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沈欢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针对30具60侧正常成人尸头颅标本展开解剖操作。在对手术进行模拟条件下展开手术入路,于头架上方针对尸头侧保持侧卧位展开固定操作,合理完成乳突后横(纵)切口制作,将骨...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针对30具60侧正常成人尸头颅标本展开解剖操作。在对手术进行模拟条件下展开手术入路,于头架上方针对尸头侧保持侧卧位展开固定操作,合理完成乳突后横(纵)切口制作,将骨窗合理切开,控制2.5cm^3.0cm,将硬脑膜切开。针对岩裂-桥脑裂在分开前后,对于手术野显露范围变化加以测量,针对面听、三叉以及舌咽神经入脑干位置暴露情况加以了解;在光学显微镜引导下,对岩裂以及小脑桥脑裂上下支进行解剖;之后针对桥脑裂上下支、岩裂、小脑动脉、岩静脉、面听、三叉等展开测量以及摄片操作。结果通过此手术入路,对于向上直至天幕前侧缘、向下直至枕骨大孔颈静脉结节、向内侧直至中脑以及桥脑侧方解剖结构均可以充分显露。对于小脑角区显露部分进行观察,主要体现为小脑上中下神经血管复合体以及岩静脉。在分离前后,岩裂-桥脑裂距离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经典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此入路方法进行干预,可以进行有效补充以及扩大,呈现出脑损伤小以及切口小的优点,对于小脑自然间隙可以充分利用,对于小脑可以做到不牵拉以及将小脑牵拉有效减少,能够将操作空间特点显著增加,其对于颅神经疾病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治疗以及在切除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方面表现出对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岩裂 桥脑裂 显微解剖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