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棺椁制度的演变看春秋晚期新的礼制规范的形成——以太原金胜村赵卿墓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国红 贺军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我们依据典籍文献,结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考古资料,以春秋晚期棺椁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论证了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棺椁制度 演变 新的礼制规范
下载PDF
从乐悬制度的演变看春秋晚期新的礼制规范的形成——以太原金胜村赵卿墓为切入点 被引量:2
2
作者 白国红 《文物春秋》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本文依据典籍文献,结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考古资料,以春秋晚期乐悬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论证了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乐悬制度 赵简子墓 礼制规范
下载PDF
河北涿鹿县发现春秋晚期墓葬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信 《文物春秋》 1999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涿鹿县 文物保护 墓葬 民族特色 文化类型 战国时期 相对年代 文化面貌 绝对年代
下载PDF
青铜器辨伪——从一件“春秋晚期青铜壶”的辨伪说起
4
作者 任江 《文物世界》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青铜器 辨伪 纹饰 器型
下载PDF
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教育观对幸福课堂构建的启示
5
作者 赵秀欣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与"行不言之教"的教育观、关注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发展的态度以及追求自然达成的幸福思想,对当代幸福课堂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提问... 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与"行不言之教"的教育观、关注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发展的态度以及追求自然达成的幸福思想,对当代幸福课堂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提问和课堂评价中应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的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感的满足,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思想家老子 教育观 幸福思想 幸福课堂
下载PDF
老子论“学”之言与春秋晚期“不学”思潮——道家思想来源与形成过程管窥之一
6
作者 胡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59,共8页
老子对于所谓“学”持否定的态度,主张“绝学”“学不学”,这实际上是春秋晚期“无学不害”思潮(亦可称为“不学”思潮)的理论论证,其所针对的“学”当然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学。春秋晚期,等级名分与实际权力分布有着巨大的偏差,“... 老子对于所谓“学”持否定的态度,主张“绝学”“学不学”,这实际上是春秋晚期“无学不害”思潮(亦可称为“不学”思潮)的理论论证,其所针对的“学”当然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学。春秋晚期,等级名分与实际权力分布有着巨大的偏差,“名”“实”关系的混乱状态让无论名义上居于高位者还是实际上掌握较多权力者,都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感。老子关于“宠辱”“得失”的论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呼应了普遍性的心理吁求,对于“学”的质疑否定亦是如此。与之相对,孔子整理礼乐文化资料,更发掘与弘扬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力图将原本被较高等级贵族垄断的“君子之学”改造成普适的人格塑造与人才培养方式,这实际上也是对商周礼乐文化的反思,而且代表了春秋晚期的另外一种思潮。正因为对旧有之贵族官学、对礼乐文化的态度不同,形成了儒道不同的思想倾向和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学”思潮 春秋晚期
下载PDF
广昌县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
7
作者 姚澄清 孙敬民 钟玉华 《南方文物》 1986年第S1期123-124,共2页
最近,在距广昌县城24公里处的头陂镇附近,发现了一处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窖藏。其中有:铜矛、铜钺、铜镞、铜斧、铜鼎(残片)、铜刮削刀、陶罐。这些青铜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赣抚流域的历史,探讨岭南地区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 最近,在距广昌县城24公里处的头陂镇附近,发现了一处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窖藏。其中有:铜矛、铜钺、铜镞、铜斧、铜鼎(残片)、铜刮削刀、陶罐。这些青铜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赣抚流域的历史,探讨岭南地区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今广昌境内古代文化的一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广昌县 岭南地区 战国时期 青铜文化 古代文化 文化遗址 实物资料 商周 圆穿
下载PDF
河南安阳文考所:春秋晚期吴王诸樊剑汤阴出土
8
作者 中国考古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2期79-79,共1页
