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际物质对动态球对称带电黑洞非热辐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树政 林理彬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72-774,共3页
关键词 恒星物理 星际物质 黑洞 非热辐射
下载PDF
星际物质
2
作者 G.L.弗斯科乌 丁丹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06年第9期21-22,共2页
好奇心往往是科学发现的驱动力量,本书就是用好奇心来对星际物质实施探索,这些物质存在于银河系各个星球之间的广袤空间当中。星际物质的发现不是忽然闪现在科学家头脑当中的火花,而是成百上千的天文学家几十年辛勤的、耐心的工作所... 好奇心往往是科学发现的驱动力量,本书就是用好奇心来对星际物质实施探索,这些物质存在于银河系各个星球之间的广袤空间当中。星际物质的发现不是忽然闪现在科学家头脑当中的火花,而是成百上千的天文学家几十年辛勤的、耐心的工作所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物质 科学发现 天文学家 好奇心 银河系 科学家
原文传递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福布斯下降的一维随机微分模拟
3
作者 倪素兰 顾斌 韩智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92-299,共8页
福布斯下降(Forbush decrease,FD)是银河宇宙线(galactic cosmic rays,GCRs)受短期剧烈太阳活动调制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设GCRs进入由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ICME)及其前沿激波共同形成的扰动区时,... 福布斯下降(Forbush decrease,FD)是银河宇宙线(galactic cosmic rays,GCRs)受短期剧烈太阳活动调制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设GCRs进入由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ICME)及其前沿激波共同形成的扰动区时,其径向扩散系数κ_(rr)受抑制变为μ(r)·κ_(rr)(0<μ(r)1),且抑制强度与粒子位置处的太阳风等离子体速度正相关.对任意时刻的扰动区,抑制系数μ(r)在激波处最小为μ(r_(sh)),并按指数规律增大,在ICME尾部归一.CME爆发时,μ(r_(sh))取全局最小值μm.在扰动区向日球层外传播的过程中,μ(r_(sh))逐步恢复为1.在此基础上,根据GOES和ACE卫星观测确定模型参数,用一维随机微分方程描述GCRs在日球层内的传播,并采用倒向随机方法模拟了一个由独立Halo ICME调制GCRs引起的2005年5月15日FD事件.计算所得地面中子通量的主相、恢复相及其在CME到达地球前的增加过程,均与Oulu中子探测器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福布斯下降 倒向随机微分方法 中子通量
下载PDF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效应研究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煜东 冯学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302,共8页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 ICME)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并带来地磁暴等地磁扰动.从Richardson和Cane提供的近地球ICME列表中筛选出ICME事件集,基于ICME扰动期间的行星际等离子体与磁场数据提取出特征.通...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 ICME)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并带来地磁暴等地磁扰动.从Richardson和Cane提供的近地球ICME列表中筛选出ICME事件集,基于ICME扰动期间的行星际等离子体与磁场数据提取出特征.通过计算各特征的费舍尔分值(Fisher Score),对这些特征进行选择,发现行星际磁场南北向分量持续时间小于-10nT且激波等扰动所带来的ICME扰动开始时,太阳风速度的增量等特征与ICME事件的地磁效应密切相关.这与现有的传统统计研究结果一致.以这些特征为基础,训练得到的径向基函数支持向量机能够以0.78±0.08的准确率判断ICME事件是否会产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地磁暴(Dst≤-50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地磁效应
下载PDF
超新星在星际^(26)Al问题中的作用:星际^(26)Al的天体源泉问题之三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秋和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4,共10页
讨论了迄今超新星爆发理论中各种爆炸性核燃烧核合成26Al的问题。评述了星际26Al天体起源的SNII+SNIb模型的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一种产生星际~26Al的新途径和有关部分星际26A1起源于SNIa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超新星 核合成 星际物质 原子 天体源泉 铝26
下载PDF
新星在星际^(26)Al问题中的作用:星际^(26)Al的天体源泉问题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秋和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5-314,共10页
介绍和评述了有关星际26Al问题的各种新星模型计算结果,阐述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看法,指出了现今各种新星模型在星际26Al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困难。
关键词 超新星 核合成 星际物质 原子 天体源泉 铝26
下载PDF
星际H_2O脉泽的观测与研究
7
作者 吴月芳 吕静 +2 位作者 毛瑞青 孙金江 韩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从1992年9月起,对近82个外流源或电离氢区,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水脉泽观测。有三个源首次测得了弱H_2O脉泽辐射;对已知源的观测结果表明星际水脉泽的时变比较普遍。流量变化20%以上的源达7... 从1992年9月起,对近82个外流源或电离氢区,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水脉泽观测。有三个源首次测得了弱H_2O脉泽辐射;对已知源的观测结果表明星际水脉泽的时变比较普遍。流量变化20%以上的源达75%。在高质量外流源中水脉泽深测率比低质量外流源中的高。本文还讨论了脉泽产生率与CO谱线宽度及成协源红外辐射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脉泽 水脉泽 观测 星际物质
下载PDF
第23太阳活动周强磁暴行星际源的统计分析
8
作者 陈春 赵振维 +2 位作者 孙树计 班盼盼 王保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0-675,共6页
