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夏陆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物源的组成与演化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薛尔堃 +2 位作者 张杨 章俊 蔡欣豫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11-233,共23页
华南板块是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冈瓦纳大陆中的古地理位置是恢复古大陆格局的关键要素,也是地质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汇总并对比了华南东南部华夏陆块多个盆地的成冰纪-奥陶纪碎屑沉积岩的岩石地层学、全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 华南板块是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冈瓦纳大陆中的古地理位置是恢复古大陆格局的关键要素,也是地质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汇总并对比了华南东南部华夏陆块多个盆地的成冰纪-奥陶纪碎屑沉积岩的岩石地层学、全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数据,厘清了华夏陆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次重要的沉积-构造事件:晚成冰世砾岩指示的近源沉积事件,晚埃迪卡拉世硅质岩指示的海进事件,以及中寒武统底部平行不整合界面、砂岩中砾石的广泛出现指示的构造抬升事件。成冰纪-奥陶纪沉积岩中含有大量格林威尔早期(1300~1000 Ma)和晚期(1000~900 Ma)的碎屑锆石,分别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板块。印度东部为华夏盆地长期提供物质补给,而澳大利亚西部在晚埃迪卡拉世从主要源区变为次要源区。中寒武世华夏陆块抬升使内部850~700 Ma岩浆岩出露成为主要物源之一,是对外部构造应力的远程响应。因此,华夏陆块在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位于东冈瓦纳北缘,与印度、澳大利亚具有长期稳定的联系,毗邻东南极洲。在冈瓦纳大陆聚合过程中,印度和澳大利亚泛非期造山带的形成、抬升和剥蚀影响了华夏陆块沉积盆地的物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 碎屑锆石 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华夏陆块 冈瓦纳大陆
下载PDF
Re-Os同位素在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测年及古环境演绎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富良 付勇 +5 位作者 江冉 周文喜 葛枝华 魏帅超 梁厚鹏 张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41,共12页
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地层年龄框架的厘定以及古海水、古大气、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的关注热点。Re-Os同位素测年法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地层测年法,其对于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重... 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地层年龄框架的厘定以及古海水、古大气、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的关注热点。Re-Os同位素测年法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地层测年法,其对于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重要时间节点上沉积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具有测年及示踪古环境的双重优势。本文以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地层为例,阐述了Re-Os同位素测年法在年代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与大量的、精确的锆石U-Pb年龄对比,论证了Re-Os同位素测定沉积地层年龄的可靠性。对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建阶及留茶坡组地层的年代学研究,黑色页岩Re-Os同位素测年法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结合前人所做的Sr同位素变化曲线以及收集的晚新元古代—早寒武世Os同位素初始值的测试数据,阐述了Os同位素在该时段古环境演绎及Ni-Mo-V多金属层来源追溯上发挥的作用。黑色页岩难以进行^(87)Sr/^(86)Sr的分析,而Os同位素初始值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二者的相互结合将为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古环境演化的研究作出贡献。本文指出,随着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实验流程的建立,该项技术在未来年代地层学,尤其对一些古老地层的年代厘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RE-OS同位素 ^187Os/^188Os初始值 早寒武世 晚新元古代 华南地区
下载PDF
