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发微
1
作者 刘子珍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向自觉转进。这是上古三代以来固有理性精神在晚周天命观式微大背景下不断张扬的必然结果,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公共思想。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在《心是谓中》中表现出较为朴素的特征,郭店简《穷达以时》与荀子《天论》等则对其创造性发展。诸子或侧重于人事道德化,将道德自我圆满视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或强调“天”的客观性,将“心”的认知功能提升到“性”的新高度。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并非单一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分途并进、互相交叉的多重演进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是谓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荀子
下载PDF
从清华简《心是谓中》看战国儒家心性观的演变——兼论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交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君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32-137,共6页
清华简第八辑中有《心是谓中》一篇,其中多处提到了“心”“情”“体”等重要观念,涉及“心”对于肢体和感官的统摄作用,以及“心”对事物的认知作用等重要内容,这些观念在《孟子》中已经有所涉及,与《管子》和上博简《凡物流形》、郭... 清华简第八辑中有《心是谓中》一篇,其中多处提到了“心”“情”“体”等重要观念,涉及“心”对于肢体和感官的统摄作用,以及“心”对事物的认知作用等重要内容,这些观念在《孟子》中已经有所涉及,与《管子》和上博简《凡物流形》、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所言也颇有相似之处。这些观念到了《荀子》中又有进一步的丰富和阐发。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简文《心是谓中》一篇对儒家孟子以来心性观的阐发,并为荀子心性观的先声。而且,其中杂糅的道法刑名诸家学说,则反映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儒家 心性观 演变 诸子思想
下载PDF
由“心”到“命”:清华简《心是谓中》之义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宝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6-70,共5页
以现代哲学的视阈来看,清华简《心是谓中》一文基本采取一种由内在之“心”转向外在之“命”的理论进路,其首先探讨了“身”“心”关系问题,确立了“心”之于身的主宰地位;继而转向认识论层面,判定社会、政治领域的“有为”与“谋而有... 以现代哲学的视阈来看,清华简《心是谓中》一文基本采取一种由内在之“心”转向外在之“命”的理论进路,其首先探讨了“身”“心”关系问题,确立了“心”之于身的主宰地位;继而转向认识论层面,判定社会、政治领域的“有为”与“谋而有度”之关键在于认知心的发用;最后上升至“保家没身”之存在论层面,一方面强调“天命”“身命”在逻辑上可二分,另一方面又主张在价值上听“天命”而不失“身命”,从思想史的角度而言,这既是对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学说的推进,又是对儒家天人关系问题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是谓中》 天命 身命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撰作时代及相关问题
4
作者 罗晨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8-102,117,共6页
清华简《心是谓中》借助先秦时期“心统四相”的“一般知识”,阐述治国理政之道,指出“命”有人力所不及的“天命”和人力可及的“身命”两个层次,无论君公、侯王还是庶人、平民,都不应过度追求“天命”的庇佑,而应该安分守本、修德敬业... 清华简《心是谓中》借助先秦时期“心统四相”的“一般知识”,阐述治国理政之道,指出“命”有人力所不及的“天命”和人力可及的“身命”两个层次,无论君公、侯王还是庶人、平民,都不应过度追求“天命”的庇佑,而应该安分守本、修德敬业,从而保有“身命”。综合简文的体例特征、语言特征和思想特征判断:清华简《心是谓中》应是成篇于孔子至孔门七十子时代的儒家学派作品,其作者应为孔子或孔门七十子中的一位,但具体身份尚无法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撰作时代 孔门七十子
下载PDF
清華簡《心是謂中》中的心説、知論與身命觀
5
作者 賈連翔 《简帛研究》 2022年第2期29-36,共8页
