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代之际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张兵等著《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
张毓洲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被忽视的一环——论易代之际的南社诗歌创作 |
戴惠
王子媛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的命运抉择与身份困境--以“贰臣”彭而述为例 |
卢富清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被隐没的沉浮与文学书写——易代之际袁于令事迹记心态发微 |
石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5
|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特质 |
贺根民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唐宋易代之际帝王身份困境的书写与词体发展 |
宋华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7
|
新莽东汉易代之际更始政权势力范围考述 |
李晓杰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8
|
易代之际子书的文学书写观念 |
左东岭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9
|
易代之际诗学研究的文献问题 |
左东岭
|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典象的迷宫与易代之际的文学表达——论阮籍《咏怀诗》的互文本性 |
李振峰
|
《北方论丛》
|
2018 |
2
|
|
11
|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思想境界──对明清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与文学现象的考察 |
陈炎
|
《蒲松龄研究》
|
1994 |
2
|
|
12
|
易代之际的曹植心迹论--以《三国志·苏则传》“发服悲哭”为中心 |
王京州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豪华落尽见真淳——处于易代之际的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
杨爱军
|
《教育界(综合教育)》
|
2016 |
0 |
|
14
|
明清易代之际寿序文研究——以吴伟业的寿序文为例 |
张吉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5
|
燕京书写与金元易代之际的士人精神 |
陈博涵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
张勃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7
|
从幕府到竹林:汉魏易代之际的思想转型与文学书写 |
王洪军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20 |
0 |
|
18
|
易代之际研究的学术价值与难点所在——兼及张晖之《帝国的流亡》 |
左东岭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擅场诗与易代之际的文学风尚 |
胡媚媚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易代之际地方笔记的苏州文人书写与文化精神——以《吴中故语》《觚剩》《苏州五奇人传》为中心 |
周瑾锋
|
《东吴学术》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