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礼·士昏礼》用雁问题新证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36,共14页
清代一些学者基于鸿雁难以猎获等考虑,认为《仪礼.士昏礼》所记礼物“雁”是指家鹅。这种解释不符合礼书原义和周代礼俗。《仪礼》有“雁”和“舒雁”(鹅)对称之例;汉初婚礼使用鸿雁系上承周礼;周人具备短期饲养鸿雁的能力,下层贵族又... 清代一些学者基于鸿雁难以猎获等考虑,认为《仪礼.士昏礼》所记礼物“雁”是指家鹅。这种解释不符合礼书原义和周代礼俗。《仪礼》有“雁”和“舒雁”(鹅)对称之例;汉初婚礼使用鸿雁系上承周礼;周人具备短期饲养鸿雁的能力,下层贵族又多在秋末春初举行婚礼,取用鸿雁并不困难。这三方面事实足以证明《士昏礼》之“雁”本是特指鸿雁。婚礼用雁是在社会高度重视射猎技能和勇武品质的背景下产生的礼俗,“纳采用雁”的原始意义是把鸿雁这种猎物作为求婚者精于射技,具备社会和家庭责任能力的一种象征,汉代及后世学者从鸿雁的生理特性着眼对用雁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战国礼书所载用贽等级带有设计成分,依据此种等级得出的“士级婚礼用雁属于临时使用大夫礼仪”的观点不足凭信,婚礼用雁应是周代各级贵族共用的通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婚 用雁 《仪·士昏礼
下载PDF
江永反朱思想及其对戴震的影响--基于新见文献《昏礼从宜》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到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7,111,共7页
江永的《昏礼从宜》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的主旨为"礼失求诸野",分论点大致有三:古礼多与今之人情相违,今俗多深得古礼精义,经济是影响礼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它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以朱熹《家礼》为代表的家礼学传... 江永的《昏礼从宜》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的主旨为"礼失求诸野",分论点大致有三:古礼多与今之人情相违,今俗多深得古礼精义,经济是影响礼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它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以朱熹《家礼》为代表的家礼学传统。这说明江永并非恪守朱学,而戴震的反朱思想受到江永的直接影响。江永与戴震对朱熹既尊敬又反对,其实并不矛盾:他们尊敬的是朱熹的创造,反对的是后人对朱熹的墨守与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 戴震 反朱思想 昏礼从宜》
下载PDF
从《仪礼·士昏礼》与《礼记·昏义》中看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夏高发 《沧桑》 2007年第5期117-118,共2页
在固有典籍中,《仪礼》与《礼记》对士昏礼、昏义详尽的记述与诠解,不仅代表古人对婚姻的观点,更彰显了男女在婚配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婚礼进行之初的"六礼"等仪式及其相关思想背景,对传统妇女角色赋予某种程度的尊重,彰显了... 在固有典籍中,《仪礼》与《礼记》对士昏礼、昏义详尽的记述与诠解,不仅代表古人对婚姻的观点,更彰显了男女在婚配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婚礼进行之初的"六礼"等仪式及其相关思想背景,对传统妇女角色赋予某种程度的尊重,彰显了妇女角色的重要,但妇女的依顺与从属角色,却又强化了男尊女卑的地位,凸显了传统妇女身份的卑下。《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正是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昏礼 义》 妇女地位
下载PDF
《仪礼·士昏礼》对现代大学生的启示
4
作者 俞杨建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以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虽然含有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消极因素,尤其对女权的禁锢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古代婚恋制度。《仪礼·士昏礼》主要包含父母之... 《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以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虽然含有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消极因素,尤其对女权的禁锢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古代婚恋制度。《仪礼·士昏礼》主要包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征之聘、阴阳之合、社会宣示等精神要义,它对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启发良多:恋爱重过程,更应重结果;婚姻强调个人幸福,更应强调家庭责任;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应从开放走向持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礼 大学生 父母 媒妁 阴阳
