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伟 《河南中医》 2004年第9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秋冬 春夏养阴 秋冬 错文 《黄帝内经·素问》
下载PDF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坚鸣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38-40,共3页
从《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出发,阐明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理论依据。温阳除寒药养阳补阳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春分到夏至;从一日来看为卯时6:00:00到正午12:00:00。滋阴清热药养阴补阴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 从《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出发,阐明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理论依据。温阳除寒药养阳补阳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春分到夏至;从一日来看为卯时6:00:00到正午12:00:00。滋阴清热药养阴补阴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秋分到冬至;从一日来看,为酉时18:00:00到子夜00: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 最佳给药时间 阳补阳 秋分 冬至 卯时6 00 00 正午12 00 00 酉时18 00 00 子夜00 00 00
下载PDF
春季养肝护肝如何吃?
3
作者 黎淑贞 《健康生活》 2024年第4期51-52,共2页
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季一到,就进入了养肝的“黄金期”。此时,合理安排养肝护肝饮食,则事半功倍。果蔬对肝脏有益《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人体阳气生发,气血从内脏开始向外走。春天天气依旧阴寒... 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季一到,就进入了养肝的“黄金期”。此时,合理安排养肝护肝饮食,则事半功倍。果蔬对肝脏有益《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人体阳气生发,气血从内脏开始向外走。春天天气依旧阴寒,身体虚弱的人阳气生发无力,因此,人们需要借助有针对性的饮食生发阳气,以养肝护肝。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科主任医师陈绍萱建议,春季养肝可以多吃一些绿色食物,以在“冬藏”之后将身体阳气唤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秋冬 阳气 护肝 学科
下载PDF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浅识
4
作者 王金成 《河南中医》 2011年第9期968-969,共2页
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随四季变化规律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一方面利于春生夏长;一方面利于秋冬季节御寒。秋冬养阴,一方面为春生夏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在秋冬季节阳气得到休养生息。顺为养,顺自然界变化规律去做事,... 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随四季变化规律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一方面利于春生夏长;一方面利于秋冬季节御寒。秋冬养阴,一方面为春生夏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在秋冬季节阳气得到休养生息。顺为养,顺自然界变化规律去做事,就能实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 气温 时间 季节 地域
下载PDF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和在新西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4期130-131,共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因时养生的重要法则,其主旨是讨论顺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阴阳变化,根据自然界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来调形养神,从而达到养生防病。
关键词 秋冬 黄帝内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与策略
6
作者 解灵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5期157-158,共2页
四时变化不同人体气机变化不同针对人体气机运动因势利导,通过药物,起居,调神达到养生的目的,但这对于人体的健康还是仅仅一部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太过则导致实实虚虚之害,应当避免。
关键词 阳秋冬 治神 毒药
下载PDF
浅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7
作者 张广峰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2期2724-2724,2753,共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枠。 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 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枠。 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 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此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各从不同的 角度阐发了原文精神,扩大了养生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 生姜
下载PDF
早春养生常识
8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2期79-80,共2页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健康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代谢机能 生保健 时冷时热 秋冬 调摄
下载PDF
夏日至,顾护好阳气
9
作者 一言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疑惑,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亦是阳气最盛之时,为什么还要再养阳呢?不会补养得阳气过了头儿吧?我们先来看看祖国医学对阴阳的理解,阳光明媚、明亮、发散、上升、温热...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疑惑,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亦是阳气最盛之时,为什么还要再养阳呢?不会补养得阳气过了头儿吧?我们先来看看祖国医学对阴阳的理解,阳光明媚、明亮、发散、上升、温热、运动等都为阳,而背光、嗨暗、内敛、下降、寒冷、静止等均为阴。自然界四季变换便是阴阳消长的循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今年的5月5日立夏,阳气逐步增长,直至夏至到达顶峰,随后阳气开始慢慢消退,阴气则逐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消长 《黄帝内经》 阳气 秋收冬藏 秋冬 祖国医学
下载PDF
立夏助心养阳
10
作者 韩乐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第5期57-57,共1页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对人体而言,此时阳气逐渐旺盛、浮于体表,人们在精神上容易兴奋,活力增加,生活上容易晚睡、熬夜、加餐宵夜,饮食作息都不规律,如不加以注意、调整,很容易损伤阳气、损耗阴液,影响健...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对人体而言,此时阳气逐渐旺盛、浮于体表,人们在精神上容易兴奋,活力增加,生活上容易晚睡、熬夜、加餐宵夜,饮食作息都不规律,如不加以注意、调整,很容易损伤阳气、损耗阴液,影响健康。一、养生原则《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应心而养长”,因此夏季养生的原则就在于养心,并注意顾护阳气。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是养阳的好时节,宜注重心脏的调护和心情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原则 《黄帝内经》 调护 秋冬 顾护阳气
下载PDF
春分阳气升 保养要及时
