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的复古诗学
1
作者 李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明诗别裁集》是明诗批评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一部总集。沈德潜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构建起其复古诗学整体性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仰溯风雅",向儒家诗教传统回归的思想。《明诗别裁集》旨在通过"别裁伪体"以"... 《明诗别裁集》是明诗批评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一部总集。沈德潜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构建起其复古诗学整体性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仰溯风雅",向儒家诗教传统回归的思想。《明诗别裁集》旨在通过"别裁伪体"以"亲风雅",树立其诗学思想的明诗批评旗帜。沈德潜对于明诗的定位是"陵宋跞元"。《明诗别裁集》以风雅之"正"来观照整个明代诗歌史,试图确立自《诗经》以来的儒家诗教传统,"明诗其复古也"代表了沈德潜对明代诗歌史的整体观念判断。同时,沈德潜也有意以"复古"作为主线和基调,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的具体批评实践,实现对明代诗歌史的重构。"复古"是沈德潜诗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其中既有其对明代七子派诗学的继承,又包容了对儒家风雅正统诗学观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沈德潜 明诗 明诗批评 复古诗学
下载PDF
《明诗别裁集》诗学审美论
2
作者 潘林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8,共5页
清代诗学对明诗创作有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潜在吸收前代诗学评论家思想的基础上独成派别,提出格调说,其诗学理论在《明诗别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现。沈德潜在评论明诗创作的同时系统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学审美标准,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诗歌本... 清代诗学对明诗创作有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潜在吸收前代诗学评论家思想的基础上独成派别,提出格调说,其诗学理论在《明诗别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现。沈德潜在评论明诗创作的同时系统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学审美标准,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诗歌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也有对他人诗歌创作观的批判继承,更有对诗歌格调论新观点的全面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下载PDF
《明诗别裁集》删诗改诗例说
3
作者 丁雪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3-77,共5页
历来学者对《明诗别裁集》的研究多着眼于沈德潜的序言、评语以及对入选诗作的粗略分析,仅有少数论文的部分章节涉及沈德潜的删诗改诗,但也只是简单的整理及说明。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且从诗歌文本的细节入手,... 历来学者对《明诗别裁集》的研究多着眼于沈德潜的序言、评语以及对入选诗作的粗略分析,仅有少数论文的部分章节涉及沈德潜的删诗改诗,但也只是简单的整理及说明。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且从诗歌文本的细节入手,通过探究编者对于原始诗作删改的状况及原因,可以进一步说明沈德潜在具体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标准及诗学理想,具体来说包括其温厚和平的诗教观以及作为“格调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以意运法”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删改 沈德潜 诗学理想
下载PDF
明代理学的演变与文学复古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忠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6-102,共7页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因何兴起,论者多认为缘起于反台阁体文风。诚然,反对台阁体,确实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出现,且又能延续数年之久,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理学在明代的演...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因何兴起,论者多认为缘起于反台阁体文风。诚然,反对台阁体,确实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出现,且又能延续数年之久,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放在一起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正是随着理学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旨在通过展示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发展历程,从中看一看理学在明代的演变对这一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思潮 明代文学 台阁体 后七子 明诗别裁集 李攀龙 何景明 唐诗品 编卷 诗序
下载PDF
何景明与李梦阳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0-57,共8页
明代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何景明与李梦阳并称大家,声震诗坛,雄视天下。二人以复兴古道为己任,“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王廷相《大复集序》)推波助澜,形成了整个明代最有声势的复古潮流。流风余韵,不绝于后;从明中期到明末期,绍述者... 明代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何景明与李梦阳并称大家,声震诗坛,雄视天下。二人以复兴古道为己任,“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王廷相《大复集序》)推波助澜,形成了整个明代最有声势的复古潮流。流风余韵,不绝于后;从明中期到明末期,绍述者大有人在,改朝换代至清初,其影响仍存。 何景明、李梦阳之前,主明文柄者为李东阳,李东阳因位居宰辅,故天下向风。“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不道。”(《明史·李梦阳传》)弘治十六年,何景明在京造访已“以文章雄视都邑”的李梦阳和边贡,“语合”而相得甚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景明 大复 诗必盛唐 相得甚欢 边贡 文必秦汉 明诗别裁集 空同 流风余韵 宋诗