贵州晚新元古代陡山沱磷块岩中疑似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祥和 王尚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和福泉县晚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一组可疑的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 ,暂定为 1新属——侧孔虫 (L uxapertus gen. nov.)。单房室壳体 ,卵形、球形及椭球形 ,磷酸盐化外壁 1- 2层 ,房室内分布磷酸盐化微粒和原生质 ... 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和福泉县晚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一组可疑的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 ,暂定为 1新属——侧孔虫 (L uxapertus gen. nov.)。单房室壳体 ,卵形、球形及椭球形 ,磷酸盐化外壁 1- 2层 ,房室内分布磷酸盐化微粒和原生质 (?)残留物分布不均匀形成各种不规则斑纹。壳体前方一侧发育内口管的管状或乳头状口孔 ,管状口孔有清晰的丝状伪足伸出 ,其前端或壳体后方附有一团原生质 (?)残留物。上述特征表明这一类化石与有孔虫 (Foraminifera)似有明显的亲缘关系。根据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口孔性质 ,本文初步记述了这批材料中的瓮安侧孔虫 (L uxapertus wenganensis gen.et sp. nov.)、球形侧孔虫 (L uxapertus sphaeroidolis gen.et sp.nov.)和乳头侧孔虫 (L uxapertus papillaformisgen. et sp.nov.)等三种侧孔虫新种 ,疑为地球早期原生动物的代表。这一发现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 ,证明瓮安生物群中确有可疑的原生动物化石存在。一般认为有孔虫在寒武纪开始出现。瓮安生物群中可疑的有孔虫类的发现 ,使有孔虫首次出现的记录大大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侧孔虫 陡山沱期 磷块岩 贵州 化石 晚新元古代
下载PDF
晚新元古代瓮安生物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祥和 《贵州地质》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 ,大型带刺疑源类 ,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瓮安生...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 ,大型带刺疑源类 ,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瓮安生物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首次批露了笔者近些年来觅获和初步研究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类海绵动物和类腕足类后生动物等一批新的动物化石资料 ,为地球早期动物起源 ,早期生物组织分化 ,适应辐射、生物多样化和早期海洋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化石实证材料。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晚新元古代 贵州 带刺凝源类 细菌化石 古生物群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地层年龄的重新评估
5
作者 赵军红 《科学中国人》 2011年第15期54-55,共2页
江南褶皱带将华南分隔为扬子和华夏两块板块。长期以来,为了将华南归入Rodinia古陆中心.江南褶皱带一直被认为发生在Grenvillian期,所包含的变形的早期新元古代地层是由于晚新元古代地层变形的和未变形和未变质的花岗岩侵入造成的不... 江南褶皱带将华南分隔为扬子和华夏两块板块。长期以来,为了将华南归入Rodinia古陆中心.江南褶皱带一直被认为发生在Grenvillian期,所包含的变形的早期新元古代地层是由于晚新元古代地层变形的和未变形和未变质的花岗岩侵入造成的不整合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元古代 地层年龄 华南 RODINIA 评估 地层变形 褶皱带 不整合
下载PDF
北极地区北极克拉通与新元古代—中生代造山带
6
作者 Filatova N. I. Khain V. E. +3 位作者 李学杰(翻译) 王哲(校对) 万玲(校对) 范广慧(校对) 《海洋地质》 2017年第F12期1-22,共22页
本文试图概述北冰洋张开之前,北极构造单元的组成特征。构造单元包含格林维尔期后北极克拉通(罗迪尼亚古陆的碎块)、前寒武纪劳伦古陆边缘、波罗的古陆和西伯利亚克拉通。通过造山带(大洋关闭的遗迹)克拉通相互拼贴。造山带包括晚... 本文试图概述北冰洋张开之前,北极构造单元的组成特征。构造单元包含格林维尔期后北极克拉通(罗迪尼亚古陆的碎块)、前寒武纪劳伦古陆边缘、波罗的古陆和西伯利亚克拉通。通过造山带(大洋关闭的遗迹)克拉通相互拼贴。造山带包括晚新元古代造山带(贝加尔造山带)、中古生代造山带(加里东造山带)、二叠纪一三叠纪造山带(海西造山带)和早白垩世造山带(晚基梅里造山带)。北极克拉通分布区包括从西部的斯瓦尔巴群岛至东部的北阿拉斯加。斯瓦尔巴、巴伦支、喀拉及其它克拉通通常认为是前寒武纪的微型克拉通,但实际上它们是北极克拉通后来裂解的几个碎块。新元古代造山带遗迹不连续分布,从巴伦支.乌拉尔.新地岛经泰梅尔半岛和东西伯利亚海陆架至北阿拉斯加,构成北极克拉通的弧形格架。该造山带将北极克拉通与波罗的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分开。其对面为加里东造山带,由斯堪的纳和埃尔斯米尔段组成,将它与劳伦古陆分开。贝加尔造山带和加里东造山带位于北极克拉通两侧相对应的位置,有可能判断该克拉通从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分离的时间。北极地区海西造山带包括Novozcmcl’sky(新地岛)和泰梅尔两段,初始为乌拉尔海西造山带,后被走滑断层错为两段。中自垩世(晚基梅里期)造山带的形成是太平洋消减的结果。它的形成受到加拿大海盆扩张、太平洋边缘碰撞与增生的影响。尽管前晚中生代构造单元的形成时代仍有争议,但对其进行模式化分析有助于重建北冰洋张开前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元古代 北极地区 造山带 克拉通 中生代 东西伯利亚 古陆边缘 构造单元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宽坪群中的变铁镁质岩的成因、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闫全人 王宗起 +5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陈隽璐 向忠金 张宗清 姜春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75-1492,共18页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SiO2含量均小于53%,TiO2的含量分别是0.87%-2.03%和0.92%-2.12%,MgO含量较低(Mg#=29-49),原岩类型为亚碱性TH系列玄武质岩石。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轻稀土、重稀土元...