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及晚三叠世生物绝灭事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阴家润 蔡华伟 +3 位作者 周志广 张翼翼 段翔 谢尧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这有助于解释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与晚三叠世岩浆侵入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有关,但T/J界线尚待精确限定。聂拉木县格米格剖面是特提斯地区唯一未曾“压缩”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具有瑞替阶MARSHI菊石带、赫塘阶Tibeticum、Callyphyllum和Pleuro-notum菊石带。格米格剖面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碳稳定同位素曲线记录了晚三叠世瑞替阶末期(Marshi菊石带)突然的负偏移,它很有可能和晚三叠世末期的由超级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生物绝灭事件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 瑞替阶 赫塘阶 菊石带 碳稳定同位素负偏移
下载PDF
贵州晚三叠世关岭生物群大型鱼龙化石一新属种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孝红 程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8-235,共8页
根据采自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小凹组下段两个分别具有完整骨架和呈立体保存的头骨标本,命名和描述为一种大型的长体型的鱼龙Panjiangsaurusepicharisgen.etsp.nov.。这类鱼龙以下颌后部缺齿,荐前椎数约69节,前肢边缘的凹口出现在桡骨、接... 根据采自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小凹组下段两个分别具有完整骨架和呈立体保存的头骨标本,命名和描述为一种大型的长体型的鱼龙Panjiangsaurusepicharisgen.etsp.nov.。这类鱼龙以下颌后部缺齿,荐前椎数约69节,前肢边缘的凹口出现在桡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上为特征。Panjiangsaurus外鼻孔的骨片组成与中、晚三叠世Shastasaurus和Cymbospondylus的外鼻孔相似,肩带和腰带也具有晚三叠世卡尼期Shonisaurus的肩带和腰带的特点,但其桡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均发育有凹槽的前肢,可以与晚三叠世诺利期Macgonwani以及早侏罗世Stenopterygius的前肢相比较,而具有侏罗纪鱼龙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生物 三叠 小凹组 鱼龙类 贵州
下载PDF
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二叠纪末期大绝灭后生物在古海洋中复苏的一个标志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大勇 Ryosuke MOTANI +3 位作者 李淳 郝维城 孙元林 孙作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关岭生物 二叠纪末期 三叠 古海洋 贵州 复苏 绝灭 海生爬行动物 中国西南地区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三叠纪末期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海海 张华杰 +2 位作者 邵龙义 高莲凤 刘书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4-1448,共15页
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是全球地质历史时期5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它致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约53%的属和80%的种灭绝。显著灭绝的生物包括菊石亚纲、牙形类、放射虫目和陆地四足动物,发生部分灭绝的生物包括腕足动物门、介形亚纲、双壳纲和珊... 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是全球地质历史时期5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它致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约53%的属和80%的种灭绝。显著灭绝的生物包括菊石亚纲、牙形类、放射虫目和陆地四足动物,发生部分灭绝的生物包括腕足动物门、介形亚纲、双壳纲和珊瑚纲等。中大西洋火成岩省(CAMP)的爆发与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在时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火山的高强度和大面积喷发被认为是导致此次灭绝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CAMP爆发释放出大量的CO_(2)、SO_(2)和CH_(4)等气体,一方面温室效应促使海平面升高,物种栖息地面积减少、海洋酸化和海洋缺氧等事件直接威胁着海洋和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温室效应亦会引发全球性森林火灾,造成陆地植物减少,大量植物碳屑注入海洋使其发生富营养化,又因伴随海洋酸化作用(碳酸化和硫酸化),海洋古生产率发生崩溃。不同地质时期生物大灭绝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环境变化,在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期,这些变化多表现为古大气成分和古气温动荡、古火灾频繁、海洋酸化、海平面升高和海水缺氧等,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三叠纪末期全球生态系统失稳。在全球多个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B)剖面均可以识别出3次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偏移,最显著的1次发生于瑞替期末,早于TJB。上述情况说明,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虽然是全球性事件,但并不是1次发生的,具有分阶段性、非同步性、区域性和有选择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灭绝 三叠 早侏罗 火山喷发 环境演化
下载PDF
