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至春秋乐论中的“乐与神通”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成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20,2,共9页
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的乐论中,音乐的地位之所以至高无上,根本原因在于它被赋予了贯通人神两界的异能。音乐神性品质的获得,与它固有的超验特性有关,但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神并没有成为一个一体性概念,它既包括自然神,也包括祖宗神... 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的乐论中,音乐的地位之所以至高无上,根本原因在于它被赋予了贯通人神两界的异能。音乐神性品质的获得,与它固有的超验特性有关,但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神并没有成为一个一体性概念,它既包括自然神,也包括祖宗神。与此一致,所谓"乐与神通",则主要体现出通于自然和通于祖灵的双重特征。这种特性,在上古时期主要表现为借助音乐享祭祖灵并招引自然神,如《尚书·益稷》中的"祖考来格"和"凤皇来仪";至春秋时期则蜕变为音乐的自然感通和生死预言问题。但是,在自然神与祖宗神或空间性神灵与时间性神灵之上,一种被音乐隐喻的超越性维度仍然存在,这就是弥散于宇宙之间的普遍神性。这种神性,在《尚书·尧典》和《尚书·益稷》中被以"百兽率舞"的狂欢方式呈现,在后世乐论中,则被作为"天地之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乐论 春秋乐论 乐与神通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乐论观念的四个主题
2
作者 朱军利 祁海文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春秋时期的乐论是西周礼乐制度衰落背景下一些贤士大夫和王国乐官对"乐"的地位、功能、性质等问题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现形态。春秋乐论在发展中以礼、仪相分为基本思路,逐渐聚焦于乐与政治、乐... 春秋时期的乐论是西周礼乐制度衰落背景下一些贤士大夫和王国乐官对"乐"的地位、功能、性质等问题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现形态。春秋乐论在发展中以礼、仪相分为基本思路,逐渐聚焦于乐与政治、乐与道德、乐与审美等重要主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见解和极为广阔的思考领域,从而为后来的儒家乐论启示了论乐思路,确定了价值取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乐论 礼乐 政象乐 乐以安德 乐从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