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蛋白2表达模式变化观察
1
作者 阮立文 张丽平 +2 位作者 王鹏 吴亚珊 李巧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BRCA2蛋白表达模式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CA2蛋白,并进行比较。收集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 目的观察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BRCA2蛋白表达模式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CA2蛋白,并进行比较。收集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BRCA2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单独或联合表达率。采用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法分析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BRCA2细胞核表达阳性率、细胞质表达阳性率、细胞核和细胞质均表达阳性率低(P均<0.01),BRCA2细胞核阳性细胞质阴性表达率、细胞核阴性细胞质阳性表达率、细胞核细胞质均阴性表达率高(P均<0.01)。T4期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癌组织BRCA2蛋白细胞质阳性表达率高于T2、T3期(P=0.024);T4期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癌组织BRCA2细胞核阴性/细胞质阳性表达率高于T2、T3期(P=0.024);切缘阳性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2细胞质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阴性者(P=0.037)。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预后不良与患者肿瘤成分占比、Gleason评分、T分期、BRCA2细胞核和细胞质均阴性表达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8分、BRCA2细胞核阴性/细胞质阴性表达为前列腺腺泡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0.20、3.189,P均<0.05)。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BRCA2蛋白表达模式发生变化,在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增多,在细胞质中的表达降低。T4期、切缘阳性的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BRCA2蛋白细胞质阳性表达升高。BRCA2蛋白细胞核/细胞质均阴性表达为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蛋白2 乳腺癌易感蛋白2突变 前列腺癌 前列腺腺泡腺癌
下载PDF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研究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转录激活区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棋浓 胡艳芬 +2 位作者 钟红君 李熔 黄翠芬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41-948,共8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占 4 0 %~ 5 0 % ,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 80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15 6 0~ 186 3aa) ,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 (良性...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占 4 0 %~ 5 0 % ,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 80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15 6 0~ 186 3aa) ,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 (良性多态性或乳腺癌易感突变 )目前还不清楚。由于染色质结构调节是基因转录调节的早期事件 ,该文基于lac阻遏物识别和结合lac操纵基因的原理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比较BRCA1转录激活结构域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染色质伸展活性。将 1种野生型、2种良性多态型 (S16 13G和M16 5 2I)和 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型(A170 8E、M1775R、W1837R和Y185 3term)转录激活区片段以正确相位融合于lac阻遏物的下游 ,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pwt和pS16 13G、pM16 5 2I、pA170 8E、pM1775R、pW1837R及pY185 3term 6种突变型重组质粒。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染AO3-1细胞后均表达了相应的融合蛋白。对这些重组质粒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检测表明 ,野生型pwt和两种良性多态性突变体不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或只有极微弱的染色质伸展活性 ,而其他 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体均具有过强的染色质伸展活性 ,提示利用染色质伸展技术可预测BRCA1转录激活区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表现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结构检测 乳腺癌 基因突变 易感蛋白BRCA1 转录激活区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棋浓 胡艳芬 +2 位作者 钟红君 李熔 黄翠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66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1结构域 (16 42 1736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6 91 172 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0 7 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 ,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蛋白BRCA1 BRCT1结构域 染色质伸展活性 定位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2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4
作者 叶棋浓 吕秋军 +1 位作者 钟红君 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 .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 (175 6~ 185 2位氨基酸残基 )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2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75 6~ 180 8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84~ 1788之间的VQLCG .BRCT2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2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2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蛋白 BRCA1 BRCT2 结构域 染色质 伸展活性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1序列结构特征及致病性突变的分析
5
作者 范燚 郁芸 韩新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5-810,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序列结构特征,并预测BRCA1功能编码区突变与致病性遗传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Maximum Likelihood、ClustalW、SMART和Selecton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BRCA1进行分子系统发育、...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序列结构特征,并预测BRCA1功能编码区突变与致病性遗传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Maximum Likelihood、ClustalW、SMART和Selecton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BRCA1进行分子系统发育、保守性、选择压力、结构域、三维结构和错义结构的分析。结果:分析获得195个固定残基位点(10.5%)和393个保守位点(21.1%),其分布是非随机性的;发现人BRCA1序列中的保守结构域BRCT的三维结构与其他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明BRCT结构域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关联性分析证实发生在保守位点的突变致病性高。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的BRCA1序列结构分析,能充分利用相关数据的资源,加深对BRCA1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蛋白1 序列分析 三维同源模型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2的结构和功能
6
作者 王学武 卢向阳 田云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乳腺癌易感蛋白 2是由乳腺癌易感基因 2编码的一种在维持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稳定及DNA损伤生物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文章通过介绍近几年来对乳腺癌易感蛋白 2的结构研究 ,阐述其在双链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模型及其在肿瘤抑制... 乳腺癌易感蛋白 2是由乳腺癌易感基因 2编码的一种在维持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稳定及DNA损伤生物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文章通过介绍近几年来对乳腺癌易感蛋白 2的结构研究 ,阐述其在双链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模型及其在肿瘤抑制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蛋白2 双链DNA损伤修复 同源重组 肿瘤抑制
