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七言古诗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祖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明清学者看来,七言古诗是一种体制独特的诗体。明清诗学界也对七言古诗的概念、源起、篇制、结构、章法、声律、风格特点等方面作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七言古诗的讨论显示出明确地辨体意识,他们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 在明清学者看来,七言古诗是一种体制独特的诗体。明清诗学界也对七言古诗的概念、源起、篇制、结构、章法、声律、风格特点等方面作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七言古诗的讨论显示出明确地辨体意识,他们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七言古诗和歌行、七言乐府关系的认识;二是对七言古诗篇制章法的认识;三是对七言古诗声律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学 七言古诗 概念 体制
下载PDF
明清诗学批评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
2
作者 胡建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8,共5页
明清诗学批评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从反对以时代论诗角度对其的消解,二是从肯定真情表现角度对其的消解,三是从对诗歌审美本质的张扬及融通正变观角度对其的消解,四是从肯定新变角度对其的消解。明... 明清诗学批评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从反对以时代论诗角度对其的消解,二是从肯定真情表现角度对其的消解,三是从对诗歌审美本质的张扬及融通正变观角度对其的消解,四是从肯定新变角度对其的消解。明清诗论家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对我们更辩证深入地理解唐诗演变发展的历史流程及其分期断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学 “四唐”之分 消解 疏漏补正 论说充实
下载PDF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诗韵论
3
作者 胡建次 《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诗韵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诗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明清诗论家对诗韵的论说,多方面地展开了古典诗韵之论,将南朝以来人们对诗韵的阐说予以了提升...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诗韵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诗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明清诗论家对诗韵的论说,多方面地展开了古典诗韵之论,将南朝以来人们对诗韵的阐说予以了提升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学 诗韵论 维面 展开
下载PDF
明清诗学批评视野下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24-28,共5页
明清两代对杜甫诗歌整体接受度颇高,对其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批评却因时而异。明前、中期,诗坛评此诗为“变体”,多有排斥;明后期诗学审美多元,对此诗的点评褒贬不一。清代杜甫诗歌接受达到高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点评... 明清两代对杜甫诗歌整体接受度颇高,对其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批评却因时而异。明前、中期,诗坛评此诗为“变体”,多有排斥;明后期诗学审美多元,对此诗的点评褒贬不一。清代杜甫诗歌接受达到高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点评亦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明清诗坛的接受起伏,与社会思潮、诗学审美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学 批评视野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下载PDF
论宋濂的诗学理论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涤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62-68,共7页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开国文臣、文坛领袖。本文对宋濂的诗学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析,认为其诗论本乎《文心雕龙》。文章探讨了宋濂的论诗总纲、诗学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
关键词 明清诗学 宋濂 明道 征圣 宗经 本质 创作 风格
下载PDF
赖山阳诗学及其与中日诗史源流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志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60,共12页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后期代表性诗人,也是日本汉诗殿军式人物。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汉诗一直受着中国诗歌的影响。日本古代学者江村绶认为这个影响的规律是,每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气运,大约一两百年后会传到日本。赖山阳的诗学,体现...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后期代表性诗人,也是日本汉诗殿军式人物。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汉诗一直受着中国诗歌的影响。日本古代学者江村绶认为这个影响的规律是,每一种中国古代的诗歌气运,大约一两百年后会传到日本。赖山阳的诗学,体现从崇尚复古向主张性灵的诗风的转变,对明清之际的各派有所调和。其具体的创作受到明清各家诗风的影响,其中如李梦阳、吴梅村、钱谦益、王渔洋、蒋士铨等家的影响都比较明显。但是他追求的目标仍在唐宋,对杜甫、韩愈、苏轼、陆游等家的诗风都有学习。他在诗歌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平,近体绝律成就尤高。赖氏熟于经史,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都有所研究。其诗歌在内容上反映出典型的尊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诗史 明清诗学 性灵诗学 中日诗学关系