清華簡《心是謂中》明確提出“心”對“四相”“百體”具有統率作用,并將這種心與身的關係聯繫到君臣關係。“心”由統率“四相”而獲得察知能力,這又涉及中國古代“知論”問題。人由“心”獲得“知”之後,再由“心”去指導“身”的行動... 清華簡《心是謂中》明確提出“心”對“四相”“百體”具有統率作用,并將這種心與身的關係聯繫到君臣關係。“心”由統率“四相”而獲得察知能力,這又涉及中國古代“知論”問題。人由“心”獲得“知”之後,再由“心”去指導“身”的行動,進而形成了所謂“身命”,這是“天命”觀在向世俗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立概念,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現實政治關懷的特點。同時《心是謂中》與《子産》同編爲一卷,《子産》中所論的政治主張,似可理解爲對《心是謂中》所表現出的政治關懷特徵的進一步闡釋。簡文不少内容可與《孟子》《五行》《管子》和《荀子》等相參看,可據之推測其思想形成早於荀子時代,更接近於孟子時代,成篇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初至中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説 知論 身命 《心是謂中》 《子産》
下载PDF
談清華簡《心是謂中》的書寫情况
6
作者 李松儒 《简帛研究》 2021年第2期31-44,共14页
通過對清華簡《心是謂中》竹簡形制、字迹特徵、竹簡編聯的研究可知,其與《筮法》《子産》爲同一書手所寫。并且,《心是謂中》與《子産》形制相近,有學者提出二者具備合編的可能。清華簡中還有其他具備合編條件的篇目。
关键词 《心是謂中》 《子産》 字迹 合編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与诸子文献之比较研究
7
作者 郭倩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年第2期271-286,共16页
清华简《心是谓中》为楚地出土的战国中期偏晚文献。简文强调“君民人”的关键在于“治心”。这一思想有古老的源头,且在《孟子》《管子》能找到相似的观点;其特重智识“心”的观点,更接近《管子》。简文中“身命”的提出,是春秋以降自... 清华简《心是谓中》为楚地出土的战国中期偏晚文献。简文强调“君民人”的关键在于“治心”。这一思想有古老的源头,且在《孟子》《管子》能找到相似的观点;其特重智识“心”的观点,更接近《管子》。简文中“身命”的提出,是春秋以降自然天道观发展的结果,凸显出“心”之于“天命”的重要性。对比诸子文献,简文对于“心”与“身命”“天命”关系的阐述,与孟荀特重“心”之于“天命”“人道”重要性的观点类似,而更接近荀子的思想。简文的公布,对于启发学者进一步思考诸子文献的联系,厘清诸子心性论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是谓中》 身命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与荀子思想源流研究
8
作者 吕庙军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近年来公布的清华简中部分简文,对重新考察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源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清华简《心是谓中》所涉及的诸子思想交融现象格外引人注目。经过细致的梳理与考察,可以确认《心是谓中》的成书时间早于《荀子》,并对荀子的... 近年来公布的清华简中部分简文,对重新考察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源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清华简《心是谓中》所涉及的诸子思想交融现象格外引人注目。经过细致的梳理与考察,可以确认《心是谓中》的成书时间早于《荀子》,并对荀子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简文思想交融现象可能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而未必如多数人认为的战国晚期。清华简中部分文献可能是荀子乃至先秦诸子思想的渊源,未必是儒学影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心是谓中》 《荀子》 先秦诸子 思想交融 学派属性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的心论与命论 被引量:17
9
作者 曹峰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3,29,共10页
心论与命论是《心是谓中》的两大主题,但以心论为主,命论是心论统摄下的命论。作者强调身心关系、君民关系中"心"对"四相"、"君"对"民"予以统帅、主宰的重要性,可能暗含有五行意识。《心是谓... 心论与命论是《心是谓中》的两大主题,但以心论为主,命论是心论统摄下的命论。作者强调身心关系、君民关系中"心"对"四相"、"君"对"民"予以统帅、主宰的重要性,可能暗含有五行意识。《心是谓中》既突出心君同构又强调认知功能的心论可能对《荀子》、马王堆帛书《五行》产生了影响,但《心是谓中》的心论并不具备伦理指向,又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关怀,因此可能也影响了后世突出君权的黄老道家与法家。《心是谓中》提出每个人都不能把命运完全交给鬼神与天,人也可以操纵自己的死生,这种改变命运的思想倾向与《命训》较为相近,并影响到《荀子》。此文的撰作时代有可能在战国前期到战国中期之间。作为一种没有特定学派倾向的政治思想,《心是谓中》对于促进战国中晚期君权的隆升、对于促进个人身心的解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谓 心论 身心关系 命论 天命 身命
原文传递
“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灿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6,共11页
