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直接压片镜检早发现真菌性肺炎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慧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392-5392,共1页
关键词 肺炎/诊断/并发症 真菌病/诊断/并发症 痰/微生物学 显微镜检查/方法
下载PDF
葛根素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内LPO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茹 成红学 +2 位作者 吴海琴 郭荷娜 王虎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表达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2h、12h、24h给予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荧光探针乙...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表达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2h、12h、24h给予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荧光探针乙酰乙酸盐-2,7-二氯氢化荧光素(2,7-dichlorofluorescindiacetate,D-399)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活体脑片细胞内LPO含量的变化。结果:2h和12h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h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无统计学差异;缺血2h组梗死侧皮质、纹状体区LPO含量增加,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24h组最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皮质和纹状体区荧光强度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后早期即出现脂质过氧化损伤,随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应用葛根素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过氧化脂质类/分析 @葛根素 显微镜检查 共焦/方法
下载PDF
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的自发荧光表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迁 贾亚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的自发荧光(AF)表现。方法42例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患者60只眼纳人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全景眼底视网膜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应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Ⅱ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 目的观察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的自发荧光(AF)表现。方法42例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患者60只眼纳人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全景眼底视网膜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应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Ⅱ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NIA)及脂褐质相关自发荧光(FAF)检查,分别采用波长为795、488nm的激光激发成像。记录9张/s,由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Ⅱ自动合成高分辨影像视野为55°,像素为822×768的最终AF像。将AF像是否可见眼底血管及相关视网膜组织成像的影像判断为有、无价值AF像。病变区域是否出现符合正常血管和视网膜组织的荧光表现判断为正常、异常荧光。通过与图像背景灰度比较,将异常荧光分级为无荧光、弱荧光和强荧光,观察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的AF表现。对比分析NIA和FAF检查AF像均呈异常荧光表现者的异常荧光分级的一致性。结果60只眼中,获取有价值AF像者53只眼,占88.33%;获取无价值AF像者7只眼,占11.67%。NIA检查显示,获取有价值AF像的53只眼中正常荧光28只眼,占52.83%;呈片状、圆点斑状、条带状异常荧光25只眼,占47.17%。FAF检查显示,获取有价值AF像的53只眼中正常荧光2只眼,占3.77%;呈片状或与色素分布较为一致或沿血管分布的异常荧光51只眼,占96.23%。两种检查均呈异常荧光表现的25只眼中,异常荧光分级一致者18只眼,占72.00%;异常荧光分级不一致者7只眼,占28.00%。结论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AF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类/诊断应用 脂褐素/分析 显微镜检查 共焦/方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色素上皮 眼/代谢
原文传递
正常人后极部自发荧光分布定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彭锡嘉 苏兰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后极部自发荧光(AF)的分布特点。方法在我院眼科门诊行眼底检查的正常健康者78名15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HRA2对所有受检者行AF检查,获取后极部AF平均图像。应用Digimizer3.7.1.0图像分析系统进...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后极部自发荧光(AF)的分布特点。方法在我院眼科门诊行眼底检查的正常健康者78名15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HRA2对所有受检者行AF检查,获取后极部AF平均图像。应用Digimizer3.7.1.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长度定标,以凹部为圆心,做半径为175、750、1250、2750μm的同心圆,将黄斑区分为中心小凹、中心凹、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除中心小凹外,用夹角为90。的2条放射线将各区进一步分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4个象限。测定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及视盘的AF荧光强度。同时,以凹部为原点,分别测定中心小凹垂直、水平方向的AF荧光强度。对比分析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和黄斑各分区不同年龄、性别及眼别之间的AF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视盘、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AF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648,P〈0.01)。中心小凹垂直方向AF呈“V”型分布,水平方向AF呈倾斜“M”型分布。不同年龄组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AF,中心小凹,旁中心凹下方、颞侧、中心凹周围区上方、下方、颞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眼别间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AF荧光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黄斑区各分区4个象限AF荧光强度比较,中心小凹,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及中心凹周围区颞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区象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黄斑中心小凹、中心凹、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AF分布不均;AF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不同跟别间AF分布对称;不同性别间AF分布可能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类/诊断应用 脂褐素/分析 显微镜检查 共焦/方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 辅助 色素上皮 眼/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