一把刻有28字铭文的春秋晚期吴王诸樊剑日前在河南省汤阴县羑河东周墓地被发现。这把锋利依旧的青铜宝剑为何随葬在距吴国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其流传经历辗转成谜。新出土的吴王诸樊剑由剑身和剑柄组成,通长42厘米,柄长9厘米。除剑尖残... 一把刻有28字铭文的春秋晚期吴王诸樊剑日前在河南省汤阴县羑河东周墓地被发现。这把锋利依旧的青铜宝剑为何随葬在距吴国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其流传经历辗转成谜。新出土的吴王诸樊剑由剑身和剑柄组成,通长42厘米,柄长9厘米。除剑尖残断一节外,保存基本完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介绍说,该剑剑脊三棱形,中脊两侧各刻有铭文14字,共计28字。铭文纤细,文字刻划精准,内容丰富,是2000多年前三晋文化与吴越文化在中原地区交流、碰撞的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吴王 河南安阳 出土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原地区 吴越文化 三晋文化
下载PDF
春秋晚期楚国贵族墓出土青铜神兽赏析
9
作者 王玉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10期232-233,共2页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并挖掘了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楚国贵族墓,而第九号墓中藏品最多,虽然经过两千多年多次被盗,但还是挖掘出2072件文物,而从挖掘出的文物规格来看,此墓等级最高,据此推断此墓应该是所有墓群的主墓,而一对...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并挖掘了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楚国贵族墓,而第九号墓中藏品最多,虽然经过两千多年多次被盗,但还是挖掘出2072件文物,而从挖掘出的文物规格来看,此墓等级最高,据此推断此墓应该是所有墓群的主墓,而一对青铜神兽的出土更是说明此墓是春秋晚期楚国男性贵族的墓穴。本文主要对出土的青铜神兽进行了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楚国贵族墓 青铜神兽 赏析
下载PDF
论春秋晚期吴文化的北渐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10
作者 彭邦本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27-34,共8页
文化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吴文化不仅受到华夏文化的强烈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华夏文化。 春秋晚期,随着吴国的崛起称霸,吴文化经战争、朝聘会盟、通婚、臣民外徙、开挖运河、通商贸易等多种途经向北和西北传播,从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 文化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吴文化不仅受到华夏文化的强烈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华夏文化。 春秋晚期,随着吴国的崛起称霸,吴文化经战争、朝聘会盟、通婚、臣民外徙、开挖运河、通商贸易等多种途经向北和西北传播,从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诸方面影响了华夏文化,促进其丰富和发展。这种影响,尤以军事方面为著。 越灭吴后,越文化继承了吴文化。越的北进,使吴文化的北渐和对华夏的影响未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华夏文明 华夏文化 春秋晚期 吴国 寿梦 春秋时期 伍子 权力核心 运河工程
下载PDF
从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看《孙子兵法》的形成
11
作者 吕超 陈美慧 +1 位作者 陈邓安 王子明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4期153-154,156,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包括春秋晚期的政治环境、春秋晚期的经济条件、春秋晚期的战争实践、春秋晚期的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阐发了《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孙子的家学渊源和军事实践分析了《孙子兵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包括春秋晚期的政治环境、春秋晚期的经济条件、春秋晚期的战争实践、春秋晚期的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阐发了《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孙子的家学渊源和军事实践分析了《孙子兵法》一书的成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春秋晚期 历史条件
下载PDF
春秋晚期晋辅盉研究浅议
12
作者 张向友 《天禄论丛》 2018年第1期192-204,共13页
作者从造型、纹饰、工艺和铭文等方面对收藏的青铜益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可能是春秋晚期晋国智果家族的一件重要纪念物。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青铜益 智果
下载PDF
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春秋晚期金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颍 黄凰 +1 位作者 李小莉 阚绪杭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6,共3页
中国至迟在商前期,已能将黄金锤制成金箔或金叶,贴附于器表作为装饰。春秋战国之间,已出现汞剂技术的鎏金器。由于砂金矿易采,成色往往又比较高,因此,从砂矿中淘金应该是人类最早获取黄金的首选。然而,汞的冶炼和使用为人类利用岩金和... 中国至迟在商前期,已能将黄金锤制成金箔或金叶,贴附于器表作为装饰。春秋战国之间,已出现汞剂技术的鎏金器。由于砂金矿易采,成色往往又比较高,因此,从砂矿中淘金应该是人类最早获取黄金的首选。然而,汞的冶炼和使用为人类利用岩金和砂金矿的提纯提供了可能,甚至有可能汞的冶炼和使用就是因为金矿的开采需要而产生的。混汞法提金是一种简单而又古老的方法。由于金粒容易被汞选择性润湿,继而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金汞齐(含汞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金箔 出土 春秋战国 金矿 选择性 黄金
