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酯型显色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1
作者 刘玉明 《河南化工》 CAS 2010年第16期56-57,共2页
研究了水杨酸酯树脂的多价金属盐显色材料及分散液的制法,并对生产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杨酸酯树脂 显色材料 开发 生产
下载PDF
新型光致显色材料生产技术
2
《中国科技产业》 2004年第3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光致显色材料 生产技术 稀土离子 激活剂 使用寿命
下载PDF
浅谈无碳复写显色材料的产业化开发
3
作者 刘玉明 《安徽化工》 CAS 2010年第5期43-45,共3页
经过四年攻关,无碳复写显色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完成了小试技术开发、中试放大研究,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了产业化建设,形成年产3500吨的生产规模。详细论述了从产品方案设计、技术研究到形成规模生产的产业化历... 经过四年攻关,无碳复写显色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完成了小试技术开发、中试放大研究,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了产业化建设,形成年产3500吨的生产规模。详细论述了从产品方案设计、技术研究到形成规模生产的产业化历程。产品经多家用户使用,认为其质量已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复写 显色材料 产业化
下载PDF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直读显色检测养殖水中的孔雀石绿 被引量:3
4
作者 赖姝毓 王鼎南 +3 位作者 宋健 张宜明 庞林江 柴婷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46-1753,共8页
为了建立孔雀石绿(MG)快速直读显色检测与半定量方法,本试验基于溶胶-凝胶法首次制备了碘酸钾@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将其打印在薄层色谱(TLC)条带上隐性孔雀石绿(LMG)的比移值(Rf)处形成自显色区,辅以显色支持液,并结合Iamge J软件对... 为了建立孔雀石绿(MG)快速直读显色检测与半定量方法,本试验基于溶胶-凝胶法首次制备了碘酸钾@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将其打印在薄层色谱(TLC)条带上隐性孔雀石绿(LMG)的比移值(Rf)处形成自显色区,辅以显色支持液,并结合Iamge J软件对显色后的条带进行分析。针对实际样品检测时,先将MG全量还原成无色的LMG,再进行显色分析。结果表明,显色条带颜色深浅度与MG浓度之间存在明确的线性关系(R2=0.99),即可用肉眼直接判断,实现了养殖水体中MG总量的直读显色半定量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160μg·L^-1,肉眼识别检出限为1.6μg·L^-1。同时,液相-质谱法证实显色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本研究结果为MG快速检测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为研究其他三苯甲烷类染料的直读显色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显色材料 薄层层析 直读显色 快速检测 孔雀石绿(MG)
下载PDF
温度液晶显色材料
5
《科技开发动态》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温度液晶显色材料 液晶色带图 应用 温度显示装置 温度传感器
原文传递
聚苯胺导电膜电致变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夏都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9-672,共4页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电致变色反应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显色反应机理,并确定HClO4为最佳掺杂剂。当施加-0.2~0.8V电压时,实现了黄-绿-蓝色的可逆电致变色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致变色机量 导电膜 电致显色材料
下载PDF
Realization of a novel Ag/SnO_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ith microscopic fiber-like structure
7
作者 Chen Lawson Liu Weili Tian Hu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3年第3期66-71,75,共7页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fiber-like arrangement of reinforcing particles SnO2 paralleling to the direction of current is propitious to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fiber-like arrangement of reinforcing particles SnO2 paralleling to the direction of current is propitious to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e proposed and reported a novel precursor route used to prepare Ag/Sn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ith fiber- like arrangement of reinforcing nanoparticles.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fiber-like arrangement of rein- forcing nanoparticles in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as also discussed.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 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ptical microscope (OM),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MHV2000 microhardness test, and double bridge tester.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s-prepared Ag/Sn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ith fiber-like arrangement of reinforcing nanoparticles exhibits a high elongation of 24 %, a particularly low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2.08 μΩ. cm, and low arcing energy, and thus has considerable technical,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like NANOPARTICLES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PRECURSOR AG/SN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