下载PDF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浩然 张涵 +1 位作者 王鑫 关坤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572-2575,共4页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与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侵袭、转移及疾病预后等相关,包括神经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生殖系统肿瘤等。本研究从CAS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对其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最新...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与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侵袭、转移及疾病预后等相关,包括神经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生殖系统肿瘤等。本研究从CAS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对其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肿瘤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转移 综述
下载PDF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T-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见妮 王鑫 +2 位作者 张涵 郭浩然 关坤萍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ellular apoptosis susceptibility protein,CAS)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中的表达及其对NT-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AS在正常人睾丸细胞及各种睾丸癌细胞中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ellular apoptosis susceptibility protein,CAS)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中的表达及其对NT-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AS在正常人睾丸细胞及各种睾丸癌细胞中表达及定位;经转染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沉默CAS质粒(AAV-shCAS质粒)敲减NT-2细胞中CAS后,CCK-8法检测NT-2细胞生长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AS对NT-2细胞凋亡信号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AS在正常人睾丸组织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在癌旁睾丸组织中呈中、高强度表达,其中仅1份组织样本呈阴性;CAS在精原细胞瘤和胚胎瘤中呈低、高表达,其中,胚胎瘤中有1份样本呈阴性。CAS在正常人睾丸组织和癌旁睾丸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精母细胞胞核;精原细胞瘤和胚胎瘤中,CAS主要表达于细胞质。敲减CAS表达的NT-2细胞生长活力显著下降(P<0.001),CAS、p65、RelB、Bcl-XL、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p5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睾丸组织及TGCT中,CAS的表达位置不同;沉默NT-2细胞中CAS表达可通过抑制NF-κB/Bcl-2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睾丸癌 腺相关病毒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兰艳 殷芳 +1 位作者 郑盛 王建刚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BAP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胃癌病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全组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BAP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胃癌病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全组胃癌和癌旁组织中B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87例病人中选取3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BAP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BAP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AP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9.1%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0,P=0.000)。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BAP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95±0.470)比(3.399±0.891),t=15.320,P=0.000]。BAP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密切(P值分别为:0.043、0.021、0.008、0.001),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BAP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病人5年生存率分别为27.6%和58.2%(χ2=6.392,P=0.012),低表达组病人预后不良。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BAP1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AP1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胃癌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检测 肿瘤侵润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癌基因相关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史思 陈丽平 周海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功能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亲缘关系宫颈癌患者309例(病例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5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功能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亲缘关系宫颈癌患者309例(病例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5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个SNP的基因型,采用SPSS11.5及Haploview4.2软件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RIP1基因rs4986764(外显子18)及rs7213430(3'非翻译区)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rs498676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1.294,95%=1.017-1.647);宫颈癌组 rs7213430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OR=1.435,95%CI=1.133-1.818)。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一个单倍型(rs11079454-rs7213430-rs4986763)高度连锁(D'〉0.9),宫颈癌组T-A-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结论 BRIP1基因功能区rs4986764及rs7213430 SNP位点可能与宫颈癌有关,携带有rs4986764 C等位基因及rs7213430 A等位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宫颈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腺癌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1
作者 李玉芳 林志烽 +5 位作者 项瑛 戚菲 韩飞舟 钱忠立 王涛 陈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1,33,共6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子数据集GSE4290,GSE90598,分析BAP1在正常组织及胶质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AP1对恶性胶质瘤的早期诊断价值;选取自主收集的非配对28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原发灶组织、5例颅脑外伤患者内减压术切除的非瘤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AP1的表达水平;利用靶向BAP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瞬时转染U251细胞系,进一步检测其干涉效率;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BAP1下调的U251细胞系,其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脑组织(GSE4290:1209±18.49 vs 1476±53.90;GSE90598:5.19±0.10 vs 5.6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5,2.267,均P<0.05)。ROC曲线显示,BAP1可高效区分恶性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GSE4290:AUC=0.78;GSE90598:AUC=0.75,均P<0.05)。临床标本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瘤脑组织(0.27±0.04 vs 1.06±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01)。在U251细胞系中下调BAP1的表达,其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由17.59%分别增至27.21%(siBAP1-1)和25.79%(siBAP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76,6.642,均P<0.01),而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由10.17%分别降至2.70%(siBAP-1)和3.00%(siBAP-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1,9.428,均P<0.01)。