下载PDF
《昏礼起源考辨》质疑
5
作者 王圣宝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12,共8页
婚礼在礼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弄清礼之内涵和昏礼内容两个相关联的问题,追溯昏礼起源问题也就事半功倍了。《昏礼考》一作从立意、推理到结论均存在待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 昏礼起源考辨》 质疑 婚姻形式
下载PDF
《士冠礼》和《士昏礼》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楠 相宇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81-182,共2页
《仪礼》是中国最早的礼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儒家思想在先秦社会的全面折射,亦为学者提供了礼仪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当代对《仪礼》的研究一直未形成热度,本文试从《士冠礼》和《士昏礼》两篇探究《仪礼》对现代社会... 《仪礼》是中国最早的礼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儒家思想在先秦社会的全面折射,亦为学者提供了礼仪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当代对《仪礼》的研究一直未形成热度,本文试从《士冠礼》和《士昏礼》两篇探究《仪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以期肯定《仪礼》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士冠 《士昏礼
下载PDF
双重样态:婚姻礼制和社会生活中的春秋妇女——以《仪礼·士昏礼》与《春秋经传》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晓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2,共6页
本文以《仪礼.士昏礼》与《春秋经传》为中心,探讨春秋时期妇女在婚姻礼制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差别地位。《仪礼》旨在从伦理道德的范畴为其时社会构建一种理想和制度化的模式,故其中更多的是彰显一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但从更多体现... 本文以《仪礼.士昏礼》与《春秋经传》为中心,探讨春秋时期妇女在婚姻礼制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差别地位。《仪礼》旨在从伦理道德的范畴为其时社会构建一种理想和制度化的模式,故其中更多的是彰显一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但从更多体现实际生活的《春秋经传》中却发现,春秋时的妇女并非永远的服从者、卑下者、被统治者,甚至男女尊卑、主从地位颠倒的现象在其时也绝非罕见。这种与其时居主导地位的男尊女卑性别等级制相悖现象的存在,是与春秋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妇女 婚姻 《春秋经传》 《仪·士昏礼
下载PDF
试论朱子的礼俗观——以《家礼·昏礼》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礼与俗的关系,是礼学思想落实于社会生活实践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面对古礼繁琐难行,俗礼有违经义等现实问题,朱子重新制定《家礼·昏礼》以重整夫妇之大伦。首先,立足于古礼之基本精神,朱子大幅删减婚礼的繁文缛节;其次,严厉批评... 礼与俗的关系,是礼学思想落实于社会生活实践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面对古礼繁琐难行,俗礼有违经义等现实问题,朱子重新制定《家礼·昏礼》以重整夫妇之大伦。首先,立足于古礼之基本精神,朱子大幅删减婚礼的繁文缛节;其次,严厉批评民间流于轻浮的鄙俚婚俗,但也酌情吸纳其中不害义理的仪节。最终,既契合古礼精神又切于人伦日用的《家礼·昏礼》在民间社会广泛流行开来,并由私家礼仪逐渐上升为国家的婚姻之礼。朱子通过“以礼化俗”的方式,使得儒家礼仪落实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而实现化民成俗的目标,这对于当今重建儒家礼仪文明与人伦价值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家·昏礼 化俗
下载PDF
透过《礼记》、《仪礼》看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基于《士昏礼》和《昏义》的解读
9
作者 雷铭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49-49,56,共2页
本文通过《礼记》、《仪礼》等文献,考证古代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地位,以期对了解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代女性 社会地位 昏礼
下载PDF
浅析士昏礼及其社会意义
10
作者 程芳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0期362-362,共1页
