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疆风情与民族观念——试析晚清湘籍作家易氏父子在贵州的文学创作
1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6,共6页
晚清湘籍作家易佩绅、易顺鼎父子寓居贵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贵州苗疆山水与风土民情的诗文。他们认为人性的善恶没有民族之分,"苗蛮"与汉人同为天地"覆载"的"苍生",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和睦相处,寄寓了以... 晚清湘籍作家易佩绅、易顺鼎父子寓居贵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贵州苗疆山水与风土民情的诗文。他们认为人性的善恶没有民族之分,"苗蛮"与汉人同为天地"覆载"的"苍生",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和睦相处,寄寓了以儒家"王道"拯时济弊、移风易俗的政治理想,抒发了深挚浓厚的个人情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佩绅 易顺鼎 苗疆风情 民族观念
下载PDF
校园无处不飞诗——汉寿县以“诗教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走笔
2
作者 李娜 饶志丰 刘博强 《湖南教育(上旬)(A)》 2017年第5期21-23,共3页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汉寿,自古以来诗风颇盛。特别是晚清以来,出现了易佩绅、易顺鼎、易君左、易征为代表的易氏作家群,曾被中华诗词学会先后授予"诗词之乡"和"诗国先锋"荣誉称号。近30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汉寿县以"诗教工程"为抓...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汉寿,自古以来诗风颇盛。特别是晚清以来,出现了易佩绅、易顺鼎、易君左、易征为代表的易氏作家群,曾被中华诗词学会先后授予"诗词之乡"和"诗国先锋"荣誉称号。近30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汉寿县以"诗教工程"为抓手,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诗墙的魅力随机进入几所学校,您都会感受到浓郁的诗词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太子庙 诗词创作 中华诗词学会 易君左 易佩绅 职业中专 作家群 古诗词教学 县二
下载PDF
崝庐与陈宝箴之死 被引量:2
3
作者 陶江 《创作评谭》 2007年第3期24-26,共3页
出南昌城,向西南,沿320国道行驶至联福大道,复向西奔五公里,便是青山街。说是街,仅几十户人家栖居而已。田园屋舍,犬牙交错,很是静谧安宁。1898年八月这里却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沉寂,这事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危机,也... 出南昌城,向西南,沿320国道行驶至联福大道,复向西奔五公里,便是青山街。说是街,仅几十户人家栖居而已。田园屋舍,犬牙交错,很是静谧安宁。1898年八月这里却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沉寂,这事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危机,也给义宁陈氏家族带来了惨重的灾祸。清封疆大吏、湖南巡抚陈宝箴因厉行新政,参加并推动变法维新运动,得到光绪帝的赞许和肯定,但却遭到慈禧太后的嫉恨。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宝箴 湖南巡抚 南昌城 义宁 封疆大吏 陈三立 同治三年 武备学堂 易佩绅 湖南汉寿
原文传递
晚清巡道监察职能的运用与地方治理的强化——基于贵东道的分析
4
作者 卢树鑫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192,共7页
清季驻扎黔东南的贵东道是贵州两个分巡道之一,对地方政治的走向影响深远。光绪二年(1876)至六年易佩绅任贵东道时,正值咸同兵燹后,地方百废待兴、政务频仍之际。透过易佩绅之《贵东书牍节钞》的解读,可以发现,易佩绅在贵东道任内的贡献... 清季驻扎黔东南的贵东道是贵州两个分巡道之一,对地方政治的走向影响深远。光绪二年(1876)至六年易佩绅任贵东道时,正值咸同兵燹后,地方百废待兴、政务频仍之际。透过易佩绅之《贵东书牍节钞》的解读,可以发现,易佩绅在贵东道任内的贡献,不单单是参与地方的行政治理,而是回归贵东道的主要职能——对地方吏治的监察,并且通过巡查,提出变革兵米采买、挽运旧制,以及裁革土司、通事等善后调整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显著改善了晚清贵州的地方吏治,并使清中央政府对贵州的地方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巡道 易佩绅 《贵东书牍节钞》 贵东道 地方吏治 监察职能
原文传递
论庄棫及其对常州词派的贡献
5
作者 桂珊 《词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63-187,共25页
庄棫(一八三○—一八七八),一名忠棫,字希祖,号中白,别号蒿庵,江苏丹徒人。祖居扬州城北河下街<sup>[一]</sup>,后避战乱迁至泰州东庄<sup>[二]</sup>。生平事迹详见谭献《亡友传·庄棫传》<sup>[... 庄棫(一八三○—一八七八),一名忠棫,字希祖,号中白,别号蒿庵,江苏丹徒人。祖居扬州城北河下街<sup>[一]</sup>,后避战乱迁至泰州东庄<sup>[二]</sup>。生平事迹详见谭献《亡友传·庄棫传》<sup>[三]</sup>及庄棫著作中的一些序言<sup>[四]</sup>。人品高尚,器局渊广,思考沉深。口吃,善言名理。<sup>[五]</sup>精研《易经》、《春秋》,著书以董仲舒《春秋繁露》为师,好微言大义,信识纬之说,学旨沿常州今文学派。<sup>[六]</sup>家居扬州,世业淮监,九岁时即纳资得部主事官<sup>[七]</sup>。咸丰初家道中落<sup>[八]</sup>。庄棫长大后好读书,家业遂废,日益贫困。<sup>[九]</sup>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太平天国夺取南京,发动北征,庄棫由扬州逃往上海避难。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二月回扬州,后赴京,以资乏不得上官,滞京待试。<sup>[一○]</sup>期间,与谭献、尹耕云、易佩绅、杨传第等人交往,尤与谭献相投。<sup>[一一]</sup>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二月,太平军再次攻打扬州,庄棫仓皇出逃。是年秋,由滬辗转至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常州词派 江苏丹徒 《春秋繁露》 易佩绅 今文学派 張惠言 尹耕云 周邦彦 仲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