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昼精夜瞑”在功能五态理论指导下辨证治疗失眠的法与方
1
作者 邓晓鹏 弓鹏 +1 位作者 芦亦旻 李孝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404-408,420,共6页
门九章教授以功能五态论治失眠,强调“昼精”方能“夜瞑”,“不精”实质上是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失常,即营卫失其常也。治疗时,要了解患者之功能状态,借由功能状态的不同及变化,由此辨正邪、明补泻。功能五态中,不足态、不调态、阻滞态... 门九章教授以功能五态论治失眠,强调“昼精”方能“夜瞑”,“不精”实质上是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失常,即营卫失其常也。治疗时,要了解患者之功能状态,借由功能状态的不同及变化,由此辨正邪、明补泻。功能五态中,不足态、不调态、阻滞态更多见失眠,以五态论治,既是对症状的概括,也是对核心病机的把握。门九章教授以态论治,兼以五脏,形神同调,选方用药极为灵活,在方证药证的配合下处方,不论病之虚实新久,常能使患者内外和合,昼精而得夜瞑,临证屡有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精夜瞑 功能五态 名老中医经验 失眠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昼精夜瞑”理论论治失眠
2
作者 赵正浩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7期53-58,共6页
《黄帝内经》认为“昼精夜瞑”是人体顺应天时、营卫之气调和的结果,而正常的睡眠亦有赖于气血阴阳调和情况下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营卫失和则会引起睡眠异常,出现以失眠为主的睡眠疾病,常见证型包括营卫不和型、阴阳失调型、肝肾亏虚型... 《黄帝内经》认为“昼精夜瞑”是人体顺应天时、营卫之气调和的结果,而正常的睡眠亦有赖于气血阴阳调和情况下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营卫失和则会引起睡眠异常,出现以失眠为主的睡眠疾病,常见证型包括营卫不和型、阴阳失调型、肝肾亏虚型、心脾两虚型,治疗时可参考“昼精夜瞑”理论,通过调和营卫、滋阴升阳、补益肝肾、健脾养心等手段,使营卫之气运行正常,循行规律,从而治疗以失眠为主的睡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昼精夜瞑理论 失眠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张振贤教授基于“昼精夜瞑”理论辨治不寐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 黄瑶 +4 位作者 史佳宁 陈敏 葛文金 蒋天君 张振贤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6期23-26,共4页
不寐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自然界相应,“昼精夜瞑”是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状态,即白天精力旺盛,夜晚沉睡安眠。张振贤教授... 不寐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自然界相应,“昼精夜瞑”是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状态,即白天精力旺盛,夜晚沉睡安眠。张振贤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辨治不寐病,发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是正常睡眠发生的基本要素,不寐的主要病机责之于阴阳失衡、气血失常,以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出现卫气白昼出营阴不利“昼不精”、卫气夜晚入营阴不利“夜不瞑”等病理现象。病位与五脏相关,辨证强调“五脏藏神”。临证重在恢复患者“昼精夜瞑”状态,总结出“育阴潜阳,水火相济”“调和气血,贯穿始终”“衷中参西,身心同治”等治疗原则,注重精神调摄,诊治中遵循五脏一体,形神合一,圆机活法,以致阴平阳秘、精神归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昼精夜瞑 名医经验 张振贤
下载PDF
从“和”态健康观探讨昼精夜瞑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碧云 张晓轩 +6 位作者 麦润汝 蔡庆豪 原嘉民 杨一帆 管桦桦 谭菲 杨志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64-4666,共3页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提出“和”态健康观和昼精夜瞑的内在关系。昼精夜瞑是“昼夜和”在睡眠中的具体体现。昼夜失和则表现为昼精夜不瞑、昼不精夜不瞑和昼不精夜瞑3种情况。各自病机上侧重点不同,昼精夜不瞑的病机在于阳不尽“...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提出“和”态健康观和昼精夜瞑的内在关系。昼精夜瞑是“昼夜和”在睡眠中的具体体现。昼夜失和则表现为昼精夜不瞑、昼不精夜不瞑和昼不精夜瞑3种情况。各自病机上侧重点不同,昼精夜不瞑的病机在于阳不尽“杀”;昼不精夜不瞑的病机在于卫气不能从阳化气,营血亏虚不能敛阳;昼不精夜瞑病机在于阳气升发受阻。治疗上需按照整体观念原则,同时兼顾昼间和夜间情况,恢复患者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精夜瞑 《黄帝内经》 健康观
原文传递
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改善失眠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霜 高静 +3 位作者 吴晨曦 柏丁兮 朱蓉 叶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改善失眠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95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时辰组32例、时辰分方组32例。对照组分别于晚上临睡前(避开酉时)及上午任意... 目的探讨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改善失眠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95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时辰组32例、时辰分方组32例。