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被引量:
10
1
作者
岳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4-744,748,共2页
温病学"伏气温病"之说来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传统解释为"冬日伤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结合中...
温病学"伏气温病"之说来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传统解释为"冬日伤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结合中医学气机圆运动及《内经》原文分析,笔者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因冬日封藏之令太过,至春日疏泄之时,阳气升发过度,木火之气偏盛所致,为"物极必反"之意;而后者是冬令阳气封藏不足,过于消耗,卫外功能减弱所致。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探讨荨麻疹发病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展照双
王加锋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11期879-879,899,共2页
根据荨麻疹春季多发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临床多参照温病学"春温"进行论治。基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提出"肾精不足"为荨麻疹的内在发病基础,"风热外袭,卫营同病"为其直接病机。明确荨麻疹...
根据荨麻疹春季多发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临床多参照温病学"春温"进行论治。基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提出"肾精不足"为荨麻疹的内在发病基础,"风热外袭,卫营同病"为其直接病机。明确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荨麻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发
病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辨治体会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秀健
李艺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邪温病范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伤于寒"是为少阴阳气受损,阳气亏虚;春季少阳当令,伏邪温病转出于少阳,故称"春必病温"。伏邪传变外出即转出少阳,内陷即陷入少阴。以"冬...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邪温病范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伤于寒"是为少阴阳气受损,阳气亏虚;春季少阳当令,伏邪温病转出于少阳,故称"春必病温"。伏邪传变外出即转出少阳,内陷即陷入少阴。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理论指导治疗春季发热病,辨证结合患者的体质、发病节气,注重"天人合一"的原则,在治疗上寒温并用,对指导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医案的辨治体会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春
季发热
辨治
体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新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涛
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8-488,490,共2页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升发则热邪或被外邪引动或与人体阳气相合而外发,即真正导致春温的是热邪,而寒邪只是诱发热邪产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新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5
作者
黄国平
冯鹏
陈武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7期91-92,共2页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生气通天论》,同时也是后世"伏气温病"学说的理论根据。然而,历代医家对此各执一端。究竟谁是谁非?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该作何解呢...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生气通天论》,同时也是后世"伏气温病"学说的理论根据。然而,历代医家对此各执一端。究竟谁是谁非?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该作何解呢?笔者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伏气
温
病
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被引量:
6
6
作者
冯岚岚
朱爽
+1 位作者
王阶
胡坤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72-2074,共3页
“伏邪论”与“藏精论”均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重要内涵,体现了疾病的虚实转化,包含了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的动态演变过程,其意义与治未病如出一辙。若避之寒邪,则不发病,体现未病先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伏邪论”与“藏精论”均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重要内涵,体现了疾病的虚实转化,包含了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的动态演变过程,其意义与治未病如出一辙。若避之寒邪,则不发病,体现未病先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则体现既病防变的思想。“伏邪论”使得临床更为理解“伏”的宽度和深度;“藏精论”实则表述正气足则不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
“伏邪论”
“藏精论”
治未
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被引量:
10
1
作者
岳妍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4-744,748,共2页
文摘
温病学"伏气温病"之说来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传统解释为"冬日伤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结合中医学气机圆运动及《内经》原文分析,笔者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因冬日封藏之令太过,至春日疏泄之时,阳气升发过度,木火之气偏盛所致,为"物极必反"之意;而后者是冬令阳气封藏不足,过于消耗,卫外功能减弱所致。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Keywords
invasion of pathogenic cold in winter must cause warm disease in spring
failture of kidney to store essence in winter must cause warm disease in spring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探讨荨麻疹发病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展照双
王加锋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11期879-879,899,共2页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23)
文摘
根据荨麻疹春季多发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临床多参照温病学"春温"进行论治。基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提出"肾精不足"为荨麻疹的内在发病基础,"风热外袭,卫营同病"为其直接病机。明确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荨麻疹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荨麻疹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发
病
机制
Keywords
urticaria
essence not stored in winter,warm disease will happen in spring
mechanism
分类号
R275.982.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辨治体会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秀健
李艺君
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文摘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邪温病范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伤于寒"是为少阴阳气受损,阳气亏虚;春季少阳当令,伏邪温病转出于少阳,故称"春必病温"。伏邪传变外出即转出少阳,内陷即陷入少阴。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理论指导治疗春季发热病,辨证结合患者的体质、发病节气,注重"天人合一"的原则,在治疗上寒温并用,对指导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医案的辨治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春
季发热
辨治
体会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新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涛
于智敏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8-488,490,共2页
文摘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升发则热邪或被外邪引动或与人体阳气相合而外发,即真正导致春温的是热邪,而寒邪只是诱发热邪产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新解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5
作者
黄国平
冯鹏
陈武嘉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7期91-92,共2页
文摘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生气通天论》,同时也是后世"伏气温病"学说的理论根据。然而,历代医家对此各执一端。究竟谁是谁非?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该作何解呢?笔者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伏气
温
病
内经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被引量:
6
6
作者
冯岚岚
朱爽
王阶
胡坤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72-207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3847)。
文摘
“伏邪论”与“藏精论”均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重要内涵,体现了疾病的虚实转化,包含了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的动态演变过程,其意义与治未病如出一辙。若避之寒邪,则不发病,体现未病先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则体现既病防变的思想。“伏邪论”使得临床更为理解“伏”的宽度和深度;“藏精论”实则表述正气足则不病的思想。
关键词
“冬伤于寒
春
必
温
病
”
“伏邪论”
“藏精论”
治未
病
Keywords
"cold injury in winter leading to spring febrile disease"
"Fu Xie Theory"
"Cang Jing Theory"
treatment before disease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岳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探讨荨麻疹发病机制
展照双
王加锋
《山东中医杂志》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辨治体会
刘秀健
李艺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新解
王涛
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谈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黄国平
冯鹏
陈武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冯岚岚
朱爽
王阶
胡坤
《中医学报》
CAS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