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心率变异能谱及其昼夜规律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修仁 曾群英 +4 位作者 罗斌 谢耀群 马虹 郑振声 段大跃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能谱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对 4 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连续病例 (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两组 )与 30例心功能正常组对照研究。采用Holter 2 4h全信息心电记...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能谱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对 4 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连续病例 (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两组 )与 30例心功能正常组对照研究。采用Holter 2 4h全信息心电记录 ,计算机分析系统对心率变异能谱进行分析。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浆浓度。【结果】①随着心力衰竭加重 ,心率变异低能谱范围逐渐下降 ;Ⅱ级心功能组高能谱范围突然下降 ,与正常心功能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Ⅲ级心功能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Ⅲ级心功能组心率变异各能谱的昼夜规律消失 ,Ⅱ级心功能组昼夜规律存在。③心力衰竭愈重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浆浓度愈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结论】①随着心功能下降与主动脉弓压力反射有关的低能谱范围成分逐渐减少 ,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激活程度一致 ;②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 (心功能Ⅱ级组 )与呼吸调节有关的高能谱范围突然下降 ;③各能谱范围的昼夜规律消失是≥Ⅲ级心功能组病人的特征性改变 ,这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 能谱 昼夜规律变化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慧群 冯瑞儿 +1 位作者 廖亚玲 谢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34-1635,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的差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异常者多伴随收缩压、收缩压血压负荷增高,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血压 昼夜规律变化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规律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冼健坤 张芳 梁波 《内科》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Marquette8000及新世纪3000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统计方法用百分率和t检验。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目经统计学检验...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Marquette8000及新世纪3000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统计方法用百分率和t检验。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目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性(P>0.05),但昼夜分布差异较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日间明显高于夜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昼夜变化规律
下载PDF
脑出血发病的昼夜变化规律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徐春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研讨脑出血发病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发病时间在7d内的脑出血住院患者100例,统计研究对象上午、下午、晚上及夜间发病率,观察并分析疾病的昼夜变化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 研讨脑出血发病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发病时间在7d内的脑出血住院患者100例,统计研究对象上午、下午、晚上及夜间发病率,观察并分析疾病的昼夜变化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研究对象在上午与晚上的发病率分别为30.00%、36.00%,即早上与晚上为脑出血发病高峰,夜间与下午发病率为10.00%与24.00%,四个时间段脑出血发病频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清醒状态研究对象四个时间段的脑出血发生频数显著高于女性与睡眠状态,P<0.05;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研究对象四个时间段脑出血发生频数相近,P>0.05;10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卒中史占比分别为86.00%、15.00%、35.00%、36.00%、17.00%,有无卒中危险因素在夜间、上午、下午以及晚上脑出血发病频数在统计学中差异较小,P>0.05。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为早上-晚上双峰分布模式,其与传统卒中危险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等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与脑出血发病昼夜规律无相关性,脑出血发病昼夜规律为早上与晚上双高峰、下午与夜间低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出血 危险因素 相关性 昼夜变化规律
下载PDF
树木水力结构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吉跃 翟洪波 刘晓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 12个供水充分、生长正常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在 2 0 0 1年 8月份天气晴朗之日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各树种 1年生小枝导水率的昼夜变化 ,同时测定各树种的... 为更好地了解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 12个供水充分、生长正常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在 2 0 0 1年 8月份天气晴朗之日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各树种 1年生小枝导水率的昼夜变化 ,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小枝水势、最大日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各树种 1年生小枝的比导率和水势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正常水分供给条件下 ,环孔材树种具有蒸腾快、比导率高且昼夜变幅大、光合能力强、小枝水势变化大、容易发生严重的空穴和栓塞等特点 ;与环孔材树种相比 ,无孔材树种的上述变化特点与之刚好相反 ;散孔材树种的特点则居于二者之间 ,但相对无孔材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昼夜变化规律 水力结构 乔木 灌木 藤本 比导率 水分生理特性
