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8-111,115,共5页
明清山东方言中复数词尾“们(每)”的用法比较多样化,就用于指人名词(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后的“们”而言,其意义有四种:真性复数;连类复数;总括两个有关系的名词,跟一个连词异曲同工;不表复数义,只构成一个音缀。连类复数义显示了“们... 明清山东方言中复数词尾“们(每)”的用法比较多样化,就用于指人名词(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后的“们”而言,其意义有四种:真性复数;连类复数;总括两个有关系的名词,跟一个连词异曲同工;不表复数义,只构成一个音缀。连类复数义显示了“们”尾与“辈”之间的语源关系;“们”尾与表示数量的词语并用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复数词尾 们(每)
下载PDF
《元明清山东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复岭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1期61-69,共9页
元明清山东地区(省)的汉语方言资源充裕,词汇丰富多彩,编纂一部反映该时期山东方言的断代历史语言词典是十分必要的。该词典将以收录元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特有的方言词语为重点,兼收山东方言与其他方言或通语共有的词语。怎么确认山东方... 元明清山东地区(省)的汉语方言资源充裕,词汇丰富多彩,编纂一部反映该时期山东方言的断代历史语言词典是十分必要的。该词典将以收录元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特有的方言词语为重点,兼收山东方言与其他方言或通语共有的词语。怎么确认山东方言词语的“身份”,是本词典编写中的一大难点。很多词语需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察方可确认其是否为山东方言词,对于现代山东方言已不再使用的特殊词语,则要采取“比对——排除法”加以验证。该词典的编纂也是山东省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发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方言词典 词典编纂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文献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8
作者 魏红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3-155,共3页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不少,而且在时代上有相联性。对这些通俗文献的研究,在形成完备的具有时地观念的汉语语法史、现代山东方言语法的探源、语言理论的总结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文献 现代山东方言 汉语语法史 价值和意义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代词回指的特殊句法位置及其功能
9
作者 张俊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5-98,111,共5页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指示代词 回指
下载PDF
从肢体行为到饮食行为——明清山东方言里一类词义的演变
10
作者 魏红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
在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组本来表示肢体动作义的行为动词,演变出带有贬义色彩的饮食动作义,即从一般的"行"城转移到了"食"域。行为义的特点决定、影响着饮食义的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反映出词义演变中同类型词义发... 在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组本来表示肢体动作义的行为动词,演变出带有贬义色彩的饮食动作义,即从一般的"行"城转移到了"食"域。行为义的特点决定、影响着饮食义的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反映出词义演变中同类型词义发展具有同一模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义域 行为义 饮食义 词义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