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生境牛蛙与昭觉林蛙蝌蚪的食性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伟 李明会 +1 位作者 张兴宇 贺佳飞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5,共7页
对采自昆明东北郊同一水塘的牛蛙和昭觉林蛙蝌蚪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 ,牛蛙蝌蚪Ⅰ、Ⅱ期的食物种类分别为 8大类 5 1种和 37种 ,而昭觉林蛙蝌蚪Ⅱ期的食物种类有 6大类 30种 ;两者的食物组成均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 ,但昭觉... 对采自昆明东北郊同一水塘的牛蛙和昭觉林蛙蝌蚪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 ,牛蛙蝌蚪Ⅰ、Ⅱ期的食物种类分别为 8大类 5 1种和 37种 ,而昭觉林蛙蝌蚪Ⅱ期的食物种类有 6大类 30种 ;两者的食物组成均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 ,但昭觉林蛙蝌蚪Ⅱ期与牛蛙蝌蚪Ⅰ期的摄食种类差异极显著 ,与牛蛙Ⅱ期的不显著。昭觉林蛙蝌蚪Ⅱ期与牛蛙蝌蚪Ⅰ、Ⅱ期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分别为 0 6 95 2和 0 6 887,单位体重摄食的生物量分别是后两者的 10 96倍和 15 4 8倍 ,但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并不高 (分别为 5 4 95 %和 5 8 11% )。与等重量牛蛙蝌蚪相比 ,昭觉林蛙蝌蚪食物量较大 ,即昭觉林蛙蝌蚪为生存所需要的生物量远高于牛蛙蝌蚪。本文结果及野外观察表明 ,昭觉林蛙与牛蛙蝌蚪存在较激烈的食物竞争 ,且前者处于不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昭觉林蛙 蝌蚪 食性 外来种 土著种 生境
下载PDF
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形态差异及其潜在的适应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伟 李明会 潘晓赋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51,共7页
以比较解剖学的方法 ,观察和比较了采自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9月的滇蛙 (♂ 16 ,♀ 14 )和昭觉林蛙 (♂ 17,♀ 17)标本的外部形态、肌肉和骨骼。结果显示 ,两种蛙的皮肤颜色不同 ;滇蛙的鳞骨比昭觉林蛙的发达 ;滇蛙雄性个体具声囊 ... 以比较解剖学的方法 ,观察和比较了采自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9月的滇蛙 (♂ 16 ,♀ 14 )和昭觉林蛙 (♂ 17,♀ 17)标本的外部形态、肌肉和骨骼。结果显示 ,两种蛙的皮肤颜色不同 ;滇蛙的鳞骨比昭觉林蛙的发达 ;滇蛙雄性个体具声囊 ,而昭觉林蛙则无 ;滇蛙和昭觉林蛙的肱三头肌、股三头肌和胫部的肌肉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昭觉林蛙的四肢骨骼较滇蛙的细长 ,腰带坐骨结节较突出 ,髋臼也较大 ;两种蛙头部扩大的骨骼不同 ;滇蛙腹直肌具腱划 4条 ,昭觉林蛙 5条。两种蛙的这些形态差异与其栖息的小生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蛙 昭觉林蛙 形态 适应
下载PDF
四川昭觉—美姑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古火山机构的发现及其喷发旋回的确定 被引量:6
3
作者 鄢圣武 白宪洲 +4 位作者 秦宇龙 李小平 赵克强 熊富浩 巴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548,共13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火山机构 韵律旋回 喷发方式 峨眉山玄武岩组 扬子西缘 地质工程调查 昭觉—美姑 四川
下载PDF
昭觉林蛙的食性与两性异形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颖 周伟 +1 位作者 李旭 潘晓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4,共5页
对采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解剖428只(♀202,♂184,亚成体42只)分析食性,测量体长大于40 mm的成体151只(♀81,♂70)作两性异形研究。解剖结果表明,昭觉林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 对采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解剖428只(♀202,♂184,亚成体42只)分析食性,测量体长大于40 mm的成体151只(♀81,♂70)作两性异形研究。解剖结果表明,昭觉林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性不是影响两性异形分化的原因。t检验结果表明,昭觉林蛙成年雌雄个体在前臂宽/前臂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昭觉林蛙雌雄个体头宽、吻长、鼓膜直径、眼径、前臂长、前臂宽、手长、后肢全长、胫长和足长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异形主要系性选择压力的结果。昭觉林蛙属于成年雌雄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的类型。雄性昭觉林蛙的前臂明显比雌性的粗壮,第一指基部具有发达的婚垫,表面具细密角质刺,以加大拥抱摩擦,增强拥抱能力,避免雌蛙逃脱。雄性昭觉林蛙没有声囊,但后肢较长和具有较雌性发达的蹼,有利于提高自身追逐雌性的能力,以提高繁殖成功机率;而雌蛙发达的后肢则有利于提高跳跃能力,快速躲避干扰和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昭觉林蛙 食性 两性异形 第二性征
下载PDF