日本晚三叠世生物群及与中国的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金华 曹美珍 小松俊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Two types of different realms within Japanese Upper Triassic faunas are recognizable, their ages are discussed. The Kochgatani Fauna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rcto-Pacific realm, its early group is revised to Carn... Two types of different realms within Japanese Upper Triassic faunas are recognizable, their ages are discussed. The Kochgatani Fauna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rcto-Pacific realm, its early group is revised to Carnian to Lower Norian in age while its late group is regarded to middle-upper Norian to Rhaetian. The megalodont assemblage and the "St. Cassian" fauna of Japan are both belonging to the Tethyan realm, they may correspond to the relevant faunas of late Camian or early Norian age ofsouth China. The result is significantly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Chinese nonmarine Upper Triassic 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生物 中国 地质构造 北极-太平洋区系 三叠 中日对比 生物区系 时代修订 特提斯区系
下载PDF
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龙鱼属(Saurichthys)(Actinopterygii:Saurichthyidae)的首次记录
6
作者 房庚雨 孙元林 +1 位作者 季承 吴飞翔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龙鱼类具尖吻和流线型的细长体型,是中生代早期海洋鱼群中的顶级捕食者。经历晚二叠世生物大绝灭(EPME)后,龙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辐射,并于中三叠世时期在形态特征及适应策略上发展出可观的多样性。先前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全球广布的... 龙鱼类具尖吻和流线型的细长体型,是中生代早期海洋鱼群中的顶级捕食者。经历晚二叠世生物大绝灭(EPME)后,龙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辐射,并于中三叠世时期在形态特征及适应策略上发展出可观的多样性。先前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全球广布的龙鱼类似乎自晚三叠世开始收缩至西特提斯洋。当时海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热点——东特提斯洋区中国华南晚三叠世海相地层中迄今尚无龙鱼类的记录,与此呈鲜明对照的是,该地区更低层位(如中三叠世盘县-罗平生物群和兴义生物群)的数个化石库(Lagerstätten)却保存有高度多样化的龙鱼类化石。报道了产自中国西南地区(黔西南和滇东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关岭生物群的龙鱼属(Saurichthys)一新种——饕餮龙鱼(Saurichthys taotie sp. nov.)。饕餮龙鱼体型中等,其主要特征有:下鳃盖骨(subopercle)近三角形且外侧具密集纵纹,颅顶后部纹饰较弱,吻部前端背缘发育显著的纵嵴。作为龙鱼类在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区的首次记录,饕餮龙鱼的发现说明当时这一类群的多样性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的下降,但它们的地理分布实际上比先前的认识广阔得多。此外,饕餮龙鱼保留了一些此前仅见于早三叠世同类的特征,为认识龙鱼类的演化和生物地理学历史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生物 贵州 云南 东特提斯洋 三叠 龙鱼类
下载PDF
急骤漫天泻浪潮:回望2.3亿年前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幕(CPE)
7
作者 李世鑫 张廷山 +1 位作者 曾建理 马知恒 《化石》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CPE”名称的由来三叠系是中生代的首个年代地层单元,是继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生物逐渐复苏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古生代生物群逐渐消亡向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转变的过渡时期,其起始于距今2.52亿年前,结束于2.01亿年前,延续了约5100万年。
关键词 地层单元 三叠 生物 二叠纪末 生物大灭绝 卡尼期 三叠 CPE
下载PDF
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亭 《贵州地质》 1997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根据贞丰龙场、毕节青场等上三叠统剖面上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将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划分为8个生物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①Halobikui-"Daonella"bifurcata组合带;②Halobiarugosoides延限带;③Halob... 根据贞丰龙场、毕节青场等上三叠统剖面上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将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划分为8个生物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①Halobikui-"Daonella"bifurcata组合带;②Halobiarugosoides延限带;③Halobiarugosoides-Costatoriakwei-Chowensis间隔带;④Costatoriakweichowensis延限带;⑤Trigonoduskeuperinus顶峰带;⑥yun-nanophorusboulei组合带;⑦Indosinion-Permophorus组合带;⑧Qiyangia顶峰带。又根据双壳类的生态类型及赋存岩石的沉积特征,将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分为4个群落:①Halobia群落;②Costatoria群落;③Yunanophorus群落;④Qiyangia群落。上述4个群落在剖面上由下而上的演替,反映在晚三叠世时,贵州扬子地层区处于持续上升的海退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双壳类 生物地层 扬子地层区
下载PDF
华南晚三叠世生物地质事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少南 席运宏 《河南地质》 1991年第2期28-36,共9页