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发生的90次强地磁暴(Dst≤-100nT)的行星际源.在第23太阳活动周内,当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z分量南向翻转并持续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引起强磁暴的发生,进而引起电离层暴.文中分... 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发生的90次强地磁暴(Dst≤-100nT)的行星际源.在第23太阳活动周内,当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z分量南向翻转并持续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引起强磁暴的发生,进而引起电离层暴.文中分析了强磁暴的年分布状况以及引起强磁暴的不同行星际结构在同样活动周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中国地区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统计结果显示,1)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ICME)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在ICME中,相对于非磁云结构,磁云结构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2)强磁暴主要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和下降年份,在太阳活动低年出现次数较少.强磁暴在太阳活动周的分布呈三峰结构,并认为可能跟1999年强磁暴发生次数异常少,使1998年凸显出来的现象有关.3)ICME引起的电离层暴事件是共轭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CIR)引起电离层暴的7倍多,这说明ICME也是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电离层暴 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磁云 共轭作用区
下载PDF
2007—2012年Dst_(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统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史良文 申成龙 汪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22-3833,共12页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事件.对比上一活动周相同时间段发现,在这段太阳活动极低的时间,地磁暴的数目显著减少.对这些地磁暴行星际源的分析表明,65%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由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的行星际结构引起,31%的地磁暴由共转相互作用区引起,这与以前的结果一致.特别的,在这个太阳活动极低时期内,共转相互作用区没有引起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同时,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也没有引起Dstmin≤-200nT的超强地磁暴.以上结果表明极低太阳活动同时导致了共转相互作用区和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效应的减弱.进一步,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地磁暴的行星际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共转相互作用区是引起地磁暴的主要原因;而在太阳活动上升期和高年(2010—2013年),大部分(75%,30/40)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均由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星际起源 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共转流相互作用区
下载PDF
星际分子云——来自宇宙的威胁
10
作者 傅民杰 《科学之友》 2001年第1期16-16,共1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恒星和星系实际上是相互静止不动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静悄悄地呼吸着."后来,这一观点被否定.目前已搞清,太阳及其附近的恒星都在围绕着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银心运行着,它们绕银心旋转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恒星和星系实际上是相互静止不动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静悄悄地呼吸着."后来,这一观点被否定.目前已搞清,太阳及其附近的恒星都在围绕着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银心运行着,它们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2亿地球年.与此同时,我们整个太阳系又在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在银河系中运行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星际分子法 星际物质 密度
下载PDF
旅行者2号星际穿越新发现
11
作者 李会超 《太空探索》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0点,《自然·天文》杂志在线发表了五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中看到的新鲜事。通过这两个探测器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日球层顶附近出...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0点,《自然·天文》杂志在线发表了五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中看到的新鲜事。通过这两个探测器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日球层顶附近出现了丰富而复杂的相互作用结构。在回答原有问题的同时,这些探测结果也为未来的日球层边际探测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研制发射更多的探测器去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 星际物质 旅行者 太阳风 探测结果 探测器 相互作用 日球层
下载PDF
微波波谱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守渊 夏之宁 +1 位作者 付钰洁 勾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5-1151,共7页
综述了微波波谱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波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造。对微波波谱法在分子结构及构象分析、弱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分析化学、星际物质的探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波波谱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波波谱 结构解析 构象分析 分子转动 弱相互作用 星际物质 评述
下载PDF
金星水星异常自转的自然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凤收 聂清香 +2 位作者 房建军 张海霞 左庆林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8-41,50,共5页
金星和水星有着与众不同的长周期自转,金星的缓慢逆向自转尤其引人注目,曾有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其起源.本文在行星物质共同形成学说基础上,假定太阳系形成初期,所有大行星都一样顺向自转,在与公转轨道上星际物质碰撞过程中,因物质密度的... 金星和水星有着与众不同的长周期自转,金星的缓慢逆向自转尤其引人注目,曾有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其起源.本文在行星物质共同形成学说基础上,假定太阳系形成初期,所有大行星都一样顺向自转,在与公转轨道上星际物质碰撞过程中,因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使金星和水星获得了反向的角动量,形成了现在的自转状态.对行星角动量变化的积分计算显示,分别经过约50亿年和20亿年,金星和水星的自转可达到目前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星 水星 自转 角动量 星际物质
