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
1
作者 丁太勰 刘运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5,共6页
《左传》因记载了大量引诗、赋诗的材料,使之既具有诗学文献学意义,也具有诗学阐释学意义;既可以从《诗》的文本上考察其历史语境意义;也可以从接受上考察其现实语境意义。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阐释《诗》的主要着眼... 《左传》因记载了大量引诗、赋诗的材料,使之既具有诗学文献学意义,也具有诗学阐释学意义;既可以从《诗》的文本上考察其历史语境意义;也可以从接受上考察其现实语境意义。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阐释《诗》的主要着眼点。杜预解《诗》,既注重语词训诂、章句辨析以及本事考索,试图在可能的历史语境的还原中揭示文本的本来意义;又注重阐释引诗、赋诗的当下现实的语境意义,试图揭示《诗》接受生成意义的特殊性。"诗以言志"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思想,"情志合一"则又是其基本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预 春秋左传集解 情志合一 诗学意义
下载PDF
“疆以周索”和“疆以戎索”异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庄福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6-31,共6页
《左传》定公四年载有“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之语。关于“启以商政”,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中说:“启,开也。居殷故地,因其风俗,开用其政。”关于“启以夏政”,杜预在同书中说:“亦因夏风俗,开用其政。”这种... 《左传》定公四年载有“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之语。关于“启以商政”,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中说:“启,开也。居殷故地,因其风俗,开用其政。”关于“启以夏政”,杜预在同书中说:“亦因夏风俗,开用其政。”这种解释是为传统之说,至今大体如此。然而,关于“疆以周索”和“疆以戎索”,人们一般都解释为“疆理土地以……。”这种解释似有未尽恰之处,故本文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政 疆理 孔颖达疏 商政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中说 管叔 太姜 武庚叛乱
下载PDF
“野人与之块”新解质疑
3
作者 杨清澄 《怀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91-93,共3页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出亡,“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其中“块”字,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没有正面注出,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徐中舒先生编《左传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出亡,“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其中“块”字,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没有正面注出,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徐中舒先生编《左传选》及新版《辞源》均释为“土块”。近年来有人对这一注释提出了异议,例如刘法绥先生就认为,把这个“块”字解释为“土块”,“实在是与一般情理相悖”,“块”义通于“蒉”、“‘块’与‘蒉’均为盛土的草编筐子”;重耳饿了,向田间劳作的人讨食,“田间劳作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公子 左传 朱东润 先秦文学史 田间劳作 春秋左传集解 土器 参考资料 刘法 赵衰
下载PDF
考古所见的先秦古衣 探寻中华文明服饰之源
4
作者 徐成 《国家人文历史》 2022年第13期27-35,共9页
人们常常用“华夏”来代指中华民族,却对“华夏”的意涵不知就里。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集解》中对“华夏”一词作出了精彩的解释,他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的解读当然不是历代关于“华夏”解释... 人们常常用“华夏”来代指中华民族,却对“华夏”的意涵不知就里。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集解》中对“华夏”一词作出了精彩的解释,他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的解读当然不是历代关于“华夏”解释中最权威的一个,但多少反映了“华夏”之民的自我认知,即在古人心目中,只有采用了中华礼仪、穿戴中国服饰的,才是“自己人”,才有自称“华夏”的资格。古代中国礼仪文明之盛自不必多言,那么穿在身上的服饰又是如何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标志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考古所 礼仪文明 自我认知 中华文明 春秋左传集解 服饰 华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