陆象山的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学家之一,在宋明儒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之精神是谓圣"是慈湖心学宗旨的基本内容。慈湖以心体之神,肯定道德实体的普遍性。慈湖言道、天道、道心,皆为笼统、形式、... 陆象山的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学家之一,在宋明儒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之精神是谓圣"是慈湖心学宗旨的基本内容。慈湖以心体之神,肯定道德实体的普遍性。慈湖言道、天道、道心,皆为笼统、形式、抽象的表示,故以"精神"一语充实心体之义,使其所具有的"寂感"的超越性具体地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心之精神是谓 精神
原文传递
清华简《心是谓中》五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增 《老子学刊》 2020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本文以清华简原整理者的释文为底本,对清华简《心是谓中》的个别简文重新释读,并将全篇翻译成白话文。《心是谓中》阐述了如何把握"心"(中枢、思想)这个关键因素,并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实现"保家没身"。本文认为《... 本文以清华简原整理者的释文为底本,对清华简《心是谓中》的个别简文重新释读,并将全篇翻译成白话文。《心是谓中》阐述了如何把握"心"(中枢、思想)这个关键因素,并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实现"保家没身"。本文认为《心是谓中》的作者乃周太史儋(老子),《心是谓中》乃道家文献,或为《太上感应篇》之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周太史儋 道家 《太上感应篇》
原文传递
清华简《心是谓中》首章心论的内涵与性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民镇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4,共11页
清华简《心是谓中》提供了先秦心论与命论的新材料,其中首章对心之地位、功能的阐论与传世文献多有牵连。该篇所讨论的心并非伦理心性,与思孟学派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五行·经》崇尚圣智以及心具有主导性的观念可能为《心是谓中... 清华简《心是谓中》提供了先秦心论与命论的新材料,其中首章对心之地位、功能的阐论与传世文献多有牵连。该篇所讨论的心并非伦理心性,与思孟学派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五行·经》崇尚圣智以及心具有主导性的观念可能为《心是谓中》提供了直接启发。该篇的心论与《管子》诸书也有相似之处,然不甚合黄老的思想倾向。从心论和命论两方面看,该篇与《荀子》的思想可为同调,当为后来的《荀子》提供了思想资源。《心是谓中》总体而言更接近儒家的旨趣,具体来说处于《五行·经》与《荀子》之间,且与稷下之学多有交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战国中晚期思想交融过程中的复杂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心论
原文传递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发覆--兼论其所反映的儒家命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成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对天命、鬼神干预人事的认可,与战国楚地盛行的"信鬼好祠"之风具有密切关联。基于对这种风气积弊日深的深刻认识,简文作者采取了一种权宜之策,即通过吸取并改造儒家的命论,一方面承...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对天命、鬼神干预人事的认可,与战国楚地盛行的"信鬼好祠"之风具有密切关联。基于对这种风气积弊日深的深刻认识,简文作者采取了一种权宜之策,即通过吸取并改造儒家的命论,一方面承认"天""鬼"对人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又凸显"心""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保家""没身"等活动中要注重个体内在的道德自律,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断命在天 儒家 命论
原文传递
心術與政道——清華簡《心是謂中》的心術論探析
14
作者 邱楚媛 《国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心的内涵以及圍繞心的作用展開的心術論是戰國中期以來思想界的新話題,《心是謂中》也參與到這場討論之中.簡文首先在心君同構、身國同構的觀念模式下揭示出心統御身、心意指導實踐的心術觀,强調君王的地位和責任;進而闡述心的理性認知... 心的内涵以及圍繞心的作用展開的心術論是戰國中期以來思想界的新話題,《心是謂中》也參與到這場討論之中.簡文首先在心君同構、身國同構的觀念模式下揭示出心統御身、心意指導實踐的心術觀,强調君王的地位和責任;進而闡述心的理性認知能力,指出君王若能運用長遠度量的能力,就能控制"身命",使自身及國家的命運擺脱天命和鬼神之命的宰治;最後論及君、公、侯、王、庶人、平民都應發揮身心的能動性.《心是謂中》的心術論没有預設形而上的心性本體,也不涉及心的道德情感意涵,而是在理性認知的層面突出心的主導地位,具有明確的政治實踐意圖.《心是謂中》及相關學説揭示出人人都平等地擁有主體能動性,進一步突破宗法社會的等級桎梏,爲探討普遍人性的心性論和大一統的政治構想提供了思想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心是謂中 心術 身心關係 身命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是〓”句中“〓”之释读