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生殖及附属器官的年周期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伟 李旭 +2 位作者 吴建普 李凤莲 李明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解剖2006年4—12月自昆明东北郊采集到的体长大于40.0mm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标本73只(♀39,♂34),测量其体长、体重、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精巢重、输卵管重和直径、卵径等。以体长(或体重)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ANCOV... 解剖2006年4—12月自昆明东北郊采集到的体长大于40.0mm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标本73只(♀39,♂34),测量其体长、体重、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精巢重、输卵管重和直径、卵径等。以体长(或体重)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ANCOVA),结果显示,输卵管直径、卵径,雌性的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和输卵管重和雄性的精巢重在年周期内差异极显著。相关性检验显示,雌性卵巢重分别与肝重、输卵管重、输卵管直径、卵径均显著正相关,即它们的发育完全同步,但与脂肪体重不相关。各月雌体卵巢重和雄体精巢重的发育极显著正相关,即雄性与雌性的性腺发育同步。据解剖、检验分析及野外观察结果分析证明,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繁殖时间在10月完成,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期。脂肪体在雌性个体生殖腺发育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肝供能作用不明显,但在雌性个体抱对和产卵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雄性性腺发育的过程中,肝和脂肪体的供能作用不如雌性明显,耗能极低。可见昭觉林蛙雄性个体的生殖投入少于雌性个体。一些雌性个体推迟冬眠时间,主要是为觅食和补充能量,以便安全越冬。此外,新生昭觉林蛙蝌蚪期在冬季度过,随后的发育和变态面临旱季缺水环境。所以,加强对昭觉林蛙产卵高峰期、蝌蚪越冬期和渡过干旱缺水期等生活周期中脆弱环节的环境保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 生殖器官 脂肪体 年周期变化
下载PDF
昆明滇蛙和昭觉林蛙食物比较及益害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伟 潘晓赋 +1 位作者 欧晓红 张庆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4,共7页
: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采自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及西街口的1105只滇蛙(Rana pleuraden)及428只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采用剖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α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 :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采自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及西街口的1105只滇蛙(Rana pleuraden)及428只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采用剖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α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不同采集地的滇蛙以及滇蛙与昭觉林蛙之间的主要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但两种蛙之间,甚至同一物种的雌雄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均存在分化。滇蛙和昭觉林蛙周年的有益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大于害处,其中又以滇蛙的有益程度较昭觉林蛙的高。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物种采自不同地域的种群和(或)同一种群采自不同的季节或年份,其有益系数均具可变性,即有益系数不具可比性。此系数仅表示蛙在一定时期对人类的益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蛙 昭觉林蛙 食性分析 食物多样性 营养生态位 益害评价
下载PDF
西昌盆地昭觉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动力学模拟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杨 何伟 +5 位作者 曾繁如 龙潇 牟必鑫 李轲 宋金辉 周瑞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0,共11页
昭觉凹陷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是西昌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层系之一,但目前尚处于勘探起步阶段,且未系统开展过生烃动力学研究,生烃能力、生烃规模及勘探潜力还不明确。为明确该区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基于黄金管... 昭觉凹陷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是西昌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层系之一,但目前尚处于勘探起步阶段,且未系统开展过生烃动力学研究,生烃能力、生烃规模及勘探潜力还不明确。为明确该区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基于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取得了昭觉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产烃率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生烃模式,并估算了油气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白果湾组泥页岩生成的天然气主要为C_(1),C_(2)~C_(5)次之。