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易学体系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一体论
1
作者 吴博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3期81-81,共1页
以《易》经、传为体系框架的中华文化源头,以其独特而质朴无华的文体,等同社会角色、提取事理因素、提出实证解决办法的认识论,体现了独有的对天、地、人大一统的态度和感受;以中华文化特有的类比和比附的方式,大范围地扩充感性认识的空... 以《易》经、传为体系框架的中华文化源头,以其独特而质朴无华的文体,等同社会角色、提取事理因素、提出实证解决办法的认识论,体现了独有的对天、地、人大一统的态度和感受;以中华文化特有的类比和比附的方式,大范围地扩充感性认识的空间,以模糊感、理性认识的边界;其文体拓展的轨迹既不符合正常思维逻辑的发展,也不单纯是文学"蕴藉"的附加和推比;其研究发展的轨迹也就几乎平行甚至等同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体系 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一体论
下载PDF
汉魏易学的绍承、超越与开新——孔颖达新型易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2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6,共12页
唐初著名易学家、经学家孔颖达在易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彰显为在易学及哲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易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这一新型的体大思精的易学理论体系之得以构筑,乃根植于孔颖达在唐初学术及政治视野下,对汉魏传统易学殚精竭虑... 唐初著名易学家、经学家孔颖达在易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彰显为在易学及哲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易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这一新型的体大思精的易学理论体系之得以构筑,乃根植于孔颖达在唐初学术及政治视野下,对汉魏传统易学殚精竭虑之检视、透析与省察基础上的绍承、超越与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易学 孔颖达 易学理论体系
下载PDF
略论《易纬》的易学思想
3
作者 张涛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易纬》 易学思想 汉代 封气 宇宙 爻辰说 象数易学体系
下载PDF
略论虞翻易学
4
作者 张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卦变说 象数易学体系
下载PDF
朱熹易学所受之理论批驳浅释——以太极观为中心
5
作者 雷喜斌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4期60-62,共3页
朱熹易学体系的结构既严密又齐整,思想更是博约同具,本末共体。然而,这种严密看似无可攻驳,实际上仅能以“相对”言之,这可从朱熹遭到不少学者的责难和批评看出。这种责难与批驳分布于朱熹易学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从未熹的... 朱熹易学体系的结构既严密又齐整,思想更是博约同具,本末共体。然而,这种严密看似无可攻驳,实际上仅能以“相对”言之,这可从朱熹遭到不少学者的责难和批评看出。这种责难与批驳分布于朱熹易学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从未熹的理论而言,关于太极之辩难最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从方法论而言,并非所有学者都对朱熹的治“易》之法表示赞同与认可,对它的攻驳实非稀见,但本文仅作简释。尽管,有些学者已经零星探讨了朱熹所受的理论驳责,但不够全面系统,笔者旨在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以从侧面探求朱熹易学思想之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易学体系 太极 难题
下载PDF
熊十力易学的新发展及其创新
6
作者 郭丽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发上都有不同以往的新见解,丰富了易学思想。熊氏新易学思想体系创立的动源和归宿都与时代问题密不可分,他要为中国和中国人寻求自立之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易学形而上学体系 现代新儒学思潮
下载PDF
论汉宋易学太极说与茶山太极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19-26,共8页
茶山从易学文本出发,通过反思、批评以前易学家的观点与思想,详细地论述了太极演化与《周易》卦象符号(消息卦与衍卦)及大衍筮法的关系,提出太极是"阴阳之胚胎万物之初""《周易》推移之法全俟太极造化""揲蓍之... 茶山从易学文本出发,通过反思、批评以前易学家的观点与思想,详细地论述了太极演化与《周易》卦象符号(消息卦与衍卦)及大衍筮法的关系,提出太极是"阴阳之胚胎万物之初""《周易》推移之法全俟太极造化""揲蓍之法,必又象之"十二消息卦推移的观点。从自然界的太极演化,推演出八卦、消息推移、从消息推移推演出揲蓍之法,阐明了《周易》卦象符号与大衍筮法的客观依据,建构了以太极为核心的易学哲学逻辑体系。其价值表现在理性批判精神、创新的观点和易学逻辑体系建构。虽然其许多论证不乏牵强,结论也未必完全符合易学文本,然而,茶山太极观,以其理性的批判精神、独特的易学见解和较为严密的易学体系,丝毫不逊色于中国同时期的易学家,不失为东亚易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 太极 推移之法 揲蓍之法 易学哲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忠军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当今易学在经典还原、哲学阐发、易学史和科学易四个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以往的易学研究。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易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缺乏宏观的远大视野,缺乏突破现状的新方法,缺... 当今易学在经典还原、哲学阐发、易学史和科学易四个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以往的易学研究。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易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缺乏宏观的远大视野,缺乏突破现状的新方法,缺乏贴近现实的关切和缺乏实质性的学术互动,有待于当今易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因此,在未来易学研究中,充实与总结当下已有的易学研究成果,开拓新的易学领域,从易学原典出发,着眼于当下现实,以全球化视野通过中西哲学文化互鉴,建立新的易学体系,使易学真正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对话,是今后易学研究新的动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回顾 易学困境 化解方法 易学体系
原文传递
李书有教授与易之探索
9
作者 魏静 宋嵩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12期60-65,共6页
在前几期杂志中,李书有先生将易学与当代建筑领域相联系的实践与心得向大家作了展示。易学在当代建筑领域的运用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建筑设计层面来讲。
关键词 易学理论体系 南京大学 哲学系 孙叔平 《易经》 《周易》 周易文化 世界易经大会 李书
下载PDF
全面细致 平正通达——读林忠军教授等著《清代易学史》
10
作者 陈彦杰 孔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一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清初宋易衰落,易学辨伪之风大盛;乾嘉汉易复兴,象数、训诂成为治易的主导方法;道光以后汉易衰微,易学研究再度转型。长久以来,在许多学者的心目中,清... 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一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清初宋易衰落,易学辨伪之风大盛;乾嘉汉易复兴,象数、训诂成为治易的主导方法;道光以后汉易衰微,易学研究再度转型。长久以来,在许多学者的心目中,清代易学主要是对汉易的辑佚与再现,创造性和学理性乏善可陈。因此,学界对清代易学虽有所讨论,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就专人专书而言,部分易学人物和著作关注度不足,鲜有讨论;易学史著作则多以通论为主,博而不专,缺乏深层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黄宗炎 易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