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格赖斯语用学框架下显义可取消性探究
1
作者 张雷 姚磊 陈玉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8-66,共9页
关于显义是否可以取消,学界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取消”概念的不同解读。通过梳理格赖斯的相关论述,可以认为:无论是明确取消还是语境取消,均是语用学家实施的思维试验,属于理论层面的探究;基础显义和高层显义,均可以取消,原因在于... 关于显义是否可以取消,学界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取消”概念的不同解读。通过梳理格赖斯的相关论述,可以认为:无论是明确取消还是语境取消,均是语用学家实施的思维试验,属于理论层面的探究;基础显义和高层显义,均可以取消,原因在于显义的推定以语境为基础,经历一系列语用推理过程,与原话语逻辑形式在语义内容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显义 高层显义 可取消性 思维实验 语用推理
下载PDF
释解《卖油翁》“显义”与“隐义”
2
作者 王鹏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10期38-39,共2页
欧阳修撰写的《归田录》收录了脍炙人口的《卖油翁》,这篇文章记述的故事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篇由欧阳修撰写富有诸多意蕴的文言文,具有表面的“显义”与背后的“隐义”。探求“显义”与“隐义”的因果联系,然后阐释其背后的意义,能... 欧阳修撰写的《归田录》收录了脍炙人口的《卖油翁》,这篇文章记述的故事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篇由欧阳修撰写富有诸多意蕴的文言文,具有表面的“显义”与背后的“隐义”。探求“显义”与“隐义”的因果联系,然后阐释其背后的意义,能够还原历史情境并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情境 显义 因果联系 欧阳修 文言文 辩证思维 正本清源
下载PDF
显义生成与概念映射 被引量:6
3
作者 项成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0,共7页
从不同概念映射(隐喻映射、转喻映射、隐转喻互动映射)与显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来看,单一对应隐喻是隐喻、转喻连续统的基础;转喻的述谓用法所生成的显义与单一对应隐喻生成的显义类似,都是突显某一与目标概念相关的特点,而转喻的指称用法... 从不同概念映射(隐喻映射、转喻映射、隐转喻互动映射)与显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来看,单一对应隐喻是隐喻、转喻连续统的基础;转喻的述谓用法所生成的显义与单一对应隐喻生成的显义类似,都是突显某一与目标概念相关的特点,而转喻的指称用法生成显义时则必须采取域扩充、或域突显的方法;双重转喻和隐喻、转喻互动生成的显义比较复杂。对于单一使用域突显形式的双重转喻而言,其中两个源域的概念结构保持不变,而对于使用域突显、域扩充的转喻而言,只有第二次转喻映射的源域结构不变;至于隐喻、转喻的互动,我们发现,转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为隐喻的源域、或目标域进行概念扩充、或概念突显;而推导话语的目标显义必须运用这些认知运作,不管是何种互动模式,显义总存在于隐喻的目标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义 概念映射 隐喻 转喻 概念互动
下载PDF
认知观照下的含义、显义区分 被引量:3
4
作者 项成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7,共7页
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来审视含义和显义的区分,以便发现语用和认知研究相互兼容的结合点。探讨了impli-cature和explicature的基本概念及其汉语译法,然后提出概念映射应该列入显义推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Fauconni-er&Turner(1995)的... 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来审视含义和显义的区分,以便发现语用和认知研究相互兼容的结合点。探讨了impli-cature和explicature的基本概念及其汉语译法,然后提出概念映射应该列入显义推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Fauconni-er&Turner(1995)的心理空间理论来解释含义、显义的划分,以及隐喻和转喻在含义、显义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义 隐喻 转喻 概念映射
下载PDF
外显义的发展及不可取消性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红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44-48,共5页
外显义是后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由语义和语用划分的争论向语用发展的趋势。可取消性是格莱斯提出用来判定会话含义的经典标准,部分学者认为它也可用来检验外显义。从意图的角度考察外显义发现,外显义是语言意义和语境意... 外显义是后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由语义和语用划分的争论向语用发展的趋势。可取消性是格莱斯提出用来判定会话含义的经典标准,部分学者认为它也可用来检验外显义。从意图的角度考察外显义发现,外显义是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组合而成的作为说话者意图表达的一个载体,因而可消除的只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推断的可能意图;而说话者的意图是不可取消的,因此蕴含明确意图的外显义是不能被取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义 隐含 交际意图 不可取消性
下载PDF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胜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2,60,共5页
现代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意义都与其构词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对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汉语教学中讲授语素知识所适用的对象、阶段、课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素 显义类型 词汇 汉语教学 合成词语素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中显义生成现象解析
7
作者 卢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语用学理论和会话关联理论中,显义是一个受到热议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和学者对话语显义的概念、特征、生成机制、层级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全面认识话语交际中的显义现象,对于理解话语交际中的解歧、指称指派、自由式充实、... 在语用学理论和会话关联理论中,显义是一个受到热议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和学者对话语显义的概念、特征、生成机制、层级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全面认识话语交际中的显义现象,对于理解话语交际中的解歧、指称指派、自由式充实、概念调整等语言现象意义重大。同时,深刻理解和研究显义,也是理解话语交际中的显谓、配价等概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显义 生成 解析
