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以来山西水利社会中的宗族——以晋水流域北大寺武氏宗族为中心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俊峰 武丽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北大寺武氏宗族进入晋水流域的时间大约在明初,其依据是族谱记载和族人口耳相传的"大槐树移民"传说。以嘉庆十六年武氏宗祠的修建为标志,武氏族人基本完成了宗族实体建构。从武氏族人历代发展来看,是一个耕读为主的宗族。作... 北大寺武氏宗族进入晋水流域的时间大约在明初,其依据是族谱记载和族人口耳相传的"大槐树移民"传说。以嘉庆十六年武氏宗祠的修建为标志,武氏族人基本完成了宗族实体建构。从武氏族人历代发展来看,是一个耕读为主的宗族。作为晋祠泉四河之一的陆堡河之水利开发,则早在唐宋时代即已兴盛。明清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中期的土改时期,陆堡河水利资源长期为武氏一族所控制。新中国成立后,陆堡河水利权收归政府委派的专门机构管理,武氏宗族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日益衰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复兴。复兴后的武氏宗族,不再拥有对水的控制权。在宗族火热复兴的浪潮中,晋水却悄然断流。断流的不仅仅是晋水,也是宗族与水利结合关系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晋水流域 武氏宗族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一脉泉随天地老——晋水流域水神祭祀类文化景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小棣 沈旸 肖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28,共4页
历史源远的晋水早在《水经注》中即有详述,她哺育了流域内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十分独特的以水为中心的祭祀建筑形式及水神信仰体系。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作为仁道的象征,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世代吟诵,在这种集体崇拜的意识心理下所产生的... 历史源远的晋水早在《水经注》中即有详述,她哺育了流域内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十分独特的以水为中心的祭祀建筑形式及水神信仰体系。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作为仁道的象征,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世代吟诵,在这种集体崇拜的意识心理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水神祭祀建筑则成为晋水流域社会文化的空间表征与物质体现。结合晋水流域水神祭祀建筑演化进程的社会背景,揭示其体系构成及空间表达规律,为该区域的文化景观保护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晋水流域 水神祭祀 文化景观 体系构成 空间表达
下载PDF
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行龙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从考察晋水流域水利开发的历史人手,探讨晋水流域从国家赐封到地方“臆造”的各种神灵创造的过程与祭祀活动。从国家赐封的唐叔虞、圣母,到地方社会创造的水母娘娘、张郎,以及代表不同村庄共同体利益的王杰士、杨氏父子等,构成了晋... 本文从考察晋水流域水利开发的历史人手,探讨晋水流域从国家赐封到地方“臆造”的各种神灵创造的过程与祭祀活动。从国家赐封的唐叔虞、圣母,到地方社会创造的水母娘娘、张郎,以及代表不同村庄共同体利益的王杰士、杨氏父子等,构成了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重要的是,在不同水神崇拜和水利祭祀活动的背后,蕴涵着不同水利共同体、尤其是不同村庄的现实利益,甚至是不同水利共同体为争夺有限水资源的激烈争夺与冲突,而这种冲突又是明清以来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表征。只有将晋水流域水利祭祀系统纳入整个中国社会的总体变迁趋势中进行考察,才有可能揭示祭祀背后丰富的历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水流域 水利祭祀 中国 水利开发 社会状况
下载PDF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环境与灾害——以“峪水为灾”为中心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行龙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0,共11页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人口增长、资源紧张、开发无度、环境恶化、灾害(尤其是峪水灾害)频仍,山西省城太原南郊著名的晋祠泉水10年前已彻底断流,晋水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环境的演变虽然“时过境迁”,但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关键词 晋水流域 自然环境 灾害 田野考察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之水案与乡村社会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俊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以明清以来晋水流域大量水案为线索 ,探讨了国家与地方社会各方力量对乡村水权控制与争夺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进而提出了晋水流域以水为中心的社会运行模式。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晋水流域 水案 乡村社会 水权控制 社会运行模式
下载PDF
明清晋水流域水母信仰及水母祭祀圈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晓娜 郭岩 李永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9-42,共4页
形成于宋金时期的晋水流域水母信仰在明清两代达到大盛,并借助神亲链形成了水母祭祀圈。这与当时晋水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人口增长,以及造纸业发展导致的用水紧张、村际关系恶化有密切联系。水母信仰同以张郎为例的个体村落水神信仰大异... 形成于宋金时期的晋水流域水母信仰在明清两代达到大盛,并借助神亲链形成了水母祭祀圈。这与当时晋水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人口增长,以及造纸业发展导致的用水紧张、村际关系恶化有密切联系。水母信仰同以张郎为例的个体村落水神信仰大异其趣,后者发挥的作用多是证明自身水权的合法性,目的是争夺水权;而水母信仰更大的作用是协调村际用水矛盾,维系、整合整个晋水流域。水母信仰覆盖整个晋水流域,并借助神亲链发展成为了祭祀圈,成为晋水流域一种文化认同,对和谐村际关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水流域 神亲链 水母信仰 祭祀圈 村际关系
