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说家看见的“真实”——以钟二毛的小说集《晚安》为例 |
唐小林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隔离、边缘与重塑:女性主义地理学视域下《晚安,妈妈》之主题再探 |
黎林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3
|
试论《晚安,母亲》中的自杀主题 |
贺安芳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4
|
悲悯的救赎——论迟子建《晚安玫瑰》的对话性 |
车红梅
闫姗姗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论迟子建《晚安玫瑰》中的女性形象极其文化表征 |
刘睿
王莹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晚安,好运》评析 |
聂时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母爱话语中的规训——《晚安,妈妈》的母女关系论析 |
徐丛辉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从杰茜的结局看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玛莎·诺曼《晚安,妈妈》的悲剧性解读 |
黄姗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生存还是毁灭”:《动物园的故事》和《晚安,妈妈》的互文性研究 |
吴琼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0
|
父亲的女儿? 还是母亲的女儿?——玛莎·诺曼剧作《晚安,妈妈》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 |
黄姗姗
|
《咸宁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1
|
理性主义霸权的颠覆——福柯哲学下解读《晚安,苔丝狄蒙娜》 |
许琛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0 |
|
12
|
“晚安少年”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分析 |
李盛楠
赵单平
|
《今传媒》
|
2020 |
1
|
|
13
|
迟子建《晚安玫瑰》中乡村与城市意象的对峙 |
张艳辉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首《晚安》为例 |
张佳蓉
|
《艺术科技》
|
2019 |
1
|
|
15
|
从购买“晚安”角度看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及消费 |
陆路
|
《传媒论坛》
|
2018 |
2
|
|
16
|
死亡:女性的另一种活法——从《晚安,妈妈》看当代女性身份的重建 |
孙舒娴
|
《戏剧之家》
|
2012 |
1
|
|
17
|
母亲与自我:《晚安,母亲》中的母女关系 |
李亚莉
|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9 |
0 |
|
18
|
《晚安,黛丝狄蒙娜》中的女权主义观点阐释 |
余菁
|
《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19
|
《晚安妈妈》的女性主义分析(英文) |
张晓
|
《神州》
|
2014 |
0 |
|
20
|
生命的反思——记小剧场话剧《晚安,妈妈》 |
吴痕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