随着温度和EASY%R;的升高C_(1)和C_(2)~C_(5)的产率不断增大,而C_(2)~C_(5)、C_(6)~C_(14)和C_(14)的产率先增后减呈现典型的峰值分布,且不同的重烃气因其含碳原子个数不同导致产率不尽相同。(2)白果湾组泥页岩在0.5%≤R_(0)<1.24%时为生烃的成熟阶段,C_(1)、C_(1)~C_(5)的产率增长较快;在1.24%≤R_(0)<2.0%时为泥页岩生烃的高成熟阶段,C_(1)和C_(1)~C_(1)的产率增长最快,同时该阶段还生成较多的重烃气,C_(5)和C_(4)的产量极少,主要为C_(2)和C_(3);R_(0)>2.8%,C_(1)和C_(1)~C_(5)的产率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依然保持增长趋势,重烃气的产率随之递减,为生烃的过成熟阶段,也是干气阶段,气态烃以C_(1)为主。(3)白果湾组泥页岩最大产油率为8.15 mg/g,最大产气率为22.68 mL/g;泥页岩生烃强度为54.8×10^(4)t/km^(2),有机碳-氢指数法估算泥页岩生烃量为8213.27×10^(4)t,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烃源岩条件。结论认为,该实验模拟恢复了白果湾组泥页岩的生烃演化过程,揭示了昭觉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生烃潜力,为西昌盆地昭觉凹陷陆相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 昭觉凹陷 白果湾组 泥页岩 生烃动力学 生烃模式
下载PDF
农药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 郭兴焱 +1 位作者 李明会 周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5±0.5)℃条件下,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6.97mg/L,67.85 mg/L,56.61 mg/...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5±0.5)℃条件下,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6.97mg/L,67.85 mg/L,56.61 mg/L,52,80 mg/L,并呈现出线性关系,安全浓度(SC)为5.28 mg/L。由此得出,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当乐果残留量超过安全浓度时,将会影响昭觉林蛙蝌蚪的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蝌蚪 乐果 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农药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庆 郭兴焱 +1 位作者 李凤莲 周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9-562,共4页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同时运用扫描取样法对正式实验的昭觉林蛙蝌蚪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昭觉林蛙蝌蚪在试验组中正常静止行为、异常静止行为、正常运动行为、异...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同时运用扫描取样法对正式实验的昭觉林蛙蝌蚪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昭觉林蛙蝌蚪在试验组中正常静止行为、异常静止行为、正常运动行为、异常运动行为分别占74.08%、9.41%、0.58%、2.36%;在对照组中,只有正常静止行为和正常运动行为,分别占90.99%和9.01%。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6.97 mg/L、67.85 mg/L、56.61 mg/L、52.80 mg/L,呈现出线性关系,安全浓度(SC)为5.28 mg/L。因此,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当属于低毒性农药。但是当乐果残留量超过安全浓度时,将会影响昭觉林蛙蝌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蝌蚪 乐果 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蝌蚪行为
下载PDF
广西两栖动物一新纪录—昭觉林蛙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3 位作者 蒋得斌 张建华 罗远周 王绍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昭觉林蛙 新纪录 广西
下载PDF
大蹼铃蟾与昭觉林蛙的肌肉系统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用武 袁志敏 +1 位作者 陈波 周伟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从肌肉系统对大蹼铃蟾和昭觉林蛙进行了观察比较 ,结果表明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肌肉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大蹼铃蟾的肌肉结合紧密程度不如昭觉林蛙 ,且肌肉分节现象较昭觉林蛙显著。最后 ,以形态 -功能-适应三位一体的分析原理为依据 ,... 本文从肌肉系统对大蹼铃蟾和昭觉林蛙进行了观察比较 ,结果表明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肌肉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大蹼铃蟾的肌肉结合紧密程度不如昭觉林蛙 ,且肌肉分节现象较昭觉林蛙显著。最后 ,以形态 -功能-适应三位一体的分析原理为依据 ,就 2个种存在的形态差异 ,从功能与适应的意义和生物进化的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蹼铃蟾 昭觉林蛙 肌肉系统 比较解剖学
下载PDF
云南昆明地区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形态特征及习性分化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会 周伟 +1 位作者 潘晓赋 张庆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6-389,I0007,共5页
