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和易损冠脉斑块的命名
1
作者 章之川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375-376,共2页
2003年6月17~18日在希腊召开会议,讨论高危/易损粥样斑块患者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会议提出对改进诊断方法,识别易患患者的重要性,随着对冠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认识的增加,对斑块需进行统一命名,如下。
关键词 高危 易损冠脉斑块 命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64层双源螺旋CT(DS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姜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1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究64层双源螺旋CT(DS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DSCT)与冠脉造影检查(CAG),评估64层双源螺旋C... 目的:探究64层双源螺旋CT(DS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DSCT)与冠脉造影检查(CAG),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实验中经DSCT与CAG检查共有563节段在68例观察对象中检出,其中有139例病变血管由DSCT检出,有154例病变血管节段由CAG检出,两组对比(P> 0.05),以CAG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4.2%,特异性为94.5%,一致性较高。结论:应用DSCT检查与CAG对冠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检测操作简单安全,但DSCT能通过评估斑块CT值判定斑块的稳定性,为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双源螺旋CT 冠脉造影检查 冠脉易损斑块 诊断
下载PDF
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祁杰 李秀红 +4 位作者 钟妮儿 赵永勇 解翠 杨光 穆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1例,术前均行血浆Lp-PLA2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血管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1例,术前均行血浆Lp-PLA2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根据CAG及IVUS术后结果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结果吸烟史、高血压病是影响患者冠脉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的血清Lp-PLA2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的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Lp-PLA2水平、颈动脉血管超声表现和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浆Lp-PLA2水平检测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冠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颈动脉斑块 冠脉易损斑块
下载PDF
基于冠脉易损斑块特征构建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Nomogram预测模型
4
作者 汪慧娟 吴继雄 +1 位作者 储岳峰 陈宗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3-290,共8页
目的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冠脉易损斑块特征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 目的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冠脉易损斑块特征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住院行PCI手术治疗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训练集)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n=58)和无MACE组(n=12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R4.3.1软件构建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等评价该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获益情况。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的发生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甘油三酯、斑块负荷、脂质斑块体积及非钙化斑块体积相关(P<0.05)。多因素临床特征分析显示,甘油三酯、吸烟史和高血压史是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4.227+1.494×甘油三酯+0.767×吸烟史+0.920×高血压史。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显示,斑块负荷、脂质斑块体积及非钙化斑块体积是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13.723+0.056×斑块负荷+0.178×脂质斑块体积+0.044×非钙化斑块体积。联合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斑块负荷、脂质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和高血压史是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17.395+1.399×甘油三酯+0.056×斑块负荷+0.182×脂质斑块体积+0.043×非钙化斑块体积+0.858×高血压史。基于上述因素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并以ROC曲线与校准图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的临床特征模型、影像学特征模型、联合模型AUC分别为0.712(95%CI:0.628~0.796)、0.843(95%CI:0.783~0.902)、0.873(95%CI:0.817~0.929)和0.731(95%CI:0.621~0.841)、0.809(95%CI:0.719~0.900)、0.843(95%CI:0.755~0.932),敏感度分别为56.90%、69.00%、82.80%和75.90%、69.00%、72.40%,特异度分别为80.30%、84.40%、82.00%和68.90%、80.30%、90.20%。联合模型Hose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示χ^(2)=2.621,P=0.956,联合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均贴近标准曲线,校准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冠脉易损斑块特征构建的冠心病患者MACE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预防MACE的发生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易损斑块特征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1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脉易损斑块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首雄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对冠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SAA1,并联合冠脉CTA检查,观察患者的各型斑块数量,对比稳定型斑...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对冠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SAA1,并联合冠脉CTA检查,观察患者的各型斑块数量,对比稳定型斑块与易损斑块的SAA1水平、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等。结果 80例患者共检查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562个,其中易损斑块、软斑块、混合性斑块、钙化斑块分别占18.3%、4.1%、36.7%、40.9%。易损斑块的SAA1水平、存在代偿性扩张斑块数量均高于稳定型斑块(P<0.05),且存在侧支循环血管斑块数量低于稳定型斑块,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SAA1联合冠脉CTA检查,可有效判断冠脉易损斑块,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易损斑块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冠脉CTA 检查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