下载PDF
话语理解中的显义
8
作者 张雅欣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4-96,共3页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和不断深入,话语生成与理解过程中的显义问题已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显义与隐义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有明显区别,有的则认为无明显区别。关联理论认为显义的生成过程不仅包括确定指称、消除歧义,还应包括充...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和不断深入,话语生成与理解过程中的显义问题已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显义与隐义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有明显区别,有的则认为无明显区别。关联理论认为显义的生成过程不仅包括确定指称、消除歧义,还应包括充实这一重要环节,从而将显义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解 显义 命题 关联理论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内涵的显义、隐义和深义
9
作者 侯慧艳 《领导之友》 2017年第21期36-42,共7页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作出简单明了的阐述,这是我党结合治党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为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不偏离方向,必须对"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作出简单明了的阐述,这是我党结合治党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为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不偏离方向,必须对"全面从严治党"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从显义、隐义和深义三个层次逐层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内涵 显义
下载PDF
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63
10
作者 汪立荣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由语言符号导引的意义称为显义,隐藏于语言符号之下的意义称为隐义。不同语言中显义和隐义的分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翻译中需根据语言特性来选择显译和隐译。本文讨论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以符号还是以意义为参照点的问题,并运用框架理论... 由语言符号导引的意义称为显义,隐藏于语言符号之下的意义称为隐义。不同语言中显义和隐义的分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翻译中需根据语言特性来选择显译和隐译。本文讨论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以符号还是以意义为参照点的问题,并运用框架理论探索显义和隐义的认知理据以及显译和隐译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符号 认知框架 默认值 显义隐译
原文传递
可取消性检验对显义的适用性——一项基于语义直觉判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龙根 朱晓真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1,共10页
可取消性检验是格赖斯用以甄别"所言"与"所含"的重要手段。关联论者对格赖斯的意义理论做出了修正,提出以显义概念取代"所言"。显义作为对所言进行语用充实的产物是否具有可取消性,目前学界莫衷一是、尚... 可取消性检验是格赖斯用以甄别"所言"与"所含"的重要手段。关联论者对格赖斯的意义理论做出了修正,提出以显义概念取代"所言"。显义作为对所言进行语用充实的产物是否具有可取消性,目前学界莫衷一是、尚无定论。然而,迄今对该论题的探讨大多倚重理论思辨,鲜见运用实验语言哲学方法开展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并分析了89名英语专业研究生关于显义可否取消之直觉判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语境信息和显义特性均对受试的判断产生影响。语境信息越丰富,受试越易识别话语的显义,显义也更难取消;在给定的语境中,受试对不同类型显义的识解以及对其可取消性的评判也存在差异,显义愈外显,愈加难以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义 可取消性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显义和隐义研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振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中,关联理论的显义和隐义划分法独树一帜。近年来Carston等学者将更多的语用现象也划入显义的范畴,进一步拓宽了显义的范围,并且尝试以临时范畴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解释框架。但是这一做法在理论解释力、显义和...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中,关联理论的显义和隐义划分法独树一帜。近年来Carston等学者将更多的语用现象也划入显义的范畴,进一步拓宽了显义的范围,并且尝试以临时范畴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解释框架。但是这一做法在理论解释力、显义和隐义甄别标准、跨学科整合、研究方法、隐义的可取消性以及语言习得观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文章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将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显义 问题与展望
原文传递
含义、显义、隐义与潜义之辨
13
作者 左思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9,共12页
"含义"(implicature)是语用学的常用术语,格莱斯把它界定为"言所述"(what is said)的对立面。关联理论提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斯珀波和威尔逊另立一类"显义"(explicature),主张它不是含义,而是直显交际的... "含义"(implicature)是语用学的常用术语,格莱斯把它界定为"言所述"(what is said)的对立面。关联理论提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斯珀波和威尔逊另立一类"显义"(explicature),主张它不是含义,而是直显交际的产物,其作用是给言者说出的意义尚不完备的逻辑式予以"丰义"(enrichment),使逻辑式成为真正的命题。巴赫主张在显义之外另立一类"隐义"(impliciture),它介于显义和含义之间,隐寓在言所述之中,又超出了言所述。然而,显义或隐义毕竟不是言者直说的意义,因此它们和含义都应该像芭比做的那样归为欧斯曼所界定的"潜义"(implicitness)范畴。总之,潜义就是"言所含"(what is implicated),它是意义推导的结果,或可在一定条件下取消。相比之下,言所述只应包括言者直说的话。如果非要让步,至多再勉强包括那些有限的、得到句法规则支持或者句法和话语规则共同支持的、不会造成歧解的零形式句法成分或句法成分省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所述 言所含 显义