15
作者 梁冬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7-73,共7页
学者大都将马王堆《天文气象杂占》、《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等出土文献中"是〓"释为"是是",也有学者将"是〓"释为"是謂"。"是〓"释为... 学者大都将马王堆《天文气象杂占》、《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等出土文献中"是〓"释为"是是",也有学者将"是〓"释为"是謂"。"是〓"释为"是谓",其理据缺乏相应资料做观点支撑,不符合重文号的使用条件,且违背语言的社会性原则。出土文献中"是〓"应释为"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 = 是是 是谓
下载PDF
《老子》第6章“谷神”阐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17,共6页
《老子》第6章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其中"谷神"二字常被理解为"谷之神"。结合第39章"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分析《老子》中的"是谓"句法,"谷神&qu... 《老子》第6章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其中"谷神"二字常被理解为"谷之神"。结合第39章"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分析《老子》中的"是谓"句法,"谷神"或当作"谷与神"。"谷"意在容纳,"神"意在伸展,两者意义相对。这样的不同从文字所表达的意象和古人的训释中可以看出来。而传统解释往往偏重"谷"所表征的容纳的一面,而忽略了"神"的一面。《老子》中对这两方面都有所安顿,这从"虚其心,实其腹"的说法中可窥见一斑。与"谷神""天地"的并列构词相似,"玄"与"牝"或亦是并列而意义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是谓”句 谷神 天地 玄牝
下载PDF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青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59,共9页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命训》 《心是谓中》 《治邦之道》 命论
下载PDF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八)》札记四则
18
作者 高佳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9-72,共4页
《治邦之道》《心是谓中》是清华简(捌)中刊布的两篇先秦佚籍,与战国诸子关系密切,对梳理、研究诸子思想有重要意义。虽然整理者已经做了详细的考释,但仍有个别字词的训释有待商榷。结合相关传世典籍及文意分析,《治邦之道》中简5"... 《治邦之道》《心是谓中》是清华简(捌)中刊布的两篇先秦佚籍,与战国诸子关系密切,对梳理、研究诸子思想有重要意义。虽然整理者已经做了详细的考释,但仍有个别字词的训释有待商榷。结合相关传世典籍及文意分析,《治邦之道》中简5"锐士"所指应是贤良之士、"■"训隐为好;简9"还"应训迷惑;简17"?"通"笃",训切实、专心。《心是谓中》简1第三个"中"应是一个抽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字词释读 《治邦之道》 《心是谓中》
下载PDF
從法制史角度解讀清華簡(六)《子産》篇
19
作者 李力 《简帛》 2018年第2期37-54,349,共19页
《子産》篇整理者所釋簡20'法律'二字,或有再檢討的空間。《子産》篇與史載子産'鑄刑書'事件之間没有直接的關係。以目前所見,尚無法斷定子産所制定的法律是由'刑''令'體系組成的。
关键词 清華簡 子産 鑄刑書 此謂 是謂
下载PDF
讀清華簡札記(三則)
20
作者 劉亞男 李鋭 《简帛研究》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清華簡第八册中的《心是謂中》篇“(肢)”與目、耳、口并列爲四相,與常見文獻不同。有學者指出此字右部是“從”,據之簡文當讀爲“容”,内容與《洪範五行傳》、簡帛《五行》等有關,由此可以探討一些與思想史相關的問題。《治邦之道》中... 清華簡第八册中的《心是謂中》篇“(肢)”與目、耳、口并列爲四相,與常見文獻不同。有學者指出此字右部是“從”,據之簡文當讀爲“容”,内容與《洪範五行傳》、簡帛《五行》等有關,由此可以探討一些與思想史相關的問題。《治邦之道》中的“舉而度,以可士興;舉而不度,以可士崩”,當讀爲“舉而度以(已),可士(使)興;舉而不度以(已),可士(使)崩”。《攝命》篇末簡當讀爲:“唯九月既望壬申,王在鎬京,各(格)于太室,即位,咸。士疌右伯攝,立在中廷,北鄉(向)。王呼作册任册命伯攝,(作)。”這應該是古代《書》序的一種形式。《攝命》恐怕不是《尚書·冏命》,但屬於《尚書》類文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心是謂中》 《治邦之道》 《攝命》 《尚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