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春小麦、马铃薯营养特性与配方施肥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少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5期41-42,共2页
介绍了玉米、春小麦、马铃薯的营养特性和配方施肥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春小麦 马铃薯 营养特性 配方施肥
下载PDF
灌溉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礼军 张恩和 黄高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692,共6页
为探讨灌溉与供磷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单作和间作群体间品质的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机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8.74 mg/kg的大田条件下,设计三个灌水水平和三个供磷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供磷对小麦∥玉... 为探讨灌溉与供磷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单作和间作群体间品质的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机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8.74 mg/kg的大田条件下,设计三个灌水水平和三个供磷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籽粒品质及其产量都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供磷和灌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经济产量以中灌[1 050 m3/(ha.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a)处理最高。灌水降低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供磷却对灌水的负效应有明显的缓冲作用。供磷处理(P1、P2)与不供磷处理(P0)相比,单作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35个百分点,间作提高0.48个百分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千粒重有显著的群体效应,间作均高于单作;相反,沉淀值在单作和间作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溉与供磷 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被引量:45
3
作者 卜玉山 邵海林 +1 位作者 王建程 苗果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春小麦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降低幅度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含量在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动态变化都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全氮变化幅度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硝态氮变化剧烈,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溉对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但灌溉显著降低了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拔节期土壤硝态氮的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玉米 春小麦 耕层土壤 有机碳 全氮 硝态氮
下载PDF
调亏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玉米间套农田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池栽法对春小麦 /春玉米间套系统在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下 ,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 :在小麦拔节后期 (玉米苗期 )以土壤相对含水率 (SRW)的 5 0 %进行亏缺灌水 ,可明显提高间作系统总的生产力 ;间作农田土壤速... 采用池栽法对春小麦 /春玉米间套系统在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下 ,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 :在小麦拔节后期 (玉米苗期 )以土壤相对含水率 (SRW)的 5 0 %进行亏缺灌水 ,可明显提高间作系统总的生产力 ;间作农田土壤速效磷 (Olsen- P)与根密度的垂直分布呈明显递减特性 ,30 %以上的 Olsen- P和 4 0 %以上的根干重分布在 0~ 10 cm土层 ,而表层含水率常低于 10 % ,水分空间分布与根系和 Olsen- P的错位 ,限制了磷素养分肥效的发挥 ,通过磷肥深施 (2 0 cm土层以下 )和玉米苗期的适度调亏灌溉 ,可促进根系在土壤下层的分布 ,便于深层根系在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速效氮在空间的分布受灌溉的影响很大 ,生育前期速效氮虽然在表层含量较高 ,但随生育期的推进 ,逐渐向下层运移 ,因此灌溉农田过量施氮或施法不当 ,将造成氮素随水流失 ,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春小麦 玉米 根-水-肥协调性 间作 套作 时空变异
下载PDF
宁夏银川平原灌区春小麦与春玉米栽培方案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军 路阳明 史俊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7-79,共3页
应用 CERES-小麦模型和 CERES-玉米模型分别进行了银川平原灌区春小麦与春玉米栽培方案优化模拟试验 ,依据模拟产量结果优化选择出春小麦和春玉米最优播期。
关键词 银川平原 春小麦 玉米 产量模拟 栽培方案 优化 生长模拟
下载PDF
春花生—秋甜糯玉米—冬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春东 李兰青 +3 位作者 周灵芝 邓鹏 周海宇 李志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60-61,共2页
阐述了春花生—秋甜糯玉米—冬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花生 秋甜糯玉米 马铃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春马铃薯—鲜食玉米—辣椒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瑞霞 常丁皓 +5 位作者 王义辉 刘建军 马文全 杜瑞民 许海生 桑爱云 《长江蔬菜》 2022年第5期17-18,共2页
春马铃薯—鲜食玉米—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加复种指数,减少土地重茬为害,抑制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可收获马铃薯2000 kg,收益4000元;可收获鲜食玉米350 kg,收益2000元;收获辣椒3500 kg左右,收益4500... 春马铃薯—鲜食玉米—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加复种指数,减少土地重茬为害,抑制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可收获马铃薯2000 kg,收益4000元;可收获鲜食玉米350 kg,收益2000元;收获辣椒3500 kg左右,收益4500元左右。每667 m^(2)收益可达1万元左右,该套种模式收益是常规种植粮食作物收益的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高效种植模式 马铃薯 套种模式 常规种植 复种指数 病虫害发生 辣椒
下载PDF