下载PDF
文化的水与嬗变的社会——读行龙新著《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
7
作者 邓宏琴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88,共3页
区域社会史的研究,需要把握区域发展的内在脉络。行龙教授新著《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正是把握住了"水"这一至关山西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主线展开论述。作者坚持走向田野与社会这一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结合由田野中得来的历... 区域社会史的研究,需要把握区域发展的内在脉络。行龙教授新著《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正是把握住了"水"这一至关山西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主线展开论述。作者坚持走向田野与社会这一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结合由田野中得来的历史感悟与地方文献,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全面阐释作为"文化"的水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示了水对于区域社会的丰富意义,推动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水流域 水利社会
下载PDF
明清时期晋水流域水利运行机制初探
8
作者 路启运 《收藏》 2022年第10期0258-0260,共3页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由于山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在山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探讨的晋水流域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梳理晋水的利用方式,如灌溉、磨碾、洗纸等,进一步探讨晋水的使用规则,实现明清时期以晋水为代表...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由于山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在山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探讨的晋水流域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梳理晋水的利用方式,如灌溉、磨碾、洗纸等,进一步探讨晋水的使用规则,实现明清时期以晋水为代表的水利社会水资源利用若干问题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水流域 水利社会
下载PDF
清代山西晋水流域的乡村地权与水利——以乾隆四十二年古城营《九渠地亩册》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英泽 张力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4,共20页
在灌溉农业区,地权与水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以往的研究者或是从水权角度出发,关注水权与地权的合一、分离;或是从地权角度出发,考察地权集中、分散和水利共同体的解体,未能从水利灌溉的角度深入考察地权分配。同样,历史时期... 在灌溉农业区,地权与水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以往的研究者或是从水权角度出发,关注水权与地权的合一、分离;或是从地权角度出发,考察地权集中、分散和水利共同体的解体,未能从水利灌溉的角度深入考察地权分配。同样,历史时期北方鱼鳞册地权研究,也缺乏水利灌溉的视角。而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古城营村《九渠地亩册》正好提供了从水利灌溉角度理解地权分配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晋水流域 鱼鳞册 地权 水利
原文传递
龙天与圣母:晋水流域民间信仰的在场与城乡关系
10
作者 沈旸 周小棣 高婷 《建筑史》 2015年第1期11-23,共13页
明清太原县城位于晋阳古城基址上,著名的晋祠便位于其境内,其民间信仰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晋水流域的两大信仰——龙天与圣母的考察,藉由呈现围绕祠庙展开的信仰活动,揭示迎神活动的内在联系与象征意义,纠正以往学术界关于晋祠... 明清太原县城位于晋阳古城基址上,著名的晋祠便位于其境内,其民间信仰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晋水流域的两大信仰——龙天与圣母的考察,藉由呈现围绕祠庙展开的信仰活动,揭示迎神活动的内在联系与象征意义,纠正以往学术界关于晋祠'圣母出行'仪式是以单一的圣母崇拜为主导的认识误区。进而完成明清太原县民间信仰体系是以太原县城龙天庙及晋祠为两个中心场所的模式构建,并说明太原县城作为明清县级地方文化信仰中心与地方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水流域 民间信仰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寻味闽南古村落
11
作者 程新兵 《乡镇论坛》 2022年第33期42-43,共2页
福建多古村,尤以闽南古村落为最。客居闽南多年,屡屡偶遇古村落,无论是隐藏在崇山峻岭间,还是祖露在浩渺大海边,那些古村落是现代生活气息的一抹绿,泛着久远的历史韵味,勾起沉睡岁月的遐想,弥散着浓浓的乡土乡情。九龙江畔闽南第一古村... 福建多古村,尤以闽南古村落为最。客居闽南多年,屡屡偶遇古村落,无论是隐藏在崇山峻岭间,还是祖露在浩渺大海边,那些古村落是现代生活气息的一抹绿,泛着久远的历史韵味,勾起沉睡岁月的遐想,弥散着浓浓的乡土乡情。九龙江畔闽南第一古村落埭美村,282座明清时代的老宅错落有致,保存完好,素有“闽系红砖”代表之称;西溪环绕的厦门西坑村,绵延层层梯田、茶园叠翠,风景绝佳,号称厦门的“西藏”,是厦门十大最美乡村之首;临海而建的集美学村,坐拥陈嘉庚故居,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闽南特色建筑的代表作;晋水流域的闽南骑楼古街的茂霞村、东亚文化之都的土坑村、明清历史画卷的土坑村、古老彩色村庄的樟脚村、中国咏春拳第一村的大羽村……无一不闪烁着闽南文化的瑰宝,走进闽南古村落,就是触碰闽南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闽南文化 最美乡村 历史画卷 集美学村 明清时代 陈嘉庚 晋水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