对照组分别于晚上临睡前(避开酉时)及上午任意时段(避开卯时)实施桂枝汤中药足浴;时辰组分别于卯时、酉时实施桂枝汤中药足浴;时辰分方组于卯时采用桂枝汤加桂枝柴胡足浴晨方,酉时采用桂枝汤加白芍龙骨牡蛎足浴晚方。3组均足浴2次/d,连续干预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干预后第4周的PSQI总分、ESS及HAM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在PSQI总分、ESS、HAMA得分方面,时辰分方组低于时辰组、对照组,时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在改善失眠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方面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效果优于常规中药足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 营卫 择时顺势 足浴
下载PDF
试析正常人体的昼夜行为状态——“昼精而夜瞑” 被引量:5
6
作者 齐向华 张洪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9-380,390,共3页
从《内经》睡眠觉醒理论出发,系统论述了正常人体的昼夜行为状态为“昼精而夜瞑”。经过分析归纳认为这种状态是人体广义之神运动的自然体现;是人体是阴阳之气交感作用的结果;狭义之神对“昼精而夜瞑”具有巨大影响。为失眠症的研究打... 从《内经》睡眠觉醒理论出发,系统论述了正常人体的昼夜行为状态为“昼精而夜瞑”。经过分析归纳认为这种状态是人体广义之神运动的自然体现;是人体是阴阳之气交感作用的结果;狭义之神对“昼精而夜瞑”具有巨大影响。为失眠症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状态 广义之神 狭义之神
下载PDF
“营卫和”与《黄帝内经》睡眠理论 被引量:8
7
作者 马佳 樊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5期173-174,共2页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现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固有特征,是人应于天地自然的结果;睡眠生理、病理认识源于阴阳、五脏藏神、经络、营卫气血运行等;提出营卫对睡眠的物质基础、生理机制、觉醒机制及病理机制有着深刻影响,并一直指导后世医家...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现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固有特征,是人应于天地自然的结果;睡眠生理、病理认识源于阴阳、五脏藏神、经络、营卫气血运行等;提出营卫对睡眠的物质基础、生理机制、觉醒机制及病理机制有着深刻影响,并一直指导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天人相应-是睡眠基础,营卫和-寤寐觉醒机制:营卫常-寤寐、卫气阴出阳-觉醒、昼精夜瞑-良好睡眠;睡眠障碍实质是卫气运行异常,邪气厥逆阴,客于五脏六腑,足阳明阴蹻经脉不通、营阴不足,卫气不能从阳入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天人相应 营卫和 黄帝内经 卫气阴出阳 昼精夜瞑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642例证候与证素分析及病机阐释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楠 于成 +3 位作者 邵琳琳 姜肖 秦子茹 丁元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3-917,共5页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的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探究其核心病机,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决策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642例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主诉与症状、证候、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的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探究其核心病机,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决策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642例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主诉与症状、证候、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提取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结果:抑郁障碍共病失眠发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相比于躯体症状(137例,21.34%)、情绪低落(99例,15.42%)两种主诉,睡眠障碍(406例,63.24%)显著较多(P<0.01);证候方面,女性以阴虚热结证为主要证候(173例,40.90%),其次为瘀热扰神证(101例,23.88%);男性以痰热扰心证为主要证候(85例,38.81%);阴虚热结证在男女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上阴虚热结证、痰热扰心证、瘀热扰神证在不同病程分组中均占高比例。病位证素以心(神)(406例,63.24%)、肾(志)(192例,29.91%)为主,病性证素以瘀(431例,67.13%)、热(302例,47.04%)、阴虚(246例,38.32%)、痰(221例,34.42%)为主,气虚(45例,7.01%)、阳虚(12例,1.87%)少见。结论: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病在心肾,损于神志。基本病机责之卫气失常,神机不和。阴虚是共病病理基础之一,痰、瘀、热为主要致病因素。久郁入络,内生诸邪痰浊瘀热蛰伏藏匿于脑络,大脑过敏化的情绪加工与不良记忆反复提取、情境刺激,使得病势缠绵,因加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共病失眠 证候 证素 病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