根据对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标本外部形态比较和野外观察结果,滇蛙和昭觉林蛙的雌雄性比大约在1:1之间,而它们的形态特征、栖境与习性、繁殖时间等均存在分化。昭觉林蛙更适应陆地生活。昆明地区... 根据对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标本外部形态比较和野外观察结果,滇蛙和昭觉林蛙的雌雄性比大约在1:1之间,而它们的形态特征、栖境与习性、繁殖时间等均存在分化。昭觉林蛙更适应陆地生活。昆明地区的滇蛙和昭觉林蛙的繁殖策略不同,滇蛙的繁殖在3—7月,昭觉林蛙的在9—11月。昭觉林蛙选择在冬季繁殖,可以避开与其它蛙类的繁殖竞争,但其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蛙 昭觉林蛙 形态特征 习性分化
下载PDF
宝兴泛树蛙和昭觉泛树蛙的染色体学研究,兼论两种的分类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家堂 吴贯夫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6,F0002,共6页
本文选择宝兴泛树蛙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宝兴居群(背部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类型)、大瓦山居群、瓦屋山居群,也选择了被命名为昭觉泛树蛙的模式标本产地四川昭觉的居群,共两种泛树蛙4个居群的5类52号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次缢痕及Ag-NORs研... 本文选择宝兴泛树蛙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宝兴居群(背部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类型)、大瓦山居群、瓦屋山居群,也选择了被命名为昭觉泛树蛙的模式标本产地四川昭觉的居群,共两种泛树蛙4个居群的5类52号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次缢痕及Ag-NORs研究。本文结果主要有三:1、首次报道宝兴泛树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且证明背部有斑点与无斑点个体在染色体学方面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将过去文献上对宝兴泛树蛙色斑的描述作了补充。2、对昭觉泛树蛙昭觉居群的研究,证实吴贯夫与曾晓茂(1994)关于昭觉居群是与宝兴泛树蛙形态虽然相似,但染色体特征之间有极显著差别的另一个种,但按照“优先权律”,本文正式恢复刘承钊根据昭觉燕窝塘标本命名的胡氏泛树蛙学名的有效性,同时将吴与曾命名的昭觉泛树蛙学名作为前者的次定同物异名。3、本文所研究的宝兴泛树蛙属于广泛分布的种,建议有必要补充其它居群(如四川巴塘居群)的染色体学资料,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是否尚有隐存种(或亲缘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兴泛村蛙 昭觉泛树蛙 胡氏泛树蛙 染色体组型 次缢痕 银染
下载PDF
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种群的繁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会 周伟 +2 位作者 付蔷 吴建普 黄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观察了昆明地区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蝌蚪期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产卵期为每年10-11月;产卵量平均为1859.92粒·团^-1;完成胚胎发...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观察了昆明地区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蝌蚪期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产卵期为每年10-11月;产卵量平均为1859.92粒·团^-1;完成胚胎发育期全过程需8-9d;蝌蚪孵化率达99%以上;蝌蚪期持续时间为6个月,I期蝌蚪发育历时130d,Ⅱ期蝌蚪发育需42d,从蝌蚪进入第Ⅲ期到观察超过50%的幼蛙登陆为10d左右。昭觉林蛙繁殖时对产卵场的选择条件为足够的水域面积、水温和丰富的水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 繁殖研究 生境条件 昆明地区
下载PDF
四川昭觉上奥陶统与上志留统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俊 沈洪江 +1 位作者 郑小敏 朱占祥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四川昭觉县竹核乡东侧一带的志留系地层,前人将其划分为中志留统石门坎组,1∶5万昭觉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黄葛溪组、嘶风崖组、大路寨组三个组级地层单位,在竹核乡大温泉—小温泉剖面测制中采获了腕足类Hirnanitia(箭赫特贝)—... 四川昭觉县竹核乡东侧一带的志留系地层,前人将其划分为中志留统石门坎组,1∶5万昭觉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黄葛溪组、嘶风崖组、大路寨组三个组级地层单位,在竹核乡大温泉—小温泉剖面测制中采获了腕足类Hirnanitia(箭赫特贝)—Dalmanella(德姆贝)组合,该动物群在川、滇、黔上奥陶统顶部的观音桥组中普遍可见。四川地层清理时,观音桥组被认为属层级非岩石地层单元而废弃。通过区域对比,观音桥组在四川层位稳定,分布广泛,生物组合、岩性组合特殊,在科研及生产实践中补充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生物组合 岩性组合 观音桥组 昭觉
下载PDF
昭觉石斛的生药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仁琼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3-24,共2页
本文阐述了昭觉石斛(Dendrobium zhaojuense S.C.Sun et L.G.Xu,sp.nov.)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组织特征,为鉴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石斛 昭觉石斛 生药鉴定