下载PDF
《潞安诗钞》前后编初探
7
作者 任聪颖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潞安诗钞》是收录明清两代山西潞安府诗歌的总集,分前后两编。前编辑录于清初康熙年间,编者为程之玿;后编辑录于清道光年间,主编者为常煜。《潞安诗钞》以“诗以人重,人以诗传”为选诗原则,前后编在征诗方法、甄选标准、编辑体例等方... 《潞安诗钞》是收录明清两代山西潞安府诗歌的总集,分前后两编。前编辑录于清初康熙年间,编者为程之玿;后编辑录于清道光年间,主编者为常煜。《潞安诗钞》以“诗以人重,人以诗传”为选诗原则,前后编在征诗方法、甄选标准、编辑体例等方面一脉相承,选诗的同时,还为所选诗人编写小传。《潞安诗钞》前后编在保存乡邦文献、记录民俗风尚、考见人物盛衰等方面的趣向是一致的。由于成书时代的差异,其中所蕴含的选诗思想亦不尽相同。前编侧重以诗存史,借选诗展现明清易代之际时局动荡的史实与治乱兴衰的机兆;后编选诗具有润色鸿业、裨补政教的倾向,借选诗呈现格高调古、雅正平和的诗学主张。《潞安诗钞》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识,对山西上党地区的文学世家、诗学名家及文学社团、诗人间的交游活动予以专门的关注。它与山西省内其他地方诗歌总集一起构筑了山右诗学的文献基础,不啻为明清诗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其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 明清诗学 《潞安诗钞》
下载PDF
明清唐诗选本中的时序错位现象
8
作者 张一南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8,共10页
明清著名唐诗选本中普遍存在时序错位现象,即错误地排列了诗人的时间顺序。这种现象无形中反映了明清诗学家对唐代诗人的印象。地位较高的诗人更容易被前置。通过时序错位现象可明显看出,明清诗学家有着清晰的"四唐"意识,甚... 明清著名唐诗选本中普遍存在时序错位现象,即错误地排列了诗人的时间顺序。这种现象无形中反映了明清诗学家对唐代诗人的印象。地位较高的诗人更容易被前置。通过时序错位现象可明显看出,明清诗学家有着清晰的"四唐"意识,甚至因此形成一定刻板印象;尊崇古体诗,尊崇岑参、杜甫、李商隐等人,轻视与齐梁诗风、词和小说有关的诗人;以出身时间为判断诗人时序的主要依据。因此,探讨明清唐诗选本时序错位现象,有助于我们消除其带来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学 唐诗选本 时序
原文传递
清初诗坛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被引量:24
9
作者 蒋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开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明代诗学 反思
原文传递
但倚光严入道场——明清之际的长干塔与空间书写
10
作者 郑妙苗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90,共13页
南京长干塔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成为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皇家寺院中的宝塔,关于它的记载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同时,长干塔作为建筑奇观的声名也在清初广传欧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之一。长干... 南京长干塔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成为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皇家寺院中的宝塔,关于它的记载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同时,长干塔作为建筑奇观的声名也在清初广传欧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之一。长干塔在明清两代几经损坏和修复,最终于成丰时期毁于太平天国军之手。长干塔在明清两代获得了文人广泛的关注,在文坛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学意象,反映出晚明清初文士尤其是明遗民的心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干塔 报恩寺 明遗民 明清诗学
原文传递
为“源流之学”树立典范——评钱志熙先生《唐诗近体源流》
11
作者 张晓伟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8年第2期323-334,共12页
新时期学术已届四十年之久,学者采用的学术方法多彩纷呈,并已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学术路径。仅就唐诗而言,在八十年代,通过历史考察来解释某一方面的诗歌史真相,似是通行做法。考据之作,也大都是大处着眼。待各方面的成果渐多,考据与理论... 新时期学术已届四十年之久,学者采用的学术方法多彩纷呈,并已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学术路径。仅就唐诗而言,在八十年代,通过历史考察来解释某一方面的诗歌史真相,似是通行做法。考据之作,也大都是大处着眼。待各方面的成果渐多,考据与理论便大体分途。对古代一家或一种现象的专门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较为"老派"的历史源流考察,不大被当成一种固定的学术方法来对待,似乎是自然而然隐含在学术创造中的。但是考察现代学术历程,历史源流的梳理实为中国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钱志熙先生对此方法显然有着许多自己的思考,他出版于2015年的著作《唐诗近体源流》,是一部从诗体角度研究唐代近体诗史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近体源流》 明清诗学 王夫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