结论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能够通过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周期快速进展并促进其凋亡,进而发挥肿瘤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乳腺癌/卵巢癌基因1相关蛋白1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抑癌基因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及BAP1、USP39与早期胃癌免疫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琪毅 杨鹏春 +2 位作者 晏彩华 汪菁 姜仕柱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BAP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USP39)与早期胃癌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8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其术后病...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BAP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USP39)与早期胃癌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8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其术后病理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TIM-3、BAP1、USP39及CD3^(+)、CD4^(+)、CD8^(+)、CD68^(+)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并比较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的病理参数,随访统计阴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TIM-3、BAP1、USP3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TIM-3 m RNA、BAP1 m RNA、USP39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3^(+)、CD4^(+)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CD8^(+)、CD68^(+)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显示,TIM-3、BAP1、USP39表达与CD3^(+)、CD4^(+)浸润量呈正相关(P<0.05),与CD8^(+)、CD68^(+)浸润量呈负相关(P<0.05)。术后随访1年,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者生存率分别为75.68%(56/74)、73.33%(44/60)、71.43%(40/56),阴性表达者分别为100.00%(13/13)、92.59%(25/27)、93.55%(29/31);阴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对胃癌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IM-3、BAP1、USP3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其表达与组织免疫浸润有关,且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 乳腺癌基因相关蛋白1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 免疫浸润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冷环境下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登峰 贺建雄 +3 位作者 虞露立 习斌 沈晓黎 邓志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冷环境下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方法 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冷环境致伤组、常温致伤组、冷环境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20只;致伤组以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开颅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冷环境下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方法 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冷环境致伤组、常温致伤组、冷环境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20只;致伤组以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开颅手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凋亡细胞及凋亡蛋白阳性率差异。结果冷环境致伤组致伤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不同致伤组致伤后凋亡细胞阳性率均显著增加,且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致伤组致伤后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均增高,两组同时间段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环境致伤组Bax/Bcl-2比值明显高于常温致伤组(P<0.05)。结论冷环境可引起颅脑损伤后大鼠体温降低,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冷环境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AS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14
作者 徐军 胡勇 +2 位作者 王健 章太平 余宏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CAS与...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CA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CAS和HER2、ER、PR以及ki-67指数的关系。结果 CAS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异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5.0%、40.0%、60%、75.5%(P=0.000),CAS、HER2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核分裂像、淋巴结转移有关;CAS评分与ki-67指数(r=0.439,P=0.003)和HER2评分(r=0.598,P=0.000)正相关。结论 CAS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标记物,CAS蛋白的表达和HER2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CAS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15
作者 徐军 胡勇 +3 位作者 王健 王星星 章太平 余宏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CA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凋亡指数及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53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标本组织中CAS蛋...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CA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凋亡指数及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53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标本组织中CAS蛋白的表达,用ki-67标记细胞增殖指数,用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CAS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异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14)、25.0%(0/20)、40.0%(8/20)、60.0%(6/10)、75.5%(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82,P=0.000);CAS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无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核分裂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CAS评分与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439,P=0.003),而与凋亡指数无相关性(r=0.248,P=0.083)。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AS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指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西达本胺增加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株K562/ADM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世广 司旭艳 +3 位作者 李晓婷 李登云 王丽君 王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4-760,共7页