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SiO2含量均小于53%,TiO2的含量分别是0.87%-2.03%和0.92%-2.12%,MgO含量较低(Mg#=29-49),原岩类型为亚碱性TH系列玄武质岩石。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轻稀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异,LREE呈现亏损—略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型,与E-MORB的配分模式相似。相对于N-MORB,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和Ba)轻度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Zr、Hf、Ti等)既不富集也不亏损,显示与E-MORB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初始锶比值比较分散,但其初始钕比值(143Nd/144Nd)(t)比较集中和均一,分别为0.511962-0.512192和0.512028-0.512157,εNd(t)值均为正值,分别是+5.7-+10.2和+7.0-+9.5,表明2类岩石来自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略呈亏损的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分析揭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新元古代Ediacaran期(611Ma±13Ma),较老的残余晶核锆石可能是岩浆活动过程中捕获古老地壳成分的记录。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表明,宽坪群原岩变质时代为石炭纪Serpukhovian期(319.1Ma±3.6Ma)。认为宽坪群中的变铁镁岩块/片形成于晚新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谷洋盆,是华北陆块南缘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宽坪群 铁镁质岩块/片 被动陆缘裂谷 晚新元古代大陆裂解
下载PDF
从华北陆块南缘大洋扩张到北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的转换时限 被引量:44
8
作者 闫全人 王宗起 +5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张宏远 向忠金 姜春发 高联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5-1583,共19页
本文以北秦岭造山带华北陆块南缘被动陆缘火山裂谷(大洋?)盆地、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晚古生代岛弧-蛇绿杂岩等构造相带为研究重点,综合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古生物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实测数据,系统研究... 本文以北秦岭造山带华北陆块南缘被动陆缘火山裂谷(大洋?)盆地、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晚古生代岛弧-蛇绿杂岩等构造相带为研究重点,综合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古生物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实测数据,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被动陆缘大洋扩张向俯冲增生造山转换的时限。研究显示:华北陆块南缘由晚新元古代大洋扩张作用转化为板块俯冲作用的转换时限为早奥陶世,约472Ma左右。北秦岭造山带在古生代期间至少存在两期板块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时代上向南变新,空间上向南向洋内迁移。两次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分别构筑了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晚古生代岛弧-俯冲杂岩两条构造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晚新元古代火山裂谷与大洋扩张 古生代俯冲增生造山作用 转换时限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limestone from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9
作者 CHEN Song GUI Herong SUN Linhu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Ten representative limestone samples [six from Wangshan Formation(WL) and the other four from Gouhou Formation(GL)] were collected from outcrops of th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and REE concentrations in limestone were... Ten representative limestone samples [six from Wangshan Formation(WL) and the other four from Gouhou Formation(GL)] were collected from outcrops of th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and REE concentrations in limestone were measured by ICP-M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urce of the REE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implys that the total REE of samples are low compared with the recent marine sediments, which range from 9.61 to 54.18 mg/kg and an average of 22.93 mg/kg. The PAAS-normalized REE+Y patterns of limestone are characterized by(1) light REE depletion in WL and enrichment in GL with