下载PDF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芳 何涛 +1 位作者 张棣 王庆荣 《微创医学》 2012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价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6例经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均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8例、非杓型组48例,使用应变率成像... 目的评价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6例经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均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8例、非杓型组48例,使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测定两组左室各壁的平均峰值收缩期应变率(mPSSR)。结果非杓型组mPSSR比杓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未降低时,非杓型组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降低,提示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早期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 高血压 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下载PDF
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CO_2浓度与昼夜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赵景波 邵天杰 +4 位作者 周旗 马延东 邢闪 郁科科 董治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8-1165,共8页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湖东大沙山、沙坡头流动沙丘和民勤流动沙丘进行了19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表明,阿拉善流动沙漠区空气中CO2浓度较1 m、2 m、3 m、4 m、5 m沙层中CO2浓度均低,表明在植物极稀少...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湖东大沙山、沙坡头流动沙丘和民勤流动沙丘进行了19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表明,阿拉善流动沙漠区空气中CO2浓度较1 m、2 m、3 m、4 m、5 m沙层中CO2浓度均低,表明在植物极稀少的流动沙漠区温暖季节会向空气中释放CO2,是大气CO2的来源区。沙层不仅白天向空气释放CO2,夜间也在释放CO2。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2 m深处CO2浓度一般较1 m、3 m、4 m、5 m的大,但也有个别例外。流动沙漠区沙层CO2浓度的昼夜变化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深度沙层CO2浓度从早8时至次日7时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沙层CO2浓度与昼夜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水分含量较高的沙层CO2浓度明显高,表明沙层含水量高低是决定沙层CO2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CO2释放 阿拉善 沙漠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昼夜心率变化规律的观察与护理
8
作者 诸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1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昼夜心率变化规律 护理
下载PDF
610例老年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昼夜变化规律
9
作者 孟红旗 韩桂庭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105-105,共1页
610例老人,年龄60—82岁,平均68.3岁,其中男性520例,女性90例。健康人群198例;心血管疾病412例,其中冠心病39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20例。仪器采用美国惠普公司90年代生产的动态心电图,导联选用cm1和cm5。健康人群的Holter监测:192例健... 610例老人,年龄60—82岁,平均68.3岁,其中男性520例,女性90例。健康人群198例;心血管疾病412例,其中冠心病39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20例。仪器采用美国惠普公司90年代生产的动态心电图,导联选用cm1和cm5。健康人群的Holter监测:192例健康人群显示一定的心律失常,偶有ST段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监测 HOLTER 昼夜变化规律 美国惠普公司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人 无症状性 血小板凝集 血管内径 激素分泌
下载PDF
育珠池与鱼池主要理化因子昼夜变化规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春华 杨品红 +2 位作者 王晓艳 李梦军 吴维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68-71,共4页
2003年7月16日至17日对淡水珍珠池与养鱼池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池与鱼池的理化因子中水温和pH变化趋于一致,透明度鱼池高于珍珠池.溶氧含量的变化最大,其平均溶氧含量鱼池高于珍珠池,从垂直变化来看,珍珠池表、底层溶氧量相... 2003年7月16日至17日对淡水珍珠池与养鱼池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池与鱼池的理化因子中水温和pH变化趋于一致,透明度鱼池高于珍珠池.溶氧含量的变化最大,其平均溶氧含量鱼池高于珍珠池,从垂直变化来看,珍珠池表、底层溶氧量相差在(3.56-5.26)mg/L之间,而鱼池无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主要营养盐中,N的含量珍珠池高于鱼池,而P的含量鱼池较珍珠池高.从垂直分布来看,珍珠池与鱼池底层均高于表层、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鱼池 理化因子 育珠 珍珠 昼夜变化规律 溶氧 池水 含量 对比分析 底层
下载PDF
试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秀萍 赵新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昼夜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监...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昼夜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早搏症状在24h内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前后的平均心律无明显差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06:00~12:00、12:00~18:00的时间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较其他时间段明显偏多,对照组在昼夜24h的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分布较为均匀,两组患者在四个时间段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观察,发现患者在06:00~12:00、12:00~18:00时间段发病频率较高,在这段时期内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昼夜变化规律 护理
下载PDF
珍珠池与鱼池水质昼夜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谢春华 杨品红 +2 位作者 王晓艳 李梦军 吴维新 《内陆水产》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淡水珍珠池(Ⅰ号、Ⅱ号)与养鱼池(Ⅲ号)昼夜平均水温分别为32.9℃、33℃、32.9℃,表、底层温差在0.3~1.6℃之间,无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昼夜平均透明度Ⅰ号池为42.1 cm.Ⅱ号为23.6 cm,Ⅲ号池为48.8 cm,两个珍珠池都距育珠蚌养殖水域的... 淡水珍珠池(Ⅰ号、Ⅱ号)与养鱼池(Ⅲ号)昼夜平均水温分别为32.9℃、33℃、32.9℃,表、底层温差在0.3~1.6℃之间,无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昼夜平均透明度Ⅰ号池为42.1 cm.Ⅱ号为23.6 cm,Ⅲ号池为48.8 cm,两个珍珠池都距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适宜值较远(30 cm)。昼夜平均pH值分别为8.54、8.53、9.05,略高于育珠蚌的最适pH值范围的上限8。昼夜平均溶氧量分别为5.26 mg/L、6.06 mg/L、7.56 mg/L,与一般要求的夏季养殖池含氧量大于5 mg/L基本吻合。Ⅰ号、Ⅱ号、Ⅲ号养殖池昼夜平均氨氮含量分别为0.435 mg/L、0.990 mg/L、0.280 mg/L,亚硝酸氮含量分别为0.0040 mg/L、0.0080 mg/L、0.0012 mg/L,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0.015 mg/L、0.034 mg/L、0.063 mg/L与一般珍珠培育池要求的适宜范围0.1-2 mg/L(氨氮)、0.01-0.1 mg/L(亚硝酸氮)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池 鱼池 水质 昼夜变化规律 温度 透明度 PH值 溶氧量 亚硝酸氮 氨氮
下载PDF
