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姬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产热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柳鹏飞 张麟 +4 位作者 王睿 朱万龙 刘春燕 孟丽华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根据高山姬鼠幼仔56d的生长资料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用电子天平测量了体重的增长过程;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以及肺皮蒸发失水(Evaporative... 根据高山姬鼠幼仔56d的生长资料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用电子天平测量了体重的增长过程;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以及肺皮蒸发失水(Evaporative waterloss,EWL)。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高山姬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7日龄前逐渐升高,35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在17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增大,17日龄后与体重成异速增长关系,RMR在49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NST在6日龄内即被激活;蒸发失水在断乳前较断乳后为高。高山姬鼠为典型的晚成性发育动物。高山姬鼠较短的妊娠期、较大的胎仔数、较长的哺乳期与其食物资源较丰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姬鼠 生长 产热 晚成型动物
下载PDF
布氏田鼠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 被引量:8
2
作者 迟庆生 王德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0-789,共10页
为探讨布氏田鼠幼体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特点,我们对其胎后发育过程中代谢产热和体温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定记录了1-4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在巢中的体温,在23℃和30℃条件下的静止代谢率,以及在23℃和30℃时暴露1·5-2h后体温的变化... 为探讨布氏田鼠幼体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特点,我们对其胎后发育过程中代谢产热和体温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定记录了1-4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在巢中的体温,在23℃和30℃条件下的静止代谢率,以及在23℃和30℃时暴露1·5-2h后体温的变化,计算了幼体的总热传导率和恒温指数,并测定了聚群对幼体代谢产热的影响。布氏田鼠是典型的晚成型发育类型,幼体出生时身体裸露,体温调节能力很差。17日龄前,幼体在23℃冷暴露1·5-2h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9-17日龄幼体的恒温能力发育迅速,17日龄后幼体在23℃时开始表现出有效的恒温能力。幼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升高的恒温指数和逐渐下降的总热传导率,也反映了幼体不断增强的恒温能力。虽然幼体在发育早期恒温能力差,表现出变温性的特点,但代谢率的测定表明,即使刚出生的幼体也具有受到冷刺激而增加产热的反应。聚群实验结果表明,幼体的聚群行为在降低代谢率、节约能量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巢中幼体体温的测定表明,1-40日龄幼体体温逐渐升高的趋势明显,且始终保持在33℃以上。这些结果说明,布氏田鼠的幼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靠细致的母体关怀、聚群行为、巢的保温作用以及自身较弱的产热能力来使体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不会因体温过低而使幼体的生长速度降低[动物学报51(5):780-789,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体温调节 发育 聚群 晚成型 恒温指数 总热传导率
下载PDF
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产热特征
3
作者 余婷婷 周庆宏 +4 位作者 何丽娟 朱万龙 张浩 高文荣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为阐明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热特征,本实验测定了1-49日龄大绒鼠幼仔的体重、体温、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24 d),大绒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9日龄... 为阐明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热特征,本实验测定了1-49日龄大绒鼠幼仔的体重、体温、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24 d),大绒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9日龄前逐渐升高,22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RMR和NST分别在28日龄、19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增加,RMR在28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BAT产热活性在7日龄内被激活。结果表明,大绒鼠胎后发育及产热能力符合晚成性动物的一般特征,即具有短的妊娠期,较少的胎仔数,较长的哺乳期,这些特征对适应横断山特殊多变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胎后发育 产热 晚成型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