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恋的视觉性呈现——从《素园石谱》到晚明绘画
1
作者 王少浩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晚明的物恋趣味所带来的微观观察方式,为绘画的视觉性呈现提供了新的观照。《素园石谱》是晚明的版画类图谱,描绘了各类名胜奇石、园林立峰、文房雅石,满足了晚明士人对石头的癖好和尚奇的风气。与此同时,陈洪绶、蓝瑛等画家的绘画中都... 晚明的物恋趣味所带来的微观观察方式,为绘画的视觉性呈现提供了新的观照。《素园石谱》是晚明的版画类图谱,描绘了各类名胜奇石、园林立峰、文房雅石,满足了晚明士人对石头的癖好和尚奇的风气。与此同时,陈洪绶、蓝瑛等画家的绘画中都体现出对石头形态特征的细节描绘。这种精致描绘的方式回应着董其昌既定的审美品位,也使得绘画物象的造型趋向于怪异,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晚明视觉形式。本文以石头为母题,通过对晚明士人在物恋上的视觉性(visuality)呈现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图像观赏与图像制作之间的某种联系,指出版画、中国画无一不是晚明社会生活"观看"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恋 《素园石谱》 晚明绘画 视觉性
原文传递
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与晚明装饰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樊烨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67-72,共6页
陈洪绶“奇古”的绘画风格,受到晚明新兴的物质文化的深刻影响。但由于学术史的复杂原因,陈洪绶的绘画艺术与作为物质实体的装饰艺术的关系,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充分的讨论。这一关键议题的缺席,致使陈洪绶绘画风格的形成动因和历... 陈洪绶“奇古”的绘画风格,受到晚明新兴的物质文化的深刻影响。但由于学术史的复杂原因,陈洪绶的绘画艺术与作为物质实体的装饰艺术的关系,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充分的讨论。这一关键议题的缺席,致使陈洪绶绘画风格的形成动因和历史意涵,难以得到完整而有效的阐明。本文运用风格分析的方法,探讨陈洪绶的绘画风格对晚明装饰艺术的借鉴,指出此种借鉴的性质,是将装饰艺术的思维、方法乃至玩赏经验引入绘画。受益于装饰艺术视角的引入,关于陈洪绶艺术的诸多事实和论说,得以在此研究框架下得到一种相互联通而合乎逻辑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晚明绘画 装饰艺术
下载PDF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晚明文人绘画创作的时间焦虑及言说
3
作者 王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210,共8页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语出杜诗,是历代用来描述创作时间的重要语汇。该如何理解绘画创作的时长和速度?有别于前代论者多从才性、灵感或学习法度等角度阐发,晚明时期文士更强调此一语汇在杜诗中即有的应酬语境,对创作场景中的索画者角...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语出杜诗,是历代用来描述创作时间的重要语汇。该如何理解绘画创作的时长和速度?有别于前代论者多从才性、灵感或学习法度等角度阐发,晚明时期文士更强调此一语汇在杜诗中即有的应酬语境,对创作场景中的索画者角色予以揭示和突出。这种应酬视角和对杜诗的反复引述透露了晚明文士在频繁绘画应酬(甚至交易)中的时间焦虑,“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作为表述策略也参与到了他们的自我言说中。从艺术社会史的视角来看,在应酬语境中,画家的创作不再单纯地源于灵感、才华,而更可能是源于索画者的请求甚至要求。创作时间便成为二者资本及权力博弈的关键之一,象征着身份与话语权。对于时间问题的言说,展现了晚明文人绘画特殊的社会史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时间 晚明绘画 艺术社会史
下载PDF
吴彬赴蜀与晚明巴蜀山水题材绘画
4
作者 李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7,111,共7页
学术界对吴彬山水画奇诡风格的来源众说纷纭,本文着重于蜀地一说,从文献和图像入手对其赴蜀时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再讨论,认为吴彬大约在16世纪80年代到达北京并进入宫廷,不迟于1588年赴蜀。除了吴彬,晚明时期还有谢时臣远赴巴蜀,以及相... 学术界对吴彬山水画奇诡风格的来源众说纷纭,本文着重于蜀地一说,从文献和图像入手对其赴蜀时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再讨论,认为吴彬大约在16世纪80年代到达北京并进入宫廷,不迟于1588年赴蜀。除了吴彬,晚明时期还有谢时臣远赴巴蜀,以及相当数量以巴蜀山水为画题的作品。虽然巴蜀山水题材绘画起源于东晋,在隋唐五代盛极一时,但自南宋以降已逐渐衰微,晚明画坛兴起的这股巴蜀山水题材绘画风潮,可以视为画家试图通过远赴四川"外师造化",寻找新的艺术灵感,借助巴蜀山水的"玲珑窳窆,巉差巧峭"来突破"胸中丘壑,究有时而穷"困境的一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彬 晚明绘画 巴蜀山水题材
原文传递
笔墨形容禅意——《与包介严》中张岱的精神世界
5
作者 赵艺兰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10期44-44,共1页
张岱在《与包介严》中提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有诗之画,未免板实"的言论,充斥着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标新立异的反驳。这样的反驳实际上出自那个时代文人对打破传统、建立秩序的渴望。
关键词 张岱 笔墨 禅意 晚明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