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背显微淋巴造影术的体会
1
作者 张新梅 《哈尔滨医药》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1930年montevio报导了淋巴结穿刺造影,1952年由kinmouth用穿刺表浅淋巴管造影成功,我国于1958年由上海华山医院首开展此项手术。早些年一般在肉眼下操作,但淋巴管极细且管壁脆薄易破,有一定的失败率。1972年kimotn概述了在手术显微镜下... 1930年montevio报导了淋巴结穿刺造影,1952年由kinmouth用穿刺表浅淋巴管造影成功,我国于1958年由上海华山医院首开展此项手术。早些年一般在肉眼下操作,但淋巴管极细且管壁脆薄易破,有一定的失败率。1972年kimotn概述了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淋巴管造影的方法。我们于1982年对35例乳糜尿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单侧足背淋巴管穿刺造影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侧屈膝90°,足背平行手术台。用常规消毒皮肤及铺消毒巾,在1~2趾间应下注射淋巴管染色剂(美兰2ml+1%普普卡因2ml混合液)0.5~1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 淋巴结造影 显微造影
下载PDF
灌注造影显微CT三维重建研究骨痂微血管新生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洪鹏 宋祥胜 +5 位作者 周晓中 顾军 张戈 余昶 秦岭 董启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灌注造影显微CT(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在研究大鼠骨折愈合时骨痂微血管变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制作标准的右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术后1、2、3... 目的探讨灌注造影显微CT(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在研究大鼠骨折愈合时骨痂微血管变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制作标准的右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术后1、2、3、4、8周处死大鼠。实验组大鼠行腹主动脉远端血管造影后,使用MicroCT断层扫描标本,并选取同一兴趣区测定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和血管平均直径。对照组骨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在术后第3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96.00±20.33)mm3和(6.70±0.74)%;而血管直径在第4周显著增加,为(109.00±12.15)μm(P〈0.05)。对照组显示VEGF和VEGFR-2的表达在术后第2周明显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3.40±9.17和51.80±4.24(P〈0.05)。结论灌注造影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可无创提供直观的高分辨率三维微血管像,并精确定量微血管量与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造影CT 灌注造影 血管形成 骨折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