11
作者 郑金美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第3期52-53,共2页
《黄帝内经》有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分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阳气活跃,人体新陈代谢活动加快,正是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养生的最佳好时节,而老年人如果利用春天阳气欣欣向荣的时机,顺势适当进补,对养生防病和治病大有裨益。
关键词 人体新陈代谢 生防病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黄帝内经》 阳气 秋冬
下载PDF
从经典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青 石志敏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8期204-205,共2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起居作息模式,认识上大多数医家基本上以秋冬季养生应补人体阴分,春夏季养生应保护人体阳气的观点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经成为中医学治疗某些疾病之经典治法之一,而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起居作息模式,认识上大多数医家基本上以秋冬季养生应补人体阴分,春夏季养生应保护人体阳气的观点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经成为中医学治疗某些疾病之经典治法之一,而且在四时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 古典 针灸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冬令进补要点
13
作者 孟双荣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期9-9,共1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之一。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指人们理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之一。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指人们理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相对平衡,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医学 四时 中医生理论 相对平衡 《黄帝内经》 秋冬 冬令进补 肿瘤患者
下载PDF
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谈“四时调饮食”
14
作者 雎世聪 王黎 王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养生的根本原则为调摄身形的阴阳从而与自然的阴阳保持一致与平衡,养生求于本,故要顺从四时“生、长、化、收、藏”的不同阴阳特点.本文将论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运用此理论来根据四时变化调节饮食.
关键词 秋冬 四时调饮食 内经
原文传递
流传多年的方法未必科学为你奉上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15
作者 张蕴 《中国食品》 2020年第19期131-133,共3页
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下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竞该怎么养?“春捂秋冻”、“秋瓜坏肚”、“贴秋膘”……这些流传多年的秋季养生方法科学吗?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 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下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竞该怎么养?“春捂秋冻”、“秋瓜坏肚”、“贴秋膘”……这些流传多年的秋季养生方法科学吗?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大家送上一份秋季养生“避坑”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打开方式 贴秋膘 秋冬 流传 捂秋冻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看冬季养生
16
作者 鲍凤和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第12期60-61,共2页
冬至节气后我国正式进入“数九寒天”,冬季养生应注意调养阴气,防病固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 冬至节气后我国正式进入“数九寒天”,冬季养生应注意调养阴气,防病固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阳盛衰 冬季 《黄帝内经》 秋冬 冬至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下载PDF
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17
作者 居正 《家庭中医药》 2020年第7期25-27,共3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段话是四时养生调摄之宗旨和根本。顺应自然,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阴消阳长,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段话是四时养生调摄之宗旨和根本。顺应自然,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阴消阳长,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就应节制、宣达、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使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气血更加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新陈代谢 秋冬 顺应自然 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生调摄
下载PDF
春夏宅在家里,老人如何养阳?
18
作者 袁尚华 《中国老年》 2020年第11期41-42,共2页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的意思就是不费劲就能使自身内的正气、真气、气血及精气神得以保养,要顺应昼夜四季天地阴阳之气。老年人最盼望的春天终于到了,因疫情宅在家里出门少,活动少,而恰恰春天是养阳气的最重要的时候...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的意思就是不费劲就能使自身内的正气、真气、气血及精气神得以保养,要顺应昼夜四季天地阴阳之气。老年人最盼望的春天终于到了,因疫情宅在家里出门少,活动少,而恰恰春天是养阳气的最重要的时候,那么怎么养阳气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神 阳之气 秋冬 真气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贴敷灸疗 调理体质
19
作者 秦媛媛 《健康向导》 2023年第4期65-66,共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天阳气生发,夏天阳气日盛,秋天阴生阳降,冬天阴长阳藏,要根据四季阴阳消长养护阴阳,提高人体免疫力。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此时进行穴位贴敷可改善体质。
关键词 冬病 阳消长 穴位贴敷 灸疗 阳气 调理体质 秋冬 提高人体免疫力
下载PDF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备课札记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鹏举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831-832,共2页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水冰地坼""痿厥"的含义进行了考证,提出"冰"乃"凝"之古字,"厥"乃"蹶"字之借,可补《内经》教材之不足;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水冰地坼""痿厥"的含义进行了考证,提出"冰"乃"凝"之古字,"厥"乃"蹶"字之借,可补《内经》教材之不足;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王冰、张介宾注语进行了分析,指出王冰是本于阴阳互根之理,以饮食为例来阐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义,而张介宾注语既有基于阴阳互根之理的正面阐释,又有从阴阳互制角度的反证,而《内经》教材对二人的注释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水冰地坼 痿厥 秋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