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末年以前宗教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中国宗教天人观的基本方向;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除保持"敬"、"受"观念外,又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提供了遵天命、顺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或天人关系的格局在西周时期基本确立;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则在顺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观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影响了后世宗教天人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警告、征象、灾异等种种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已经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备了基本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宗教天人观 形成
下载PDF
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出现了"时"、"宜"等基本概念,天时、地宜观念更加清晰,周人已经奠定了中国古代自然天人观的初步格局。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对"时"的认识更加丰富,这突出地体现为有关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认识,同时"宜"观念也愈加成熟;另影响后世自然天人观的若干重要思想开始形成,这包括有天人相参、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天人观念在春秋末年以前已具备基本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自然天人观 形成
下载PDF
春秋末年以前经典意识与尚古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21,共11页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历史典籍,由此遂形成了相应的经验意识和经典意识,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形成为一种强烈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先王观念、始祖情愫、尚古意识以及远古传说。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动辄引经据典,以及孔子推崇周代,墨子崇尚夏代,而老子喜好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等思想行为,均植根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经典意识和尚古观念。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乃至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 经典意识 尚古观念 形成
下载PDF
《诗》黜于上: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官府用《诗》 被引量:1
4
作者 葛立斌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122,共3页
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诗》的传承由周代贵族所垄断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各侯国的官府系统、儒家学派与非儒家的诸子百家三个传承系统。在各侯国的官府系统中,在"礼变"与"乐变"的社会背景下,《诗》也发生了巨大... 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诗》的传承由周代贵族所垄断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各侯国的官府系统、儒家学派与非儒家的诸子百家三个传承系统。在各侯国的官府系统中,在"礼变"与"乐变"的社会背景下,《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崇利"、"尚法"与"轻儒"的社会思潮下,《诗》也为各侯国统治阶级所轻视,《诗》在战国官府系统中逐渐处于"受黜"的状态,这必然导致官府系统中的"《诗》之亡"。孟子所言的"诗亡"即是指官府用《诗》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至战国 官府系统 诗亡
下载PDF
春秋末年人的生存问题的哲学探究——读王英杰著《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学研究》
5
作者 魏建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6-257,共2页
若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的老子当为其一。关于《老子》一书的思想旨归,以往学者多有讨论,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君王统治之术,或认为其与兵家有相通之处,其旨趣在于阐明机械变化,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清静无为的处世... 若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的老子当为其一。关于《老子》一书的思想旨归,以往学者多有讨论,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君王统治之术,或认为其与兵家有相通之处,其旨趣在于阐明机械变化,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清静无为的处世养生之道,如此等等,其说不一。近年来,老子的生存哲学开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王英杰所著《自然之道一老子生存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便是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老子生存哲学的一部力作。该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分别从生存本根论、生存价值论、生存方法论、生存智慧论、生存境界论、生存样态论等方面对老子的生存哲学展开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哲学研究 自然之道 生存问题 春秋末年 王英 生存哲学 2010年
下载PDF
公父文伯之母形象解读与性别身份构建
6
作者 张华清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以谙习礼法、善于教子饮誉海内,见载于先秦典籍,入列《列女传·母仪传》,得到了儒家、史家的普遍推重,堪称春秋时代“知礼”的典范。公父文伯之母谙于礼法、严于教子、慎于处世、长于变通、见微知著,... 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以谙习礼法、善于教子饮誉海内,见载于先秦典籍,入列《列女传·母仪传》,得到了儒家、史家的普遍推重,堪称春秋时代“知礼”的典范。公父文伯之母谙于礼法、严于教子、慎于处世、长于变通、见微知著,她既是春秋时代女性的典范,又是后世女性效法的楷模。尤其是在处理情与礼、爱与教、守与变等问题的关系方面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智慧,超越了时代与性别的局限,对当今人们自我提升、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等都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 公父文伯之母 性别身份
