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6
1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5 位作者 张艳梅 夏丽飞 孙云南 邓国 张俊 仝佳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0-268,共9页
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 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及ROAV值存在巨大差异。10个品种所制的晒红茶均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且在醇类物质中均以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10个品种晒红茶中均以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但芳樟醇仅作为关键呈香物质之一,并非贡献最大的物质。清水3号、73-11、群体种、云抗10号、云茶普蕊、云抗37号及73-8均为β-紫罗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长叶白毫及云抗14以β-紫罗兰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云抗43号则以1-甲基萘对呈香贡献度最高。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清水3号、73-11及群体种更适合制作晒红茶,为云南红茶品质提升及晒红茶筛选适制性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晒红茶 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仝佳音 张艳梅 +4 位作者 杨方慧 夏丽飞 申时全 郝连奇 李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58-161,17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红茶 品种 内含成分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普洱晒红茶的产品特性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金红萍 陈保 +2 位作者 包忠华 李琨 罗正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普洱晒红茶,为普洱晒红茶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普洱晒红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并对茶叶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普洱晒红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 为了更好地认识普洱晒红茶,为普洱晒红茶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普洱晒红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并对茶叶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普洱晒红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均值分别为2.6%、0.47%、36.8%、3.4%、0.09%、2.43%,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其中儿茶素总量为0.46%,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比的均值为78.5%;普洱晒红茶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8.016%,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药效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071%、3.922%和5.216%,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46.66;8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的由高到低的顺序是K>Ca>Mg>Mn>Fe>Na>Zn>Cu,除Na的INQ值小于1外,其余矿质元素的INQ值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晒红茶 生化成分 氨基酸 矿质元素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普洱晒红茶创新加工工艺 被引量:6
4
作者 潘永斌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第5期35-36,共2页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晒红茶 创新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刘聪 钱磊 +3 位作者 龚婉莹 郑婷婷 林珊 张文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对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速溶普洱晒红茶及普洱晒红茶原料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别、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GC-MS分别从冷冻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freeze-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FISBT)、喷雾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spray-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ISBT)和普洱晒红茶(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BT)原料中鉴定出30、21和3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FISBT中气味强度(odor intensity, OIs)大于5(代表GC-O评价中等气味强度)的化合物有11种,SI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6种,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14种,即SBT原料经过萃取干燥处理后OIs大于5的化合物减少。比较FISBT、SISBT和SBT的香气化合物气味活力值(aroma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FISBT、SISBT和SBT中OAVs≥1的关键香气成分分别有20、15、23种。在FISBT、SISBT和SBT中OAVs值最大的化合物均为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二氢-β-紫罗兰酮。相比于SBT,FISBT和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的个数分别减少约13%和35%;相比于FISBT,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含量损失67.84%。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制备速溶滇红茶香气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高品质速溶普洱晒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晒红茶 不同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嗅闻法 气味活力值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云南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秋月 安江珊 +6 位作者 刘琨毅 李若愚 肖艳琴 王启 张景池 马燕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183,共8页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其中,晒干红茶的苦味与涩味分数显著低于烘干红茶(P<0.05)。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晒干红茶的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含量高于烘干红茶[变异权重参数(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P<0.05,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而脯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含量低于烘干红茶(VIP>1,P<0.05,FC<0.67)。综上发现晒干与烘干红茶成分与品质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建立晒干红茶的标准,以促进该类茶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红茶 烘干红茶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云南晒青红茶与烘青红茶香气成分对比 被引量:20
7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4 位作者 王晨 高雪梅 李江兵 张文睿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2-6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找出这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2种红茶中一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6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中分别占57.43%和60.45%,主要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萜烯醇类物质。通过对比发现,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在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但通过使用PCA和CA,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这2种红茶的香气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实现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烘青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多元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份晒青红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丹 赵燕妮 +5 位作者 彭佳堃 高健健 林智 陈雪峰 周长锋 戴伟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为探究红茶在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贮藏时间为0、1、3 a和4 a的晒青红茶为代表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晒青红茶中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6种、... 为探究红茶在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贮藏时间为0、1、3 a和4 a的晒青红茶为代表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晒青红茶中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6种、二聚儿茶素类9种、氨基酸类5种、生物碱类8种、酚酸类8种、有机酸类3种、香气糖苷类2种、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N-ethyl-2-pyrrolidinone-substituted flavan-3-ols,EPSF)类6种、黄酮糖苷类20种、脂类10种和其他化合物5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晒青红茶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66种化合物组间差异显著(P<0.05),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大部分黄酮醇-O-糖苷类化合物均在晒青红茶贮藏后含量降低;咖啡碱、黄酮-C-糖苷类和6种EPSF类化合物在贮藏后含量升高;其中EPSF类化合物与贮藏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0.802~0.986,表明EPSF类化合物在贮藏过程中呈线性增加趋势。本研究可为不同年份晒青红茶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贮藏时间 代谢组学 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