华南晚三叠世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可划分三个组合:1.Lepidopteris otlonis-Hubeiophyllum cuneifolium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中-晚期;2.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晚期-... 华南晚三叠世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可划分三个组合:1.Lepidopteris otlonis-Hubeiophyllum cuneifolium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中-晚期;2.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晚期-诺尼期的早期;3.Goeppertella kwangyuanensis-Selaginellites yunnanensis组合,时代为诺尼期。鄂西荆当、秭归盆地的洞竹园组和香溪组(狭义).底部有一层底砾岩或含砾砂岩,层位稳定.是三叠-侏罗系分界岩性标志。同时表明该区晚三叠世末期,地壳上升,改变了原来的环境,造成晚三叠世的三个植物组合标准分子和大部分常见分子绝灭.晚三叠世双亮类标准属种也逃脱不了这次毁灭性的灾难.而代表侏罗纪的金鸡组、武昌组、桐竹园组及香溪组(狭义)含的植物、菊石及双壳类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据此,笔者认为华南晚三叠世末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物地质事件。文中还对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的含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 三叠 华南 地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50
10
作者 王兴志 张帆 +5 位作者 马青 杨满平 王一刚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9-254,共6页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 ,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 ,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时 ,形成海侵追补型生物礁 ,当生物礁生长速度大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时 ,则构成海侵并进型生物礁 ;飞仙关鲕粒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台地边缘和台内局部地区 ,单一台地边缘鲕粒滩分布广、厚度大 ,而台内鲕粒滩数量虽多 ,但单一厚度小 ,分布范围窄。总体来看 ,长兴生物礁发育层位逐渐向海侵方向升高 ,而飞仙关鲕粒滩随海退的进行 ,向台地增生方向迁移。区内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一次较大规模海平面升降过程中的产物 ,海侵始于吴家坪初期 ,长兴期海平面快速上升 ,至飞仙关初期达到最高海平面 ,海平面开始下降 ,直至飞仙关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 三叠 海平面变化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生物 鲕粒滩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被引量:41
11
作者 刘树根 杨荣军 +2 位作者 吴熙纯 孙玮 陈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565,共10页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在时间上从...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在时间上从卡尼期开始到结束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碎屑注入过程,在空间上经历了从北向南的扩展过程。揭示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形成与崛起具有从北到南的递进过程,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这个转变过程是四川叠合盆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点,它约束了马鞍塘组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和生物礁发育序列。近川中地区地腹中可能有马鞍塘组高能礁体发育,值得油气勘探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塘组 海相沉积转换 生物 油气勘探 三叠 四川盆地西部
下载PDF
黔西南及邻区中—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加飞 魏家庸 胡瑞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9,共9页
在研究了黔西南及邻区中—晚三叠世地层的层序界面特征、地层结构和堆叠型式之后 ,将其划分为 5个沉积层序 ,并描述了层序内各体系域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综合研究已取得的生物地层资料 ,将其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带进行对... 在研究了黔西南及邻区中—晚三叠世地层的层序界面特征、地层结构和堆叠型式之后 ,将其划分为 5个沉积层序 ,并描述了层序内各体系域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综合研究已取得的生物地层资料 ,将其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带进行对比 ,初步标定了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面年龄 (层序 1底界年龄 2 39.4Ma;层序 2底界年龄 2 38Ma;层序 3底界年龄 2 33Ma;层序 4底界年龄 2 2 7Ma,顶界年龄 2 2 3Ma) ,从而建立了本区分辨率较高的中—晚三叠世地层格架。格架中层序地层的组合样式 ,在 2级海平面缓慢下降的背景下 ,受盆地构造沉降的影响较大。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加速期时 ,呈退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1和层序 3) ;而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平缓期时 ,则呈进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2和层序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底界年龄 构造沉降 三叠 黔西南 沉积层序 生物地层 体系域 层序界面 盆地
下载PDF
贵州独山泥盆纪晚期生物绝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如志 王约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9-30,共2页
独山地区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F)和泥盆纪-石炭纪(D-C)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可能与海平面的快速大幅度下降有关,与藻类迅速而大量繁殖和生物生态链破坏的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海平面变化 泥盆 贵州独山
下载PDF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米家榕 张川波 孙春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6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 古植物区 三叠 植物化石
下载PDF
中晚二叠世陆地生物群体灭绝
15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灭绝事件 生物群体 二叠 陆地 二叠纪末期 碳同位素异常 海洋无脊椎动物 PORTAL
下载PDF
福建长汀地区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的厘定
16