下载PDF
宗族与宗法制解体在《侯马盟书》中的反映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瑞民 郎保利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1,共5页
侯马盟书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末年宗族解体的事实,而宗族的解体则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宗法制的周人传统在战乱频仍中逐渐走向消亡。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宗族的解体并不是突然分崩离析,盟书仍然强调效忠“宗主”,还提到“宗人... 侯马盟书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末年宗族解体的事实,而宗族的解体则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宗法制的周人传统在战乱频仍中逐渐走向消亡。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宗族的解体并不是突然分崩离析,盟书仍然强调效忠“宗主”,还提到“宗人兄弟”,说明这个时期宗族的外壳还在,只是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春秋末年社会结构演变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盟书 宗族 春秋末年
下载PDF
图书起源五说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一、河图洛书说 关于我国图书的产生,也有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即“河图洛书”.中国最早的古籍《易经》中就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另一部古籍《尚书》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有人进一步解释说:伏羲统治天下时,……
关键词 图书起源 年代 夏代 春秋末年 河图洛书 伏羲造书
下载PDF
越国乐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费玲伢 《南方文物》 2009年第2期71-76,77-79,共9页
《越国乐器研究》以最新的考古资料——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越国乐器为基础,第一次对苏浙皖出土的越国乐器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梳理;在对鸿山越墓出土越国乐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第一次对越国乐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 《越国乐器研究》以最新的考古资料——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越国乐器为基础,第一次对苏浙皖出土的越国乐器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梳理;在对鸿山越墓出土越国乐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第一次对越国乐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两周时期的乐器大致可分为中原系统和南方系统,而越国乐器则为南方系统的代表。乐器基本特征为器型相同,大小有序。《越国乐器研究》一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越国乐器的器形、器类与组合,将苏浙皖出土的乐器按历史的发展分为越族乐器和越国乐器,越国乐器又分为仿中原系统乐器和越系统乐器,仿中原系统乐器有钟、鎛、磬;越系统乐器有句鑃、錞于、丁宁、越铎、缶和悬铃,并首次对与乐器相关的悬鼓座、簴座、插座和敲击乐器的枹进行了实验和考证;对越国乐器基本要素的研究表明越国乐器大致包括了乐音乐器、节音乐器、滑音乐器和噪音乐器,越国乐器器类繁多,造型各异,已具备了大型乐队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还对越国礼乐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越国乐器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国乐器有着自身的文化传统。对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乐器的器类组合和越国礼乐制度的系统研究,填补了越国乐器领域研究的空白,对于越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研究 越国 春秋末年 越文化 允常 东南
下载PDF
试论儒家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映辉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1S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高等教育 “中庸之道” “天人合一” 思想体系 根本出发点 理论形态 春秋末年 思想形成 适应形势 “仁学” 人道主义 仁者爱人 人文关怀 理论取向 “德治” 社会理想 精神境界 孔子 《易》 创立者 强调 环节
下载PDF
诸子散文备教资料
11
作者 刘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先秦诸子散文 备教资料 战国时代 春秋末年 著书立说 百家争鸣 社会 学识 局面
下载PDF
孔子编纂思想的哲学探源
12
作者 王立萍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70,共2页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编纂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个建立了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哲学家。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也有过得意的短暂时期。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帮助鲁定公和“三桓”平定叛乱,做了中都宰,很快就升任...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编纂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个建立了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哲学家。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也有过得意的短暂时期。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帮助鲁定公和“三桓”平定叛乱,做了中都宰,很快就升任司寇。由于孔子对季武子专权很不满意,只做了三个月司寇,就罢官而去,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才回到鲁国,会见了已当政多年的鲁哀公,不见用,从此不再求仕,专心教授生徒,整理和编纂文献为教材。在整理文献典籍中,孔子寄托他的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纂思想 哲学家 孔子 文献典籍 哲学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 春秋末年 鲁哀公
下载PDF
解读《第四扬琴叙事曲—西施泪》之艺术表现
13
作者 王璇 《北方音乐》 2011年第4期105-106,共2页
