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1
作者 周绍华 罗海杰 樊明鲁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84-87,共4页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引导星状神经阻滞治联合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以及疗效情况。结果:干预组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Fugl-Meyer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基于超声引导的星状神经滞阻联合冲击波治疗,可改善其水肿、疼痛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冲击波 星状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叶益汉 王群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ASA1~2级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6例,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一次,两侧交替进行,10天一疗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7例,显效9例,有效率10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ASA1~2级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6例,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一次,两侧交替进行,10天一疗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7例,显效9例,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和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交感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 谷维素
下载PDF
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陈士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头痛发作频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流高速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缓解,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星状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颈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伍伟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89-2490,共2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Bell’s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治疗方法多选择内科药物、中医中药、针灸和物理治疗。病程长,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 临床观察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 面部表情 内科药物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早期氧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翔锋 饶福东 +2 位作者 罗慧琴 刘威 林芩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9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早期氧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5^82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30)和对照组(N组,n=30)。S组于右...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早期氧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5^82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30)和对照组(N组,n=30)。S组于右侧第6颈椎水平行SGB,注入0.5%罗哌卡因5 mL。分别于SGB前5min(T0)、SGB后6 h(T1)、24 h(T2)和72 h(T3)时采血,ELISA法测定血浆ACTH、TNF-α、IL-1β的浓度,流式细胞法测定CD4^+比率、CD8^+比率、CD4^+/CD8^+,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记录氧合指数(OI)。结果与T0比较,两组ACTH、TNF-α、IL-1β在T1时升高达高峰,T2、T3开始下降(P<0.05);与N组比较,S组更低(P<0.05)。与T0比较,N组CD4^+、CD4^+/CD8^+在T1、T2、T3降低(P<0.05),CD8^+在T1、T2、T3升高(P<0.05),S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N组比较,S组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T0比较,S组OI在T2、T3时升高(P<0.05);与N组比较,S组OI在T2、T3时更高(P<0.05)。与T0比较,两组PCT在T1、T2、T3均升高(P<0.05);与N组比较,S组PCT更低(P<0.05)。结论 SGB可减轻食管癌手术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减少肺功能障碍,加快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氧合指数 星状神经阻滞 食管癌根治术
下载PDF
手法矫正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成付 陈晓艺 +1 位作者 边瑜健 王玖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手法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 目的:评价手法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可单独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星状神经阻滞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唐鸣锶 龙安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5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与星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与星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斜视角度、瞳孔大小、光反射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斜视角度、瞳孔大小、光反射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能促进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疗效优于单一星状神经阻滞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眼睑闭合不全 针刺 星状神经阻滞
下载PDF
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彩云 孙西霞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3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97.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星状神经阻滞 颈1、颈2脊神经阻滞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伊凡 吴俊波 +2 位作者 吴淑红 吴晓燕 张淑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SGB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比较SGB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SGB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比较SGB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的含量以及Kupperman评分。结果:FSH、LH含量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逐步下降(P<0.05),E2含量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逐步升高(P<0.05);Kupperman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逐步下降(P<0.05)。结论:采用SGB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皮穿刺面神经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恢复期贝尔麻痹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毅宾 李治 +2 位作者 沈国昌 陈梁 张琪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面神经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恢复期贝尔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1月贝尔麻痹患者90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达面神经茎乳孔出口处靶点位置...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面神经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恢复期贝尔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1月贝尔麻痹患者90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达面神经茎乳孔出口处靶点位置,予复方倍他米松与甲钴胺混合液患侧面神经阻滞,并联合同侧星状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穿刺达靶点位置后连接神经刺激器行电刺激治疗20 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HBGS量化转换表的估计功能值、TFGS的综合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HBGS量化转换表的估计功能值与TFGS的综合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面神经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对恢复期贝尔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心理精神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神经 电刺激 贝尔麻痹 星状神经阻滞
下载PDF