鸭习性的昼夜变化规律
13
《水禽世界》 2006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昼夜变化规律 习性 生活环境 饲养管理
下载PDF
养鸭需掌握鸭习性的昼夜变化规律
14
《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8期42-42,共1页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峰,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因此,一要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二要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峰,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因此,一要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二要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三要适时给药。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采食高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变化规律 养鸭 习性 饮水给药 自然光照 劳逸结合 采食 鸭群
下载PDF
鸭习性的昼夜变化规律
15
作者 桑文秀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6年第4期22-22,共1页
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子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长肉特别快。2.定时放牧。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 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子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长肉特别快。2.定时放牧。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变化规律 鸭群 习性 饮水给药 自然光照 饲养管理 劳逸结合 鸭子 采食 高峰期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昼夜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牛红云 陈洁 +2 位作者 王格慧 高士祥 王连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2002年3月14-19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为期1周的采样,用以研究大气气溶胶PM2 5中的低分子量(C2~C10)二元羧酸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的夜间质量浓度(平均为460ng/m3)普遍高于相应的白天质量浓度(平均为... 2002年3月14-19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为期1周的采样,用以研究大气气溶胶PM2 5中的低分子量(C2~C10)二元羧酸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的夜间质量浓度(平均为460ng/m3)普遍高于相应的白天质量浓度(平均为350 ng/m3).草酸是含量最高的二元羧酸,其次是丁二酸与丙二酸,这3种二元羧酸占所检测到的水溶性有机酸总量的89%.由C3/C4(ρ(丙二酸)/ρ(丁二酸))(平均为1.00)可以判断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有机酸主要来源于大气的光化学氧化反应,从C6/C9(ρ(己二酸)/ρ(壬二酸))(平均为0.88)可以认为生物源是有机酸的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低分子量二元羧酸 昼夜变化规律 C3 C4 C6/C9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区流动沙丘CO_2浓度与变化规律
17
作者 赵景波 孟静静 +2 位作者 成爱芳 邵天杰 董治宝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2期374-380,共7页
为了查明沙漠区流动沙丘CO2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10年5月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区流动沙丘不同深度的CO2浓度变化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在一昼夜内,从早8点到次日早8点,1m、2m、4m深度处CO2浓... 为了查明沙漠区流动沙丘CO2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10年5月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区流动沙丘不同深度的CO2浓度变化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在一昼夜内,从早8点到次日早8点,1m、2m、4m深度处CO2浓度与大气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1m深度处CO2浓度高低时段的变化与大气温度基本同步.而2m、4m深度处CO2浓度的高低时段比大气温度滞后约1~2h;流动沙丘不同深度CO2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气温度是影响4m以上沙层CO2浓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流动沙丘不同深度CO2浓度累积值呈昼高夜低的变化特点,表明沙漠区微生物活动强度白天大于夜间:4m以上沙层CO2浓度均高于距地面1m高处CO2浓度,表明该区可能是CO2的排放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不同深度 不同坡向 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沙坡头区
下载PDF
QT间期变异的昼夜规律与心率变异性及疾病的关系
18
作者 嵇平 《化工劳动保护》 2001年第8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QT间期变异 心率变异性 昼夜变化规律
下载PDF
用茎流计研究冬小麦蒸腾规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谢华 沈荣开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及理论计算 ,验证了对茎流计在测量作物蒸腾方面的实用价值。试验观测表明 ,白天的作物蒸腾变化与太阳辐射值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太阳辐射是白天作物蒸腾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物夜晚的蒸腾变化主要受气温、风速、空气饱和差等... 通过田间试验及理论计算 ,验证了对茎流计在测量作物蒸腾方面的实用价值。试验观测表明 ,白天的作物蒸腾变化与太阳辐射值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太阳辐射是白天作物蒸腾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物夜晚的蒸腾变化主要受气温、风速、空气饱和差等因素的影响。通常 ,作物夜晚没有蒸腾 ,但在气温较高 ,风速较大的夜晚 ,作物就会产生很小的蒸腾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流计 冬小麦 蒸腾速率 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
下载PDF
西安市南郊草地土壤CO2释放规律探讨
20
作者 张冲 赵景波 +3 位作者 谷岳 马小军 张杰 刘娇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63-167,173,共6页
为探讨土壤不同深度CO2浓度和对大气CO2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10年6月对西安市南部韦曲镇草地1~10 m深度的土壤进行了1、2、4、6、8、10 m各2组共12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显示,该区所有土壤CO... 为探讨土壤不同深度CO2浓度和对大气CO2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10年6月对西安市南部韦曲镇草地1~10 m深度的土壤进行了1、2、4、6、8、10 m各2组共12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显示,该区所有土壤CO2浓度均高于地表上空大气中CO2浓度,不同深度释放的CO2浓度差异较大,CO2释放量随深度增加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土壤CO2浓度夜间低,白天高,昼夜变化明显,从早7:15到次日早7:15各深度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含水量较高的同一深度土层CO2浓度明显高于含水量较低的土层。土壤CO2浓度变化趋势与温度的相关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CO2排放 影响因素 深层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