目的 观察西达本胺(CDM)能否影响人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株K562/ADM细胞对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K562细胞和K562/ADM细胞,给予不同剂量CDM和(或) DNR处理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 目的 观察西达本胺(CDM)能否影响人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株K562/ADM细胞对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K562细胞和K562/ADM细胞,给予不同剂量CDM和(或) DNR处理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CDM与DNR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Chou-Talalay中效分析法对两药的联合效应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组蛋白2AX(H2AX)、γH2AX(Ser139)、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征突变基因(ATM)、p-ATM(Ser1981)、乳腺癌易感蛋白l(BRCA1)和p-BRCA1(Ser152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NR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K562/ADM细胞活力(P<0. 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 76μmol/L,耐药倍数为18. 09;CDM可协同增强DNR对K562/ADM细胞的抑制作用置信区间(CI)(CI<1),反转倍数为8. 11;与对照组相比,DNR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 05),G2/M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 05),而无毒剂量的CDM可协同增强DNR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P<0. 05);耐药株K562/ADM细胞中ATM和BRC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亲代K562细胞(P<0. 05);DNR可上调K562/ADM细胞中H2AX、ATM和BRCA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 05);CDM与DNR联用可使γH2AX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但p-ATM和p-BRCA1蛋白水平的变化则相反(P <0. 05)。结论 CMD可反转K562/ADM细胞对DNR的耐药性,这可能与上调H2AX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下调ATM和BRCA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柔红霉素 K562/ADM细胞 乳腺癌易感蛋白l 蛋白2AX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P65、survivin、bcl-2与PAR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7
作者 李莉 任杰林 +1 位作者 张黎 熊永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65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和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PARP及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P65、survivi...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65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和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PARP及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P65、survivin、bcl-2、PA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88.4%、58.0%、28.6%。survivin与NSCLC临床分期相关;bcl-2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关;survivin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P65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递增,且与survivin、bcl-2、PARP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survivin、bcl-2蛋白表达上调,P65蛋白过度活化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参考指标。P65蛋白促进survivin、bcl-2蛋白的转录,并可能参与PARP蛋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癌基因蛋白质P65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8
作者 潘艺 庞雅青 吴献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1(BARD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4例ESCC患者,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ARD...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1(BARD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4例ESCC患者,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ARD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BARD1阳性率,分析BARD1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RD1表达对ES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RD1表达对ES⁃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14例ESCC组织中BARD1阳性78例、阴性36例,对应癌旁组织中BARD1阳性23例、阴性91例,ESCC组织的BARD1阳性率为68.42%,高于癌旁组织的20.18%(χ^(2)=53.769,P<0.001)。BARD1表达与ESCC患者的T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织的BARD1阳性率为80.36%(45/56),高于未转移组织的56.90%(33/58)。经Phi系数分析发现,BARD1表达与ESCC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76,P=0.003)。BARD1阳性是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99,95%CI:1.339~7.175,P=0.008),且BARD1表达对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636,P=0.020)。结论BARD1在ESCC中高表达,其与ESC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ARD1阳性会增加淋巴结转移风险,在评估ESCC淋巴结转移上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乳腺癌基因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1 淋巴结转移 临床意义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和APC基因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2 位作者 于东红 鲁贻民 吴斌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853-855,860,共4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APC)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和AP...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APC)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和APC基因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异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80.0%和25.0%(P<0.01),与胆囊癌分期及转移均有一定的关系(P<0.01);APC基因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及90.0%(P<0.01)。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PC基因缺失和β-catenin异常表达是胆囊癌发生的早期事件,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间黏附功能的丧失也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Β-连环蛋白 腺瘤样结肠息肉基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结合DSO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BARD1、TAP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杨为彬 史经汉 +1 位作者 朱硕 胡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结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SO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乳腺癌肿瘤易感基因(BRCA)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BARD)1、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晚期胃癌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观...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结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SO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乳腺癌肿瘤易感基因(BRCA)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BARD)1、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晚期胃癌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DSOX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观察两组临床预期生存时间、临床有效率、化疗后不同血清TAP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表达水平变化、血清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患者临床症状、BARD1及TAP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CEA、CA199、CA125及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BARD1及TA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而指标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结合D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对患者生存率有提高作用,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对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有降低作用,降低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研究发现血清和胃癌患者组织中BARD1表达升高,其血清水平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存在相关性,提示BARD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患者血清TAP水平与其疗效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SOX) 晚期胃癌 血清乳腺癌肿瘤基因(BRCA)1相关环指结构域蛋白(BARD)1 肿瘤异常蛋白(T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