下载PDF
儒家美学的回光返照——评沈德潜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绍信 《绥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6-28,共3页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文悫,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乾隆进士,历仕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著有《说诗啐语》、《归愚诗文钞》,曾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其美学思...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文悫,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乾隆进士,历仕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著有《说诗啐语》、《归愚诗文钞》,曾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其美学思想集中于诗歌创作理论的阐发,其诗话《说诗啐语》在清代繁富的诗歌批评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 唐诗别裁 说诗 诗歌创作 归愚 格调说 礼部侍郎 温柔敦厚 诗教
下载PDF
杨升庵诗歌创作中的人民性
7
作者 李锡恩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Z1期40-44,共5页
《明诗别裁集》是对历代古典诗歌有所研究的清人沈德潜、周准共同选编的一部明诗选集,共收录了明代三百四十位作家的诗歌一千零二十余首,其中收录在十五首以上的作者共十人,杨升庵是其中之一,在这部选集的几篇序言中,都分别肯定了杨升... 《明诗别裁集》是对历代古典诗歌有所研究的清人沈德潜、周准共同选编的一部明诗选集,共收录了明代三百四十位作家的诗歌一千零二十余首,其中收录在十五首以上的作者共十人,杨升庵是其中之一,在这部选集的几篇序言中,都分别肯定了杨升庵在明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评价相当简略,很有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在选编的十五首诗中,几乎都是他谪贬云南后的诗作,这也大略说明杨升庵诗歌中的优秀篇章,大都出自他谪贬以后。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四川省新都县人,生于明朝宏治元年十一月(公元14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升庵 诗歌创作 明诗别裁集 古典诗歌 讽谕 宿金沙江 升庵全 七言绝句 机智勇敢 宋玉悲
下载PDF
明初至嘉靖时期湖州诗文概况
8
作者 高万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6-22,8,共8页
湖州社会经过明初较长时间的安定发展,中叶以后,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而万历以后的湖州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兴起,形成了明代湖州文学的显著特色。... 湖州社会经过明初较长时间的安定发展,中叶以后,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而万历以后的湖州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兴起,形成了明代湖州文学的显著特色。对此,我将另作专文论述,本文只谈明代湖州文学中的诗、词、散文情况。明代的湖州诗文,正如整个中国文学一样,传统的诗、词、文成就不大,不及唐宋。但明代湖州诗文也有其特点。一是诗文的作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湖州籍的诗人、文人就有58人,流寓或客游湖州的也有24人。而且出现了作家群:如臧懋循等湖州“四子”,茅坤父子,凌濛初等戏曲群体作家兼及诗文的。再者,明代诗文流派甚多,湖州文学家中,也有“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茅坤,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等。从文学作品内容看: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坤 徐中行 唐宋派 明初 后七子 作家群 市民阶层 臧懋循 凌濛初 明诗别裁集
下载PDF
明代后期湖州诗文概况
9
作者 高万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43-49,共7页
明嘉靖之后的湖州籍诗文作者有三十多人。虽然大家很少、不少人明史无传,但这时期的诗文仍有其特点。一是由于湖州城镇工商业的发达,市民意识抬头,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勃兴。戏曲小说作家如凌濛初、陈忱、臧懋循、孟称舜、及客游湖州... 明嘉靖之后的湖州籍诗文作者有三十多人。虽然大家很少、不少人明史无传,但这时期的诗文仍有其特点。一是由于湖州城镇工商业的发达,市民意识抬头,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勃兴。戏曲小说作家如凌濛初、陈忱、臧懋循、孟称舜、及客游湖州的徐渭等,很多都兼写有诗文;二是作家群的活动,除茅氏家族仍有四人有著作外,所谓吴兴“四子”即臧懋循,吴梦暘、吴稼竳、茅维、活跃于湖州文坛;三是湖州地方志资料的整理继唐宋之后,出现了繁荣局面、董斯张、宋雷、徐献忠等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四是诗文内容上、除表现湖州风光的传统题材外,反映丝绸生产和表现妇女对性爱的追求都具有时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懋循 徐献忠 董斯张 孟称舜 陈忱 戏曲小说 戏曲家 明诗别裁集 地方志资料 凌濛初
下载PDF
“布衣诗人”沈明臣——兼考其生卒年代
10
作者 金儒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4-96,47,共4页
(一) 沈明臣,字嘉则,鄞县人,他是明朝晚期一位才华横溢很有名气的诗人。沈明臣生于鄞县栎社(今为鄞县栎社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宁波市20里。栎社的沈姓为大族,至今栎社仍是姓沈者居多)。父名文桢,工书,能“作方丈大字”,附近的祠堂、寺庙... (一) 沈明臣,字嘉则,鄞县人,他是明朝晚期一位才华横溢很有名气的诗人。沈明臣生于鄞县栎社(今为鄞县栎社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宁波市20里。栎社的沈姓为大族,至今栎社仍是姓沈者居多)。父名文桢,工书,能“作方丈大字”,附近的祠堂、寺庙、商店常请其写匾额和招牌。沈明臣少年时即有文才,又受父传家学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明臣 栎社 乡政府所在地 胡宗宪 张时彻 杀人如草 援笔立就 俞允文 生卒年代 明诗别裁集
