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ka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kaBP偏冷偏干;16.0~11.8ka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ka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kaBP气候偏暖湿;6.3~4.5 kaB 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展开更多
农业起源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起源需具备一定环境和人口压力、适合的地形、适宜野生稻和黍(粟)生长的气候环境、有从事高级采集-农业活动的文化背景等条件。根据环境演变...农业起源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起源需具备一定环境和人口压力、适合的地形、适宜野生稻和黍(粟)生长的气候环境、有从事高级采集-农业活动的文化背景等条件。根据环境演变和考古资料,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事件。气候变化刺激了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新仙女木时期巨大的环境-人口压力促进了农业的产生;8.2 ka BP气候干冷事件推动了农业的扩张。根据农业起源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典型遗址分布,结合农业起源需具备的条件,综合分析发现:太行山南麓、汾渭谷地一带应该是北方黍(粟)作农业起源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岭北麓过渡地带应该是南方稻作起源地。展开更多
文摘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ka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kaBP偏冷偏干;16.0~11.8ka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ka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kaBP气候偏暖湿;6.3~4.5 kaB 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
文摘农业起源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起源需具备一定环境和人口压力、适合的地形、适宜野生稻和黍(粟)生长的气候环境、有从事高级采集-农业活动的文化背景等条件。根据环境演变和考古资料,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事件。气候变化刺激了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新仙女木时期巨大的环境-人口压力促进了农业的产生;8.2 ka BP气候干冷事件推动了农业的扩张。根据农业起源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典型遗址分布,结合农业起源需具备的条件,综合分析发现:太行山南麓、汾渭谷地一带应该是北方黍(粟)作农业起源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岭北麓过渡地带应该是南方稻作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