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至岩斜区的相关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贞伟 佟小光 +2 位作者 黄楹 杨玉山 姚鑫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通过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至岩斜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探索2种入路的适用范围,为临床上岩斜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10具(20侧1完整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颢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目的通过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至岩斜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探索2种入路的适用范围,为临床上岩斜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10具(20侧1完整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颢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观察岩斜区颅神经、血管的走行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明确2种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结果滑车神经自后床突后外方(15.72±3.81)mm处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在幕中潜行约(6.82±1.81)mm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小脑幕剪开后显露的上界平后床突、后交通动脉水平,下界平岩骨嵴范围内的病变。岩骨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后部的距离约(10.48±0.42)mm,Trautman三角区的面积平均为(243.5±26.1)mm2。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可显露上达海绵窦后部、Meckel’s腔、鞍背,内至对侧斜坡,下至桥延沟及延髓腹侧的上段。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主要适用于上、中斜坡及岩骨尖的病变,对下岩斜区暴露不良,手术中需要上抬颞叶,可能会损伤Labbe静脉。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适用于上、中、下斜坡和岩骨尖的病变,较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具有牵拉脑组织轻、显露广的优点,但是术中创伤重及操作时间长,可能会引起听力障碍及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岩骨斜坡区 显微解剖研究
原文传递
人体调控之门的探与测——基于现代解剖学和古典针灸学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龙祥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人体存在一套精密的调控系统,中西医从不同路径进行了探索,现代解剖学发现的调控节点称作“门”,古典针灸学则命名为“输”,双方的发现既有重合又有互补,彼此间的互惠对话将有助于拼合出一幅更完整、更准确的人体调控系统开关图,而开展... 人体存在一套精密的调控系统,中西医从不同路径进行了探索,现代解剖学发现的调控节点称作“门”,古典针灸学则命名为“输”,双方的发现既有重合又有互补,彼此间的互惠对话将有助于拼合出一幅更完整、更准确的人体调控系统开关图,而开展有效对话的前提在于对中西医关于人体调控系统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上编出相关概念辨析与汇通的词典,并进一步对双方“门”“输”结构的探寻过程、检测方法及调控方式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比较,找准各自的优势与短板,提出操作性强的合作攻关的方案,为观察视角呈最大互补关系的中西医在理论底层实现最有意义的沟通探出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调控系统 神经血管束 神经血管门 门-蒂结构 输穴实体结构 显微解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