原文传递
春秋晚期玉器工艺研究——以桐柏月河M1出土玉器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晓红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8,共11页
本文以桐柏月河M1出土玉器为例,讨论了春秋晚期玉器加工工艺,基本包括开料、打磨、阴刻、减地、透雕和钻孔等六类。其中,旋转砣具已经非常成熟地运用于阴刻工艺,偶尔运用于减地工艺,但尚未用于钻孔等其他工序。春秋晚期,礼玉更多表现为... 本文以桐柏月河M1出土玉器为例,讨论了春秋晚期玉器加工工艺,基本包括开料、打磨、阴刻、减地、透雕和钻孔等六类。其中,旋转砣具已经非常成熟地运用于阴刻工艺,偶尔运用于减地工艺,但尚未用于钻孔等其他工序。春秋晚期,礼玉更多表现为佩玉,因而玉器的器型和工艺也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合人体装饰的审美需求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月河 玉器 工艺
原文传递
春秋晚期从礼乐到礼义的转型
15
作者 余群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1期77-79,共3页
春秋晚期,随着"礼崩乐坏"的出现,社会开始了从礼乐到礼义的转型。表现为:礼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而"赋《诗》言志"的行为也逐渐为"引《诗》言志"所取代。产生上述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各级贵族僭... 春秋晚期,随着"礼崩乐坏"的出现,社会开始了从礼乐到礼义的转型。表现为:礼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而"赋《诗》言志"的行为也逐渐为"引《诗》言志"所取代。产生上述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各级贵族僭越礼制;士阶层崛起,诸子纵谈,百家争鸣;传播媒介的改变;乐器的变迁;新声对雅乐的挑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礼乐 礼义
原文传递
河南平顶山春秋晚期M301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龙正 王胜利 +5 位作者 王宏伟 郑永东 袁俊杰 钟镇远 谢春娟 陈英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8,共25页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市 河南省 发掘简报 春秋晚期 白龟山水库 100米 新城区 伏牛山
原文传递
流失日本的春秋晚期交龙纹敦
17
作者 胡嘉麟 《中国拍卖》 2015年第3期8-11,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几何纹敦,器盖与器身形制完全相同,三个细矮蹄形足,上腹部和下腹部各饰一周几何纹,非常窄的两条纹饰带是这种器物的特色。此器在入藏之时,盖内尚存少量谷类实物,弥足珍贵。流失日本的交龙纹敦经过与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几何纹敦,器盖与器身形制完全相同,三个细矮蹄形足,上腹部和下腹部各饰一周几何纹,非常窄的两条纹饰带是这种器物的特色。此器在入藏之时,盖内尚存少量谷类实物,弥足珍贵。流失日本的交龙纹敦经过与上海博物馆藏几何纹敦等青铜敦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龙纹 日本 几何纹 对比分析 馆藏 上海 腹部
原文传递
政体因素与春秋晚期考古学文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朱国平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8年第1期8-18,共11页
春秋晚期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和使用存在以文献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两种命名方式的分歧,通过分析春秋晚期及其前后的标准墓,总结出春秋晚期时代确认的标准器和特征。以此为基础,选择属于春秋晚期的文献可以确认国别的墓葬进行比较。... 春秋晚期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和使用存在以文献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两种命名方式的分歧,通过分析春秋晚期及其前后的标准墓,总结出春秋晚期时代确认的标准器和特征。以此为基础,选择属于春秋晚期的文献可以确认国别的墓葬进行比较。春秋晚期考古学文化可以确认的有周晋文化、齐燕文化、楚文化等,其他有些文化如吴文化还需要讨论,有些目前在使用的文化名称则缺乏考古资料的支撑。在春秋晚期考古学文化确认因素中,政体因素通过礼制体现,已经成为不同考古学文化区别的主要原因。对春秋晚期标准器的特征的总结,还体现出考古类型学中逻辑演变关系是宽范围的演变,过细的分式而强调的逻辑因为缺乏操作性有时并不实际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考古学文化 齐燕文化 周晋文化 楚文化
原文传递
试论春秋中晚期楚国在鄂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看出,鄂东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东部边境,是楚国与其东邻诸国争战的前沿;目前发现的鄂东地区麻城、黄冈一线的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楚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鄂东 楚文化 军事存在
下载PDF
春秋晚期楚墓出土铜剑探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至喜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春秋晚期楚墓出土铜剑数量不多,主要见于河南淅川、湖北江陵、当阳及湖南桃江等地,可分为扁茎剑、空茎剑、柱茎双箍剑三型。经分析研究这三型铜剑有三个来源:双孔扁茎剑源于周人之剑;单孔扁茎剑源于越人之剑;空茎剑和柱茎双箍剑源于江... 春秋晚期楚墓出土铜剑数量不多,主要见于河南淅川、湖北江陵、当阳及湖南桃江等地,可分为扁茎剑、空茎剑、柱茎双箍剑三型。经分析研究这三型铜剑有三个来源:双孔扁茎剑源于周人之剑;单孔扁茎剑源于越人之剑;空茎剑和柱茎双箍剑源于江浙地区的吴越之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楚剑 来源 周剑 吴越铜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