士昏礼是古代的士以上的贵族举行的结婚礼仪,《仪礼·士昏礼》对此有详尽的规定和记载。男婚女嫁作为人生的大事,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都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因而,考察和追溯古人婚礼的仪节及其社会意义,对今人亦有所启示。
关键词 昏礼 之本 社会意义
下载PDF
讀鄭珍《儀禮私箋·士昏禮》札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張光裕 《中国经学》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儀禮》中所涉及之器物形制與其依經義而設定之配搭,最爲繁瑣,且言人人殊,歷來無有定論。本文針對清人鄭珍《儀禮私箋》内對“俎”之形制與“《士昏禮》同牢對席圖”的論述,結合古文字及考古材料,做出辨析,庶幾作出符合《禮經》原意之... 《儀禮》中所涉及之器物形制與其依經義而設定之配搭,最爲繁瑣,且言人人殊,歷來無有定論。本文針對清人鄭珍《儀禮私箋》内對“俎”之形制與“《士昏禮》同牢對席圖”的論述,結合古文字及考古材料,做出辨析,庶幾作出符合《禮經》原意之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儀禮私箋》 《士禮》同牢對席圖
下载PDF
《儀禮·士昏禮》鄭注“饌要方”後案——兼論禮圖對於《儀禮》學之影響
12
作者 華喆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4,共20页
《儀禮·士昏禮》有夫婦同牢共食一節,叙述夫婦饌席陳設。鄭玄將經文的陳設方式用“饌要方”來概括,賈疏在此基礎上對鄭玄之意有詳細分析。但根據經文與鄭注、賈疏復原出來的圖示,夫婦饌席並非完全正方。於是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理... 《儀禮·士昏禮》有夫婦同牢共食一節,叙述夫婦饌席陳設。鄭玄將經文的陳設方式用“饌要方”來概括,賈疏在此基礎上對鄭玄之意有詳細分析。但根據經文與鄭注、賈疏復原出來的圖示,夫婦饌席並非完全正方。於是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理解,異説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學者有楊復、敖繼公、沈彤、張惠言、鄭珍、俞樾、黄以周七家,彼此各不相同。楊復、沈彤以“六俎説”繪製禮圖,確保饌席正方。敖繼公則調整婦醬的位置,既反對鄭玄注説,又保證了饌席整體的“要方”,對此後學者産生了重要影響。張惠言、鄭珍看似尊鄭,但實際已經偏離了鄭注、賈疏的解釋軌道。黄以周則通過計算俎豆尺寸及間距,以看似頗爲精確客觀的方式,不專主一家,繪製了與衆不同的饌席圖。這些學者的不同學説,背後固然反映出了他們的學術宗旨不同,從而對於《儀禮》經注産生了不同理解。更爲關鍵的是,在楊復《儀禮圖》出現之後,學者開始用更加具現化的方式來思考經文,而與鄭注、賈疏的文本邏輯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儀禮》 鄭玄 禮圖
下载PDF
《仪礼·士昏礼》妇馈舅姑考辨
13
作者 张逸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9,142,共10页
《仪礼·士昏礼》妇馈舅姑仪节中的若干问题,前人争论不休。或不明舅姑共席,比如黄以周《礼书通故》;或不明舅姑异俎,比如盛世佐《仪礼集编》;或不明“易酱”当更换舅之馔肴,比如敖继公《仪礼集说》;或不明“始饭之错”深意,比如俞... 《仪礼·士昏礼》妇馈舅姑仪节中的若干问题,前人争论不休。或不明舅姑共席,比如黄以周《礼书通故》;或不明舅姑异俎,比如盛世佐《仪礼集编》;或不明“易酱”当更换舅之馔肴,比如敖继公《仪礼集说》;或不明“始饭之错”深意,比如俞樾《群经平议》。今以《仪礼·士昏礼》经注疏为依据,疏通考核历代学者观点,详加折衷,可得礼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士昏礼 妇馈舅姑 馂余
下载PDF
昏禮階級異同説平議--以《士昏禮》與《昏義》《曾子問》爲中心
14
作者 虞萬里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2期53-75,共23页
《儀禮·士昏禮》是專指士之婚禮,抑是統包天子、諸侯、卿大夫的婚禮,歷代禮學家争論不休。先秦是否有大夫婚禮,大夫婚禮迎親入門,是否須待三月廟見後始夫婦同房,更是一個禮制和禮俗的重要問題。自漢代賈逵、服虔倡大夫三月廟見成... 《儀禮·士昏禮》是專指士之婚禮,抑是統包天子、諸侯、卿大夫的婚禮,歷代禮學家争論不休。先秦是否有大夫婚禮,大夫婚禮迎親入門,是否須待三月廟見後始夫婦同房,更是一個禮制和禮俗的重要問題。自漢代賈逵、服虔倡大夫三月廟見成婚以後,經清代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祖孫三代相繼論證,似已成爲一種信而有徵的禮制。雖有劉端等奮起駁正,影響甚微。近現代學者復據各自理解,提出新説,使問題更趨複雜。分析前人之所以會産生如此紛亂的解説,原因在於未能融會禮制和經義、漢代今古文經説和經學歷史作通貫的考察。本文從考證《士昏禮》"士"字的産生,仔細分析《曾子問》記文的文義,對歷代禮家的解釋予以評議,指出"士"字係東漢禮家所加,大夫三月廟見的昏禮是漢代今文家《公羊》《穀梁》學派的經説,是對《曾子問》記文的誤解,無事實依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階級 三月廟見
下载PDF
从《士昏礼》看宋代婚仪式演变
15
作者 何建琴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8-53,共6页