作者 罗江 《福建地质》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福建长汀县东侧出露的一套自下而上、由粗到细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旋回地层,下段主要为粗碎屑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上段主要以深灰色泥岩为主,为湖泊相、浅湖相沉积,局部含煤线为沼泽沉积相。在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于早-... 在福建长汀县东侧出露的一套自下而上、由粗到细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旋回地层,下段主要为粗碎屑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上段主要以深灰色泥岩为主,为湖泊相、浅湖相沉积,局部含煤线为沼泽沉积相。在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于早-晚寒武世林田组之上,上覆平行不整合梨山组之下。实测剖面发现层位含丰富的淡水动物化石Lilingilla sp.(醴陵蛤)、Utschamiella cf.longa(长形乌恰姆蚌相似种)、Sibireconcha sp.(西伯利亚蚌)、Sibireconcha?elongatiformis Ding et Li(长形西伯利蚌?)、Sibireconcha lateriplana Huang et J Chen(侧扁西伯利蚌)及Neocalamites sp.(新芦木)、Neocalamites carrerei(卡勒莱新芦木)等植物化石,结合地层古生物化石组合的特征,认为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文宾山组 生物化石特征 地层厘定 福建长汀
下载PDF
关岭生物群——世界上罕见的化石库 被引量:16
17
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3 位作者 陈立德 徐光洪 王传尚 程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35,共16页
以产保存完美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且夹带有少许古植物化石的关岭生物群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珍稀古生物组合。其化石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数量之丰富,堪称世界上少有的晚三叠世“化石... 以产保存完美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且夹带有少许古植物化石的关岭生物群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珍稀古生物组合。其化石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数量之丰富,堪称世界上少有的晚三叠世“化石库”。在该“化石库”中,海生爬行动物主要有鱼龙类(ichthyosaurs):QianichthyosauruszhouiLi(1999),CymbospondylusasiaticusLietYou(2002),PanjiangsaurusepicharisChenetChenggen.etsp.nov.;海龙类(thalat鄄tosaurs):Anshunsaurushuangguoshuensis(Liu,1999),Xinpusaurussuni(Yinetal.,2000),X.bamaolinensisChengetLiusp.nov.齿龙类(placodonts):SinocymodusxinpuensisLi(2000)以及某些尚待研究的类型。在所储藏的海百合化石中,以重新厘定的许氏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hsui(Mu)[?=T.caudes(Dittmar,1866);?=T.guanlingensisYuetal.]为主,新的发现说明,此类海百合营假浮游生活方式,它们通过其网状或铰接状根簇附着在漂浮树干上而广泛分布。共存的化石还有:新近发现和重新厘定的Metapolygnathusnodosus带的牙形石,少量鱼类(Asialepidotussp.nov.),大量软骨鱼类(elas鄄mobranchichthyoliths)鳞片和牙齿化石的新类型,Trachycerasmultituberculatus带的菊石,Halo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生物 三叠 海生爬行动物 海百合 牙形石 化石
下载PDF
西秦岭中带弗拉斯—法门期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远生 赵锡文 黎观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7,共8页
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之间存在一次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简称F—F事件)。这次事件在西秦岭地区有所表现。西秦岭中带西成地区吉维特到弗拉斯期为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沉积。法门期以暗灰色和灰绿色板岩、粉砂质板... 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之间存在一次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简称F—F事件)。这次事件在西秦岭地区有所表现。西秦岭中带西成地区吉维特到弗拉斯期为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沉积。法门期以暗灰色和灰绿色板岩、粉砂质板岩沉积为主。弗拉斯期末(相当于gigas最上亚带),该区大量的层孔虫、珊瑚、腕足及兰绿藻等生物绝灭。沉积相、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该事件是山于海水急剧加深引起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为gigas上亚带和最上亚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泰岭 生物 绝灭事件 泥盆
下载PDF
由恐龙化石论晚白垩世事件沉积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玉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本文根据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的分布结合地层学特征,初步提出了这套含有恐龙化石的晚白垩世地层属于事件沉积的观点,并认为导致这次事件沉积的原因可能是由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强海啸形成。
关键词 生物绝灭 恐龙化石 事件沉积 天体碰撞 白垩
下载PDF
中国非海相三叠纪生物地层及其界线研究
20
作者 杨基端 曲立范 +5 位作者 周惠琴 程政武 周统顺 侯静鹏 李佩贤 孙素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4-16,共3页
中国的三叠系非常发育,中、下三叠统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陆相为主,少量海陆交互相。南方以海相为主。局部地区有海陆交互相或陆相沉积。上三叠统在北方为陆相,在南方以海陆交互相为主,陆相次之。 近十多年来对非... 中国的三叠系非常发育,中、下三叠统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陆相为主,少量海陆交互相。南方以海相为主。局部地区有海陆交互相或陆相沉积。上三叠统在北方为陆相,在南方以海陆交互相为主,陆相次之。 近十多年来对非海相地层的层序、界线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规律、生物群特征等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分布规律 三叠 生物地层 海陆 三叠 上二叠统 石千峰组 烧房沟组 二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