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琼 李宣 +4 位作者 屈泽 王余燕 黄元芳 刘艳 张世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12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牵正散、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唇、颔、舌运动、不良反...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12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牵正散、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唇、颔、舌运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0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6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麻痹 小针刀 针灸 大秦艽汤 牵正散 星状神经阻滞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护理
12
作者 刘素华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3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治疗 头痛 护理
下载PDF
复方丹参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13
作者 范茂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7期F0004-F0004,共1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加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SGB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8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加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SGB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80%。采用χ2检验,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和复方丹参联合应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星状神经阻滞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的探讨
14
作者 严群 朱宗棋 陶雄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7期626-627,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星状神经阻滞 治疗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
15
作者 邢荣珍 齐静 《中医正骨》 2001年第1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 颈椎病性灼性神经 护理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56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菊芬 经陟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6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用布比卡因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5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疼痛门诊被确诊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患者56例,用0187%布比卡因8ml左右交替行星状神经阻滞。结果: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56例... 目的:探讨用布比卡因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5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疼痛门诊被确诊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患者56例,用0187%布比卡因8ml左右交替行星状神经阻滞。结果: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56例有效率达9464%。结论: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星状神经阻滞 治疗 不定陈述综合征
下载PDF
右侧星状神经阻滞对大鼠体外循环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倩 张炳东 王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转流期间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组)10只,右侧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体外循环组(RC组)10只。两组转体循环后转流1 h。在转流前,定于动脉静脉置管成... 目的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转流期间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组)10只,右侧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体外循环组(RC组)10只。两组转体循环后转流1 h。在转流前,定于动脉静脉置管成功后为T0;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30 min为T1;体外循环后1 h为T2。3个时间点观察两组大鼠的血压、心率、血气及乳酸含量,计算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a-vO2)。结果两组大鼠乳酸、Pa-vO2和血压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乳酸和Pa-vO2的组间和分组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和乳酸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能改善大鼠体外循环后的灌注,可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改善机体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体外循环 星状神经阻滞 大鼠
下载PDF
论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阻滞致惊厥1例
18
作者 陈太长 祝劲松 刘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8-50,共3页
星状神经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颈部多种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本案报道1例因长期失眠、口服大剂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颈部星状神经阻滞、隔日1次、第6次时刚推入1%利多卡因1ml(10mg)时发生惊厥,经快速抢救后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本案例分析总结... 星状神经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颈部多种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本案报道1例因长期失眠、口服大剂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颈部星状神经阻滞、隔日1次、第6次时刚推入1%利多卡因1ml(10mg)时发生惊厥,经快速抢救后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本案例分析总结,为今后头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引起足够重视,对小剂量利多卡因引起更多认识,报告此病例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小剂量利多卡因 惊厥.
下载PDF
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颈部浅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19
作者 吴雨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4期25-26,共2页
比较是否增加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型头痛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仅给予颈部浅丛神经阻滞治疗,试验组行星状神经阻滞(SGB)联合颈部浅丛神经阻滞,两组常规口服药治疗相同,... 比较是否增加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型头痛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仅给予颈部浅丛神经阻滞治疗,试验组行星状神经阻滞(SGB)联合颈部浅丛神经阻滞,两组常规口服药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VAS下降更多。结论:星状神经联合浅丛神经阻滞治疗颈型头痛临床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颈部浅丛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下载PDF
三氧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松华 周荔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5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观察三氧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5例分为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组(A组38例)及星状神经阻滞组(B组37例)。A组行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行星状神经阻滞,每天1次共7次;B... 目的观察三氧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5例分为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组(A组38例)及星状神经阻滞组(B组37例)。A组行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行星状神经阻滞,每天1次共7次;B组行星状神经阻滞,每天1次共7次。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液粘度值和评价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ESCV)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ESCV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血液粘度值A组明显低于B组,治疗效果A优于B组,所有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自体血回输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改善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自体血回输 星状神经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