《仪礼·士昏礼》是目前对于婚仪最早的记载,后世关于婚礼仪典的记录大多不出其范围,通过与宋代私家之礼《司马氏书仪》和《家礼》进行内容比较,可以看到宋代婚仪对古礼的改革以及对俗礼的吸收借鉴;通过宋代二书婚礼仪文进行对比分... 《仪礼·士昏礼》是目前对于婚仪最早的记载,后世关于婚礼仪典的记录大多不出其范围,通过与宋代私家之礼《司马氏书仪》和《家礼》进行内容比较,可以看到宋代婚仪对古礼的改革以及对俗礼的吸收借鉴;通过宋代二书婚礼仪文进行对比分析,可见两宋"仪注体"与"经注体"由合至分的过程,由此可进一步管窥宋代婚仪所体现的从《仪礼》中"士礼"到"士庶通礼"的礼仪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士昏礼 《司马氏书仪》 《家
下载PDF
《诗经》与昏礼中的亲迎礼
16
作者 孙明姚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10期77-80,共4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涵盖了周代民俗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昏礼制度中的亲迎礼入手,从具体生活角度探寻《诗经》中对亲迎礼的反映。
关键词 诗经 昏礼 亲迎
下载PDF
周代婚礼仪式及妇道教育——以《仪礼·士昏礼》为中心
17
作者 贾梦蝶 《华夏文化》 2019年第2期24-26,共3页
华夏文明的人文理性精神,奠基者为制礼作乐的周公。'礼'作为人文理性精神的鲜活体现,展示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以'六礼'为中心的聘娶礼,在周代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并逐渐向下层民众渗透。《仪礼·士昏礼》较... 华夏文明的人文理性精神,奠基者为制礼作乐的周公。'礼'作为人文理性精神的鲜活体现,展示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以'六礼'为中心的聘娶礼,在周代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并逐渐向下层民众渗透。《仪礼·士昏礼》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周代士阶层的婚礼仪式,昏就是婚的意思。这一仪式分为婚前的六礼与婚后拜见公婆两个部分,后人也基本按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士昏礼 仪式
下载PDF
《昏礼从宜》辨伪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道彬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安徽省图书馆藏有《昏礼从宜》一册,著录为江永之作,有失其真。江氏为清代考据学的关键人物、"皖派"学术的开创者,对其著述真伪的论定,不仅影响到人物思想的定位,也会牵涉到清代学术研究的诸多方面。文章从版本著录、文献内... 安徽省图书馆藏有《昏礼从宜》一册,著录为江永之作,有失其真。江氏为清代考据学的关键人物、"皖派"学术的开创者,对其著述真伪的论定,不仅影响到人物思想的定位,也会牵涉到清代学术研究的诸多方面。文章从版本著录、文献内证和思想违异三方面,在考证该书真伪的同时,也对江氏的学术地位和思想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 昏礼从宜 辨伪 清代学术
原文传递
《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说质疑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银琴 《文史知识》 2020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一《礼记·郊特牲》中有这样一句话:"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除此之外,在专门解说婚礼的《礼记·昏义》中,也没有任何涉及婚礼用乐的文字,因此,后世说礼者多据《郊特牲》之文,坚定... 一《礼记·郊特牲》中有这样一句话:"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除此之外,在专门解说婚礼的《礼记·昏义》中,也没有任何涉及婚礼用乐的文字,因此,后世说礼者多据《郊特牲》之文,坚定地认为周代的婚礼是不使用乐的。至于不使用乐的原因,则言人人殊。如郑玄在注《礼记》时说:"幽,深也。欲使妇深思其义,不以阳散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昏礼 郊特 质疑
原文传递
《仪礼·士昏礼》夫妇同牢对席图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逸舟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1,共8页
《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妇同牢对席图,历代礼家各执己见,异说纷纭。有的不明同牢之意,如杨复《夫妇即席图》;有的不明腊特陈设,如张惠言《同牢图》;有的不明馔之方位,如郑珍《夫妇对席对馔图》;有的不明豆俎尺寸,如杨天宇《夫妇同... 《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妇同牢对席图,历代礼家各执己见,异说纷纭。有的不明同牢之意,如杨复《夫妇即席图》;有的不明腊特陈设,如张惠言《同牢图》;有的不明馔之方位,如郑珍《夫妇对席对馔图》;有的不明豆俎尺寸,如杨天宇《夫妇同牢共馔图》。今以《仪礼·士昏礼》经注疏为依据,辨析前人诸家之说,一一明其得失,最后附更为准确的《夫妇同牢对席图》于文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礼 夫妇同牢 对席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