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淑敏 牛海燕 +2 位作者 王延玲 王斌 宁堂原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马铃薯 种植模式
下载PDF
早春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秋红 张爱民 +1 位作者 王开生 张栋 《上海蔬菜》 2009年第4期58-59,共2页
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一套早春地膜栽培马铃薯套种玉米,玉米收获后种植白菜菜粮立体种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一般667m2产马铃薯3000kg、玉米500kg、商品白菜3500kg,经济效益显著,2009年全市种植面积1100余hm2。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 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一套早春地膜栽培马铃薯套种玉米,玉米收获后种植白菜菜粮立体种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一般667m2产马铃薯3000kg、玉米500kg、商品白菜3500kg,经济效益显著,2009年全市种植面积1100余hm2。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 一年三熟 白菜 立体种植模式 地膜栽培 复种指数
下载PDF
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亚波 李金华 +1 位作者 戴亚红 鞠建勇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马铃薯 间作 玉米 种植模式 品种
下载PDF
春马铃薯—玉米—辣椒高效套种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连根 倪倩 +1 位作者 刘晓霞 李瑞国 《西北园艺(蔬菜)》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马铃薯 套种模式 辣椒 玉米 栽培技术要点 产量高
下载PDF
不同规格马铃薯套种春玉米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国华 陈学荣 +2 位作者 顾国庆 陈建泉 陈廷祥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模式 套种 规格 充分利用 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 资源优势 经济效益 冬闲田 玉米
下载PDF
春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种植模式的效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小琳 顾正清 《耕作与栽培》 1998年第6期1-3,10,共4页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套栽棉花,形成春玉米与棉花苗期共生,春玉米收青棒后的棉花宽行适时套作冬季蔬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的优化种植模式,光能利用率为常规麦/棉模式的2.23倍。在生态条件相近...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套栽棉花,形成春玉米与棉花苗期共生,春玉米收青棒后的棉花宽行适时套作冬季蔬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的优化种植模式,光能利用率为常规麦/棉模式的2.23倍。在生态条件相近,并具有临近市场区位优势的地区推广,具有很高的产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棉花 蔬菜 间作 效益 机理
下载PDF
春马铃薯-夏甜玉米-秋胡萝卜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喜梅 张杰 熊明 《上海蔬菜》 2010年第4期43-44,共2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们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露地春马铃薯—夏玉米—秋胡萝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既营养又耐运输和储藏,可延长供应期,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马铃薯 胡萝卜 玉米 农业产业结构 一年三熟 玉米 供应期
下载PDF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洛彩 《山东蔬菜》 2006年第1期39-39,共1页
马铃薯生育期短、性喜冷凉,是适宜的问作套种作物。枣庄市马铃薯种植属中原二季作栽培区,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主产区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山东省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薯农摸索出了许多间作... 马铃薯生育期短、性喜冷凉,是适宜的问作套种作物。枣庄市马铃薯种植属中原二季作栽培区,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主产区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山东省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薯农摸索出了许多间作套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马铃薯 马铃薯 玉米 花椰菜 间作套种模式 套种作物 种植面积 生产基地 生产实践
下载PDF
春玉米后栽马铃薯堵淡增收
16
作者 陈宝宽 吴昌军 张礼霞 《农家致富》 2004年第15期29-29,共1页
8月份春玉米收获后,下茬可种植萝卜、大白菜、大头菜,也可适当栽培秋马铃薯,实现堵淡增收。秋马铃薯一般亩产量1000~1200公斤,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品种 种薯催芽 播种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马铃薯+春玉米/西瓜+大豆模式效益及栽培技术
17
作者 王小琳 顾正清 吴军 《江西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36-39,共4页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 ,马铃薯收获后套栽西瓜 ,玉米收青棒后的西瓜田间作大豆 ,是一种集约利用土地、光能、劳动力的优化种植模式 ,在劳力充足的城市郊区推广应用 ,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生态。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栽培技术 西瓜 大豆 栽培模式 间作 套作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秋冬蔬菜、马铃薯+春玉米、山芋+夏玉米高效间套模式
18
作者 徐志斌 陈学荣 +2 位作者 刘国华 袁鸣凤 芮宏庆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秋冬蔬菜 间套模式 马铃薯 玉米 玉米 山芋 农业结构调整 高沙土地区 作物生长 大中城市
下载PDF
春玉米后茬种马铃薯——堵淡增收
19
作者 陈宝宽 吴昌军 张礼霞 《蔬菜》 2005年第3期43-43,共1页
长江流域8月份春玉米收获后,下茬栽培秋马铃薯,可实现堵淡增收.秋马铃薯一般每667 m2产量1 000~1 200 kg,收入1 000元左右.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栽培技术要点 收获 月份 产量 增收 收入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吨粮田开发技术讲座(5)——春小麦春玉米带田套种亩产吨粮技术
20
作者 佟屏亚 《中国农村科技》 1997年第5期7-8,共2页
春玉米春小麦两作带田套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和辽宁南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光热资源较丰富,但无霜期偏短,种一季有余,种两季不足。采取带田套种可争取农时季节,合理利用光能,获取两作高产。
关键词 春小麦 玉米 带田 套作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