the values of(Nd/Yb)SN ranging form 0.65 to 0.91 and 1.12 to 1.46, respectively;(2) light negative Ce anomaly(0.85–1.02) and positive La anomaly(0.92–1.27); and(3) both Eu(0.91–1.23) and Y(1.42–2.38) expressing light positive anomaly. The character indicated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as oxygenated, with infection by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contamination of detri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灰岩样品 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省 晚新元古代 中国 ICP-MS Ce异常
下载PDF
再论贵州省大地构造特征(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顺文 黄波 杨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0年第3期50-56,共7页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造在次级拉张裂陷构造形成了重要“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造就了以锰、磷、重晶石、铅锌、汞、镍钼钒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广泛的红土风化壳集中在黔中、黔东和黔北的泻湖海湾的弱酸—还原性沉积环境中,“移硅沉铁富铝”形成了大规模铝土矿。因此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中期是贵州省重要的外生成矿期,由此加强勘查工作和研究,以期达到新一轮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成矿期 大地构造 新元古代古生代中期 贵州
下载PDF
全球新元古界的含油气系统:北非展现的潜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Jonathan Craig(著) 朱起煌(译)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10年第5期1-25,共25页
虽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产油气的、探明的和潜在的新元古界油气层带,但从油气远景看,对新元古界的了解仍相对较差。在大地构造、气候和含油气系统方面,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大约750Ma前的拉伸纪(Tonian... 虽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产油气的、探明的和潜在的新元古界油气层带,但从油气远景看,对新元古界的了解仍相对较差。在大地构造、气候和含油气系统方面,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大约750Ma前的拉伸纪(Tonian)至早成冰世(Cryogenian)阶段,主要表现为罗迪(Rodinia)超级古陆的形成、稳定和初始破裂;(2)中成冰世至早埃迭卡拉世(Ediacaran)阶段(约750—600Ma),其中包括了全球性的两次重大冰川作用,即斯图特(Sturtian)冰川作用和马里诺(Marinoan)冰川作用;(3)中埃迭卡拉世至早寒武世阶段(约600Ma以后),所对应的是冈瓦纳超级古陆的形成和稳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一晚新元古代(可至早古生代)许多富含有机质层位的沉积是由全球性的冰川后海平面强烈上升所引起的,而此前的冰川作用属于“雪球地球”(SnowballEarth)型,在较为局部的范围还伴有盆地的发育和裂谷断陷作用。对北非的野外考察包括了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和马里的陶代尼(Taoudenni)盆地、摩洛哥的小阿特拉斯山脉(Anti—Atlas)以及利比亚的昔兰尼加(Cyrenaica)台地、库夫拉(Kuffa)盆地和迈尔祖格(Murzuk)盆地。这一考察增加了对油气储层、源岩和封盖层之间关系的了解,同时证实了潜在储层相的前寒武系叠层石碳酸盐岩层位的广泛分布。这本专题文集介绍了对前寒武系一早寒武统含油气层带在年代地层学、源岩分布与性能、储层性能的控制因素以及封盖层分布等方面的当前研究成果,研究地区遍及南非、北非、中东和印度次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新元古界 北非 冰川作用 晚新元古代 早寒武世 油气储层 前寒武系
原文传递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4
12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5 位作者 Y.S.O’Reilly 赵蕾 W.L.Griffin 王汝成 王丽娟 陈小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758-1767,共10页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与扬子地块第二期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 Hf同位素特征指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是古元古代幔源地壳物质再循环(部分熔融)的产物. 该变质岩原岩沉积于晚新元古代,在早古生代被挤压俯冲带到下地壳深部,在480 Ma左右发生了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大约在443 Ma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时期形成的锆石显示了大的Hf同位素变化,εHf(t)值从-13.2增加到2.36,且具有随年龄变小εHf(t)值增加的趋势,表明在部分熔融和变质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加入. 计算显示该麻粒岩演化到晚中生代具有与邻区一些过铝花岗质岩石相似的同位素组成,暗示这种麻粒岩相变质岩很可能是南岭东段一些中生代过铝花岗岩的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锆石 U-Pb-Hf同位素 南岭东段 麻粒岩相 同位素研究 原岩性质 变质岩 形成时代 晚新元古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