原文传递
从格赖斯循环到显含义之争——语义—语用分水岭问题
14
作者 侯国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7,共8页
本文试图梳理和厘清经典和焦点的语义—语用界面问题。首先讨论了林林种种的意义问题和格赖斯循环问题,讨论了意义的三分:显义、半隐义和含义及其差别。文章以and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关于言说和含义的争论,关于显义、半隐义和含义的争论,... 本文试图梳理和厘清经典和焦点的语义—语用界面问题。首先讨论了林林种种的意义问题和格赖斯循环问题,讨论了意义的三分:显义、半隐义和含义及其差别。文章以and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关于言说和含义的争论,关于显义、半隐义和含义的争论,关于真值条件是否或多大程度受到了语用侵入,着重介绍了关联论者的显义观、Bach的半隐义观、Levinson的新格赖斯会话含义观以及语用学局外人士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界面 言说 显义 语用侵入
下载PDF
作为社会叙事“显义”的意识形态——詹姆逊理论中“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
15
作者 苏仲乐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的理论构成当中,"历史""总体性"和"意识形态"这几个相互勾连的概念构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丛,并在其理论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性位置,为其整个理论配... 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的理论构成当中,"历史""总体性"和"意识形态"这几个相互勾连的概念构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丛,并在其理论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性位置,为其整个理论配置奠定了基础。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义 詹姆逊 文本研究 弗里德 经典马克思主 形态素 社会位置 伊格尔顿 叙事结构 正确与错误
原文传递
条件句的强化与显义学说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振荣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7,共12页
一个条件句被理解为双向条件句的现象,文献称为条件句的强化。本文介绍了两种解释条件句强化义是如何产生广义会话寓义理论的,并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本文又介绍了基于情景论的条件句语义学。我们认为,结合情景论和关联论的显义学说,可... 一个条件句被理解为双向条件句的现象,文献称为条件句的强化。本文介绍了两种解释条件句强化义是如何产生广义会话寓义理论的,并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本文又介绍了基于情景论的条件句语义学。我们认为,结合情景论和关联论的显义学说,可以为条件句的强化提供一个较合理的解释,条件句强化应该是显义的现象而非寓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论 会话寓 情景论 条件句 条件句强化 显义
原文传递
“不太”的意义、功能与演变
17
作者 李欣 王海峰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本文以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了“不太”的语义语用功能和演变过程,发现“不太1”主要表低程度义和主观限量功能,“不太2”主要表否定义和委婉否定功能,但二者并非互无关系的“同形异构”格式,而是有着内在的语义逻辑关... 本文以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了“不太”的语义语用功能和演变过程,发现“不太1”主要表低程度义和主观限量功能,“不太2”主要表否定义和委婉否定功能,但二者并非互无关系的“同形异构”格式,而是有着内在的语义逻辑关联和历时演变顺序。现代汉语中的“不太”是一个由“不[太X]”重新分析为“不太[X]”而产生的跨层结构,至清代晚期成为较为凝固的委婉否定格式,其演变动因主要在于适量准则和礼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太” 显义刻画 主观限量 委婉否定 历时演变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域下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中隐义显译的研究
18
作者 胡佳杰 文炳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11期74-75,共2页
莫言的《檀香刑》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广受好评,与译者葛浩文采取的隐义显译法密不可分。基于框架理论视域,通过对比《檀香刑》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该研究发现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对以下五种隐含信息进行了显化处理:语义角色、文化、情感、逻... 莫言的《檀香刑》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广受好评,与译者葛浩文采取的隐义显译法密不可分。基于框架理论视域,通过对比《檀香刑》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该研究发现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对以下五种隐含信息进行了显化处理:语义角色、文化、情感、逻辑关系和范畴。在英译本中,葛浩文之所以采取隐义显译法主要是为了传达理解、避免误解。因此,译文能否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并避免误解的产生是衡量隐义显译这一策略是否有效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葛浩文 檀香刑
下载PDF
框架语义学视域下汉译英中隐义显译的研究
19
作者 贺龙会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7期215-216,共2页
该文在框架语义学的视域下,分析了汉译英中存在的隐义显译的情况,并对其加以分类,在显示框架语义学强大解释力的同时,也以期为翻译中语言符号显、隐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框架语 汉译英
下载PDF
显性化和隐性化之新分类:级阶性和绝对性
20
作者 唐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1-66,共6页
显化概念一般被理解为表达出原本隐含于源语篇中的信息,在翻译研究受到关注。但显化概念因研究方法不同而异,如基于话语和基于传统的编码/推理之分的显性概念,不同研究难以比较。基于关联理论,可以提出基于显义/含意的级阶性显性化/隐... 显化概念一般被理解为表达出原本隐含于源语篇中的信息,在翻译研究受到关注。但显化概念因研究方法不同而异,如基于话语和基于传统的编码/推理之分的显性概念,不同研究难以比较。基于关联理论,可以提出基于显义/含意的级阶性显性化/隐性化这一分类法,以更好地解释显性化/隐性化现象,也可能在未来研究中融合所有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化 隐性化 关联理论 显义 含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