下载PDF
星周尘埃壳层的消光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景耀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本文首次提出了从观测得到的具有星周尘埃壳层的恒星的能谱分布求取星周尘埃云的消光,并由此可通过改正星周消光改正后的星际消光法求得恒星距离的方法。
关键词 星际物质 消光 星周 粉尘
下载PDF
从“西汉四乳镜”的图像演变看其设计理念的取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金平 《文博》 2008年第2期73-78,共6页
  中国古铜镜上出现乳钉乃是在西汉早期,它们打破了齐家文化以来镜背图像平面浅浮雕塑型的工艺手法,首次采用四颗高起的乳钉界定画面,使以往各种具有运动感的纹饰拥有了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新图像,它们的出现和使用开创了西...   中国古铜镜上出现乳钉乃是在西汉早期,它们打破了齐家文化以来镜背图像平面浅浮雕塑型的工艺手法,首次采用四颗高起的乳钉界定画面,使以往各种具有运动感的纹饰拥有了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新图像,它们的出现和使用开创了西汉以降各种以乳钉为主划分多种纹饰布局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铜镜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乳镜 星云 星际物质 花叶纹 蟠螭纹镜 图像 纹饰 西汉早期 蟠螭镜 四乳禽兽镜 设计理念
下载PDF
Mira变星的绝热膨胀过程的质量损失率和声点半径
16
作者 俞志尧 孙锦 范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1期63-69,共7页
一、引言恒星质量损失率的讨论和研究,在近十年中引起了较大的注意,因为这对恒星演化过程以及星际物质的化学组成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很多观测事实说明,在许多Mira变星的拱星包层中存在着OH脉泽。而且通过红外天文的观测获得了有关拱星... 一、引言恒星质量损失率的讨论和研究,在近十年中引起了较大的注意,因为这对恒星演化过程以及星际物质的化学组成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很多观测事实说明,在许多Mira变星的拱星包层中存在着OH脉泽。而且通过红外天文的观测获得了有关拱星包层速度、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损失率 Mira 绝热膨胀 声点 包层 恒星演化 膨胀速度 膨胀过程 星际物质 脉泽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的观测和研究
17
作者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对于大质量星的形成,由于区域的遥远和结构的复杂以及过程的特殊,研究相对迟缓.对可能形成大质量星的云核和大质量年轻星体的活动,进行了多波段搜寻和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关键词 星际物质 星际分子 喷流 外流 恒星形成 云核 CO同位素 谱线天图
下载PDF
主序前星PP11和V1515 Cyg成协分子云的CO成图观测
18
作者 孙锦 张承岳 +1 位作者 谢书定 唐歌实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5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年青星一旦从分子云中诞生后,它将与产生它的母分子云发生相互作用。CO转动谱线已广泛地用于揭示恒星形成区分子云的运动学和空间结构。我们考查了71个光学选择的主序前星(PMS)的COJ=2-1谱线资料,发现除已确定的20个具有分子外向... 年青星一旦从分子云中诞生后,它将与产生它的母分子云发生相互作用。CO转动谱线已广泛地用于揭示恒星形成区分子云的运动学和空间结构。我们考查了71个光学选择的主序前星(PMS)的COJ=2-1谱线资料,发现除已确定的20个具有分子外向流特征的谱型外,还有其它多种谱型。如起因于自吸收的自反转轮廓和明显的双峰频谱。1991年10月用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CRAO)的14m天线和新建立的QUARRY接收系统对中心区CO(2-1)谱线呈现双峰特征的两个PMS星一PP11和V1515Cgg进行了CO(1-O)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结果如下:(1)对与PP11成协的分子云以半波束间距(25”)对其周围4’.2×5.1天区进行了观测,得到了12O个CO(1-O)的发射谱。发现它们与中。已处的CO(2-1)谱类似,大多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在分子辐射开始变弱的东北边缘其双峰谱的峰谷反而比中心区下降许多,排除了CO自吸收的可能性。在PP11附近约2’.1×1’.7(也即O.21pc×0.17pC)的中心区有近乎各向同性的物质分布。它应该是PP11吹出的星风所致。中心区的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团块,由I-RAS检索证明这些团块不对应任何红外源。它可能是新形成的PMS星与母分子云相互作用导致分子云碎裂的结果。分析PP11峰谷速度(视向速度为零)上C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序前星 分子云 分子谱线 CO成图观测 星际物质
下载PDF
辩太极——兼论周敦颐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映球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8-90,共3页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汇集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生成的主要观点,它基本上融合了儒、道二家的天道观。 《太极图说》非儒家之正统,这点对于宋代理学家陆九韶与陆九渊两兄弟来说,是深信不疑的。九韶曾首言破此事。他们两兄弟甚至由此而...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汇集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生成的主要观点,它基本上融合了儒、道二家的天道观。 《太极图说》非儒家之正统,这点对于宋代理学家陆九韶与陆九渊两兄弟来说,是深信不疑的。九韶曾首言破此事。他们两兄弟甚至由此而认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怀疑不是周敦颐所作,或是周敦颐学未成时所作,或是他人之文。诚如大家所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无极 历史地位 朱熹 宇宙生成 陆九渊 星际物质 王廷相 《通书》
下载PDF
陨石有机物的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俊 《自然杂志》 199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陨石有机物是陨石中所含有并确证为非地球物质污染所致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烃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分子。陨石有机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宇宙信息。尽管有些信息目前我们还不能解译出来,但它们的发现和确认对研究... 陨石有机物是陨石中所含有并确证为非地球物质污染所致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烃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分子。陨石有机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宇宙信息。尽管有些信息目前我们还不能解译出来,但它们的发现和确认对研究宇宙的演化,尤其是有机物的起源和演化,乃至生命的起源,都不无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污染 碳同位素组成 默奇森 球粒 不知道 地质锤 同位素测定 星际物质 地下油气 生物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