春秋末年,越国出现了一位旷代绝世美女,她就是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本姓施,叫夷光,因为住在宁萝山下的西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她为西施。她是因为在越目的雪耻复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扬于天下的。其一生蕴涵若愁与苦、... 春秋末年,越国出现了一位旷代绝世美女,她就是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本姓施,叫夷光,因为住在宁萝山下的西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她为西施。她是因为在越目的雪耻复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扬于天下的。其一生蕴涵若愁与苦、曲折与沉重、牺牲和奉献。她把美丽和智慧写进了历史,穿越了时空,带着芳香流韵引来了千年的叹息,真可谓辉煌已逝,万念俱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 西施 叙事曲 扬琴 解读 春秋末年 美女
下载PDF
下海致富陶朱公
14
作者 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0年第5期61-61,共1页
中国的财神有文武之分,武财神为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有比干、陶朱公,而财神中依靠自己的才干经商致富仅陶朱公一人而已。陶朱公本名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三户人。
关键词 陶朱公 致富 下海 春秋末年 财神 赵公明 经商 才干
下载PDF
寒门学子的教育奋斗与社会上升——历史社会学视角
15
作者 周勇 《教育科学文摘》 2017年第3期6-8,共3页
中古权贵社会及难以上升的寒门学子 春秋末年,孔子曾提倡有教无类,但孔子本意似乎不是为了解决寒门学子的社会上升问题,而是旨在改造人心,培养一批弘扬“仁道”的士人来重建当时大乱的政治社会秩序。孔子即使有心,也没法使教育取... 中古权贵社会及难以上升的寒门学子 春秋末年,孔子曾提倡有教无类,但孔子本意似乎不是为了解决寒门学子的社会上升问题,而是旨在改造人心,培养一批弘扬“仁道”的士人来重建当时大乱的政治社会秩序。孔子即使有心,也没法使教育取代当时盛行的暴力与战争,成为广为认可的社会上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视角 寒门 教育 历史 奋斗 春秋末年 有教无类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旧式数码的认读及其处理
16
作者 杜泽江 《四川档案》 2010年第6期50-51,共2页
旧式数码亦称草码、商码,大约是根据春秋末年出现的一种叫做算筹(或筹算)的记数工具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数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旧式数码作为一种记数工具,曾在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中广泛使用,并在其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关键词 数码 春秋末年 劳动人民 工具 记数
下载PDF
浅谈民族乐队合奏中的竹笛演奏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文龙 《大舞台》 2010年第9期10-10,共1页
竹笛,也叫横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在春秋末年就已出现如同今天的六孔笛形的骨头制成的笛子。竹笛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更为重要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是因为竹笛拥有明亮、清脆、婉转动听的优美音色,因而,竹笛具有强... 竹笛,也叫横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在春秋末年就已出现如同今天的六孔笛形的骨头制成的笛子。竹笛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更为重要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是因为竹笛拥有明亮、清脆、婉转动听的优美音色,因而,竹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竹笛在七千多年的沿革与发展中,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其艺术表现多为独奏、合奏等形式,特别是在民族乐队合奏当中,竹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针对在合奏当中怎样吹好笛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乐队 演奏技巧 竹笛 合奏 民族乐器 艺术感染力 春秋末年 艺术表现
下载PDF
“阖闾”之辨与太伯奔吴
18
作者 苏瑞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3,共2页
一"、阖闾"之辨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吴国亡国之君夫差的父亲。此处讨论的不是其霸业,而是其名号。《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阖闾,姬姓,名光。成为吴王之前被史家记为"公子光"。在"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之后"是为... 一"、阖闾"之辨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吴国亡国之君夫差的父亲。此处讨论的不是其霸业,而是其名号。《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阖闾,姬姓,名光。成为吴王之前被史家记为"公子光"。在"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之后"是为吴王阖庐。"问题出现了,"阖闾"是什么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阖闾 太伯 春秋末年 《史记》 吴国 夫差 姬姓 史家
下载PDF
《孙子》史料初探
19
作者 许艳丽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3X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孙子》 史料 《太平御览》 春秋末年 《新序》 军事家 学术界 国内外 孙武 陈国
下载PDF
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管理理念的现代解读
20
作者 陈大明 《行政科学论坛》 2015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百姓心为心"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命题的有机构成,凝结着老子对三代文明积累及春秋末年社会现状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在治国理政、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吸取其中的精... "以百姓心为心"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命题的有机构成,凝结着老子对三代文明积累及春秋末年社会现状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在治国理政、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吸取其中的精华并进行现代解读,以为县域管理工作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借鉴,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理念 现代解读 百姓 老子 无为而治 社会现状 春秋末年 三代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