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晋代吴方言的齿音声母
1
作者 王素敏 刘宏川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是分立的,徐邈的精组与庄组之间尚未完全分离。用同时期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齿音做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移 晋代吴方言 声母 齿音
下载PDF
晋代吴方言的唇音声母——基于民族语言融合的视角
2
作者 王素敏 钟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78-84,共7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徐邈音注与《字林》音注,考察晋代唇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唇音博组与...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徐邈音注与《字林》音注,考察晋代唇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唇音博组与方组是不分立的,徐邈的博组与方组已经开始分化。用同时期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唇音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永嘉之乱以来,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吴方音的浸染;江左语言呈现出一种以北语为基础且杂有吴音特点的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语言融合 晋代吴方言 唇音
下载PDF
晋代吴方言的阳声韵类与南北朝民族迁移及其语音变迁
3
作者 王素敏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徐邈的阳声韵音注与《切韵》韵目下吕静的小注反映的语音状况,得出4处南异于北的语...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徐邈的阳声韵音注与《切韵》韵目下吕静的小注反映的语音状况,得出4处南异于北的语音特征;比较徐邈音与吴郡文人顾野王《玉篇》音,4处语音特征当中,3处是完全吻合的,吻合度达75%。可以认为,由于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南迁,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移 语音变迁 晋代吴方言 阳声韵类
下载PDF
晋代吴方言中鱼、虞、模之间的关系
4
作者 王素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9-62,共4页
《释文》录存的"众家别读",是研究魏晋六朝时期各地方音的资料库。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鱼部的情况。用晋代诗歌押韵材料作进一步证明。认为晋代吴方言中鱼、虞、模三韵截然划分且此三韵的韵腹相... 《释文》录存的"众家别读",是研究魏晋六朝时期各地方音的资料库。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鱼部的情况。用晋代诗歌押韵材料作进一步证明。认为晋代吴方言中鱼、虞、模三韵截然划分且此三韵的韵腹相异,韵头也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林》音注 徐邈音注 晋代吴方言 鱼、虞、模
下载PDF
永嘉之乱引起的南北朝语音变迁——以晋代吴方言中舌音声母为例
5
作者 王素敏 钟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85-90,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形容当时的语言状况为“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舌音声母的情况,可以看出《字林》的舌音端组与知组是分立的;...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形容当时的语言状况为“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舌音声母的情况,可以看出《字林》的舌音端组与知组是分立的;徐邈的端类、知类不区别,透类、彻类不区别,定类、澄类正在分化。用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舌音作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之乱 语音变迁 晋代吴方言 舌音
下载PDF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引起的语音变迁——以晋代吴方言中的鱼部字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素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7-221,共5页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鱼部的情况。认为晋代吴方言古鱼部与古侯...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鱼部的情况。认为晋代吴方言古鱼部与古侯部整体呈分立的状态,但唇、牙喉音的古鱼部的虞韵字与古侯部的虞韵字有合流的趋势。用晋代诗歌押韵材料作进一步证明。认为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语音变迁 晋代吴方言 古鱼部 古侯部
原文传递
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引起的语音变迁——以晋代吴方言的韵母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素敏 彭小乐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徐邈音与《切韵》韵目下吕静的小注反映的语音状况,得出11处南异于北的...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徐邈音与《切韵》韵目下吕静的小注反映的语音状况,得出11处南异于北的语音特征;比较徐邈音与吴郡文人顾野王《玉篇》音,11处语音特征当中,有9处是吻合的,吻合度达82%。可以认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移 语音变迁 晋代吴方言 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