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下载PDF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显性雄性核不育 RAPD标记
下载PDF
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不同器官的蛋白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门淑珍 刘博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关键词 小麦 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 不育 不育基因 蛋白质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4
作者 陈卫江 席代汶 易冬莲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2,共2页
本研究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行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支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兄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 本研究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行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支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兄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低芥酸“三系”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育 恢复系 纯合二型系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5
作者 陈卫江 席代汶 易冬莲 《作物研究》 1995年第S1期55-57,共3页
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交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兄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 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交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兄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低芥酸“三系”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育 恢复系 纯合二型系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酯酶同功酶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南中 李丙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69-73,共5页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一种自然突变株,通过对可育株、不育株及珍A不育系的雄芯,雌芯及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功酶进行一系列的比较研究,找出了酯酶同功酶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萍乡核不育水稻”可育株与不育株...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一种自然突变株,通过对可育株、不育株及珍A不育系的雄芯,雌芯及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功酶进行一系列的比较研究,找出了酯酶同功酶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萍乡核不育水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雄芯酯酶同功酶有明显的差异,还发现雌芯的酯酶同功酶尚无差异,功能叶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育 水稻 酯酶同功酶 雄芯 雌芯
下载PDF
毕生心血育谷种─—记首次发现谷子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胡洪凯研究员
7
作者 曲维东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1997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育 首次发现 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谷子 显性核不基因 杂种优势利用 基因互作 恢复源 人工授粉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用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蓝色种子标记培育显性雄性核不育品系
8
作者 N·Tian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硬粒小麦 普通小麦 蓝色种子标记 显性雄性核不育品系
下载PDF
显性雄性核不育小麦不育株与近等基因系可育株不同器官的蛋白质比较研究
9
作者 门淑珍 刘博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3期193-193,共1页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育 近等基因系 不育 不同器官 蛋白质组成 酸性蛋白质 太谷核不小麦 中国科学院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显波 田志宏 +3 位作者 邓则勤 郑家团 林成豹 唐江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无花粉型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亚麻可育、不育花蕾mRNA差异表达研究及差异片段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斯钦巴特尔 李强 +3 位作者 张辉 哈斯阿古拉 贾霄云 高凤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70,共4页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系分离出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为材料,对可育、不育花蕾中基因差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获得了7个阳性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并对它们进行测序和BLAST分...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系分离出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为材料,对可育、不育花蕾中基因差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获得了7个阳性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并对它们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最后确定了3个候选基因片段G-E07-100、G-E07-830和G-E07-3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E07-100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的GTP-结合蛋白基因部分序列高度(90%)同源;G-E07-830与梨(Pyrus pyrifolia)的β-木糖苷酶基因高度同源(80%),并且还包含1个糖基水解酶家族C-末端的保守结构域;G-E07-330与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LuP12025D10 cDNA高度(89%)同源。进一步的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3个候选基因均在不育花蕾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显性雄性核不育 MRNA差异显示 NORTHERN杂交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泽茂 谢小芳 +5 位作者 黄显波 王丰青 童治军 段远霖 兰涛 吴为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5-620,共6页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和连锁分析,将SMS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个INDEL标记ZM30和ZM9之间,约99 kb的区间内。该结果为克隆SMS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广恢品系T053的筛选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卫江 席代汶 易冬莲 《作物研究》 1995年第S1期58-61,共4页
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系统比较研究中.成功地筛选出一份对显性、隐性及胞质雄性不育三大不育类型均为全恢的广恢品系T053.根据T053对三种不育类型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其广恢效应起因于对三种不育类型特有恢复基因的聚合... 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系统比较研究中.成功地筛选出一份对显性、隐性及胞质雄性不育三大不育类型均为全恢的广恢品系T053.根据T053对三种不育类型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其广恢效应起因于对三种不育类型特有恢复基因的聚合,并概述了T053的来源、特征及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显性雄性核不育 隐性雄性核不 广恢性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小麦Tal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焕英 张宪营 +2 位作者 谷良治 陆莉 王奉之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利用Ta1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创立了Ta1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通过多个优异亲本的复合杂交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经C4~ 6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轮选后代的逆境与非逆境环境的交替选择 ,使基因广泛交流和重组 ,实现了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 利用Ta1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创立了Ta1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通过多个优异亲本的复合杂交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经C4~ 6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轮选后代的逆境与非逆境环境的交替选择 ,使基因广泛交流和重组 ,实现了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效基因的相互累加。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基因型 ,育成了一批遗传基础丰富 ,背景广阔 ,具有多抗、节水、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新品种和苗头品系 ,为抗逆性小麦育种开辟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交替选择 种技术 Tal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植物
下载PDF
“轮抗”小麦抗穗上发芽
15
《河北农业》 1995年第5期16-16,共1页
“轮抗”小麦抗穗上发芽今年麦收前北京连续阴天多雨,不少主栽品种发生穗上发芽,使今年秋播用种成为一大问题。然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轮抗6号”和“轮抗7号”却未发生上述情况,京、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淮南、... “轮抗”小麦抗穗上发芽今年麦收前北京连续阴天多雨,不少主栽品种发生穗上发芽,使今年秋播用种成为一大问题。然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轮抗6号”和“轮抗7号”却未发生上述情况,京、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淮南、苏北等地区种植的“轮抗”号小麦也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上发芽 显性雄性核不育 轮回选择 中国农科院 品种审定 抗逆能力 安徽淮南 地区种植 干热风
下载PDF
早熟高产面包用小麦──“轮综51”和“轮综52”
16
《河北农业》 1996年第3期28-28,共1页
早熟高产面包用小麦──“轮综51”和“轮综5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邓景扬和黄泳沂研究员,首次成功地利用太各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经轮回选择培育出的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轮综51”和“轮综52”,日前通... 早熟高产面包用小麦──“轮综51”和“轮综5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邓景扬和黄泳沂研究员,首次成功地利用太各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经轮回选择培育出的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轮综51”和“轮综52”,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轮综51”和“轮综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用小麦 早熟高产 显性雄性核不育 小麦品系 轮回选择 优质小麦 作物 开发利用 冬小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新中国世界第一(1──16)
17
《党史文汇》 1999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院 无籽西瓜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显性雄性核不育 真丝人造血管 胃癌细胞株 再生植株 地磁测量 穿壁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