下载PDF
咏长城诗二首赏析
11
作者 陆伟然 《绥化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0-23,共4页
作者蔡珪(?——1174),字正甫,金代学者,工诗文,其诗沉着洒脱,为金人推崇。他写了不少西北道中风物之作,著述亦甚丰。这是一首吟咏风光的五言律诗。写的是居庸关外景色,用《出居庸》为题,文中不着居庸二字,而使居庸在暗地里映衬。居庸是... 作者蔡珪(?——1174),字正甫,金代学者,工诗文,其诗沉着洒脱,为金人推崇。他写了不少西北道中风物之作,著述亦甚丰。这是一首吟咏风光的五言律诗。写的是居庸关外景色,用《出居庸》为题,文中不着居庸二字,而使居庸在暗地里映衬。居庸是风景绝佳的名胜之地,居庸关外则一片的荒凉,两相对照,平添了诗的丰富性。这是一首并不单纯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庸 五言律诗 蔡珪 武陵溪 二字 正甫 金代 西山积雪 明诗别裁集 登楼
下载PDF
《薛瑄诗选》序(稿)
12
作者 孙玄常 《运城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9-17,共9页
唐代的诗歌非常繁荣,名家辈出,各种诗体、诗格都有,几乎无所不备。所以鲁迅先生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 大可不必动手。(《答杨霁云函》、《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 这几句话说得有点道... 唐代的诗歌非常繁荣,名家辈出,各种诗体、诗格都有,几乎无所不备。所以鲁迅先生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 大可不必动手。(《答杨霁云函》、《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 这几句话说得有点道理,但是也未必尽然。因为中国从唐宋到明清,一直是一个“诗之国”。为什么这样呢?这是考试制度造成的。唐代建立了考试制度,考的科目虽多,而最重进士科。考的是策论文章和诗赋。宋代一度改考经义,但主要仍是进士科,所以当时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明清考试,重视制义,也就是所谓“八股文”,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格 诗赋 杨霁云 进士科 制义 名家辈出 明诗别裁集 考试制度 薛瑄 《文选》
下载PDF
语义辨析二则
13
作者 曾钢城 《怀化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7-63,共7页
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新解 杜牧《阿房宫赋》中有“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一句。常见的译注有这样一些: 秦人看着,也并不怎么惋惜。(见统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高中第四册) 宫中的秦国人看着它们,也不觉得有甚么可惜。(见山西大学、... 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新解 杜牧《阿房宫赋》中有“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一句。常见的译注有这样一些: 秦人看着,也并不怎么惋惜。(见统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高中第四册) 宫中的秦国人看着它们,也不觉得有甚么可惜。(见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二十一所高校会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分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全唐诗》 鹳雀楼 登单于台 秦人 明诗别裁集 元诗别裁 选注 教学参考书 学语文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档名词族类研究系列论文》序言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海斌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9,共2页
继《档案》杂志推出笔者的《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研究系列论文》之后,笔者在这里继续推出《中国古代文档名词族类研究系列论文》。两者同为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14BTQ071)的项目成果,既是独... 继《档案》杂志推出笔者的《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研究系列论文》之后,笔者在这里继续推出《中国古代文档名词族类研究系列论文》。两者同为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14BTQ071)的项目成果,既是独立的两个单元,大有不同;也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一研究对象名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化表述,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活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名 词族 演变史 社科基金课题 明诗别裁集 写作年代 频词 文札 文疏 架阁
原文传递
扫叶与拂尘(外二则)
15
作者 向以鲜 《天涯》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前后花了几个月时间,总算把《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校读完了。这“纯粹的劳动”(瓦雷里语),也实在是个苦力活儿啊!突然想起明代大儒陈眉公(继儒)曾经说过:“余得古书,校过付钞,钞后复校,校过付刻,刻后复校,校过付印。印后复校,然... 前后花了几个月时间,总算把《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校读完了。这“纯粹的劳动”(瓦雷里语),也实在是个苦力活儿啊!突然想起明代大儒陈眉公(继儒)曾经说过:“余得古书,校过付钞,钞后复校,校过付刻,刻后复校,校过付印。印后复校,然鲁鱼帝虎,百有二三。”这样反反复复的劳作,类似于西西弗斯的苦役,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少出差错。但是,书籍出版永远是一个令人后悔的事——不是梅花落满南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艺术 梅花落 瓦雷里 西西弗斯 书籍出版 陈眉公 校读 听泉 博士论文答辩 明诗别裁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