下载PDF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俊 秦永超 +3 位作者 杨林 沈洪江 郑小敏 刘明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4期721-727,共7页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沿省道S307、S208呈带状分布,计有7大类15类17亚类84处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的是央摩租乡小龙足迹,其大小不足3cm,全球只发现于四川峨眉、山东莒南、韩国南海岸,是国内第...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沿省道S307、S208呈带状分布,计有7大类15类17亚类84处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的是央摩租乡小龙足迹,其大小不足3cm,全球只发现于四川峨眉、山东莒南、韩国南海岸,是国内第三例、世界第四例最小的兽脚类足迹,并且央摩租的小龙足迹与大型足迹共存还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对研究恐龙足迹组合,恐龙古行为学都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小龙足迹
下载PDF
四川省昭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俊 刘明 +2 位作者 沈洪江 郑小敏 杨林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3期512-519,共8页
四川昭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与上覆宣威组或飞仙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阳新组呈火山喷发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300m。玄武岩主要为基性岩系列碱性-亚碱性系列石英拉斑玄武岩,与我国基性火山岩玄武岩相比,明显高SiO_(2)、Fe_(2)O_(3... 四川昭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与上覆宣威组或飞仙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阳新组呈火山喷发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300m。玄武岩主要为基性岩系列碱性-亚碱性系列石英拉斑玄武岩,与我国基性火山岩玄武岩相比,明显高SiO_(2)、Fe_(2)O_(3)、TiO_(2),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相比,明显高Fe2O3,为典型的高铁玄武岩。具左高右低(右倾)平滑型的稀土配分模式,负铕异常不明显(δEu=0.85~1.20);富集Sr、K、Ba、Sm、Zr,亏损Rb、P、Ti、Y。结合野外产状、主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均表明,研究区玄武岩属于板内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微量元素特征 板内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 昭觉地区
下载PDF
昆明地区昭觉林蛙不同发育期蝌蚪的栖息地利用
19
作者 周伟 张庆 +2 位作者 李明会 李伟 王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4,共6页
通过观察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蝌蚪在栖息地的分布状况,统计和分析不同发育期蝌蚪在不同植被盖度、水深和水温下的分布频次。其结果表明,Ⅰ、Ⅱ期蝌蚪更倾向于选择植被盖度为41%—70%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植被盖度的选择不明显。... 通过观察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蝌蚪在栖息地的分布状况,统计和分析不同发育期蝌蚪在不同植被盖度、水深和水温下的分布频次。其结果表明,Ⅰ、Ⅱ期蝌蚪更倾向于选择植被盖度为41%—70%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植被盖度的选择不明显。Ⅱ期蝌蚪倾向于选择水深为0·11—0·30m的水域;Ⅰ、Ⅲ期蝌蚪对水深的选择不明显,且Ⅲ期蝌蚪在水深大于0·31m的水域无分布。随着蝌蚪生长发育,Ⅰ期至Ⅲ期对水深的选择不断变浅。Ⅰ、Ⅱ期蝌蚪均倾向于选择水温为19—25℃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水温的选择不明显,但在水温为8—13℃的水域无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 蝌蚪 栖息地利用 昆明
下载PDF
水环境食物资源对昭觉林蛙蝌蚪食性的影响
20
作者 周伟 李伟 +2 位作者 张庆 彭曙光 李明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分析采自2005年3~5月昭觉林蛙不同期蝌蚪食性,同步测定同—水塘藻类的种类和生物量。蝌蚪Ⅰ期时,水塘藻类有5门49属,蝌蚪食物中有藻类4门22属;蝌蚪Ⅱ期时,水塘藻类有5门49属,蝌蚪食物中有藻类5门31属;蝌蚪Ⅲ期时,水塘藻类有4... 分析采自2005年3~5月昭觉林蛙不同期蝌蚪食性,同步测定同—水塘藻类的种类和生物量。蝌蚪Ⅰ期时,水塘藻类有5门49属,蝌蚪食物中有藻类4门22属;蝌蚪Ⅱ期时,水塘藻类有5门49属,蝌蚪食物中有藻类5门31属;蝌蚪Ⅲ期时,水塘藻类有4门39属,蝌蚪的食物中有藻类4门14属。Mann-Whitney U检验3期蝌蚪食物种类的差异性,Ⅰ期和Ⅱ期的食物种类在37属藻类中有21属差异极显著,有5属差异显著;Ⅱ期和Ⅲ期在33属藻类中有17属差异极显著,有7属差异显著;Ⅰ期和Ⅲ期在28属藻类有3属差异极显著,有1属差异显著。Ⅰ,Ⅱ,Ⅲ期蝌蚪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8.229,17.217,9.463。单位体重摄食生物量百分率相似指数和营养生态位Levins重叠指数Ⅰ期和Ⅱ期分别为52.79%和0.760,Ⅱ期和Ⅲ期为50.77%和0.782,Ⅰ期和Ⅲ期为42.28%和0.677。Spearman rank相关指数检验显示,3期蝌蚪食物组成与生境中的食物资源均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蝌蚪食物组成差异性是由于水塘中藻类的变化引起的。选择指数表明,蓝纤维藻和四棘鼓藻为3期蝌蚪一直喜食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觉林蛙 食性 食物选择 蝌蚪 水塘藻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