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活动构造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2 位作者 赵月霞 刘晨光 吴金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9,共8页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约5 000 km的浅层地震资料,发现在渤海海域发育大量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和褶皱,进而对其分布、浅层结构、运动学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渤海海域活动断裂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约5 000 km的浅层地震资料,发现在渤海海域发育大量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和褶皱,进而对其分布、浅层结构、运动学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渤海海域活动断裂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走向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东西向断裂数量最多;断裂的形成受区域应力场和早期断裂的控制,而褶皱则以背斜居多,通常沿早期断裂带发育;就分布密度而言,辽东湾内断裂密度远小于其他海域,而同一构造单元其边界部位断裂密度大于单元内部;具继承性发展的断裂多具有复杂的破裂结构,破裂带剖面上呈耙形或"Y"字型,晚更新世沉积层变形明显;受断裂错动地层的形成时代表明,多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晚期,部分断裂在全新世发生过活动;多数断裂具有明显正断拉张作用,而郯庐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内次级断裂还可能具走向滑移分量;渤海浅层断裂的活动性与现代地震震中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对于渤海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晚更新世-全新世 活动构造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秀容 戴纯俊 +2 位作者 刘志高 许冬儿 潘兆忠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利用蕴涵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的波速测试成果 。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沉积物 晚更新世-全新世
下载PDF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保生 吴正 +8 位作者 David Dian ZHANG 范安康 阎满存 孙武 靳鹤龄 董光荣 祝一志 高全洲 张甲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风区 晚更新世-全新世 湾地层剖面 沙漠期 气候波动 季风沙区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广西独山洞遗址孢粉记录的植被景观演替
4
作者 杨庆江 赵克良 +4 位作者 周新郢 张雅平 李大伟 王伟 李小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3-804,共12页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田东独山洞厚约150 cm的沉积剖面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已发表的考古遗址数据,重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独山洞周边的植被变化,探讨人类活动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晚更新世(约15700~14200 cal.a B.P.)独山洞剖面周边分布有常绿阔叶林以及相对开阔的草地,区域资源型植物丰富,适合狩猎采集人群生存;而在早全新世(约9500~7800 cal.a B.P.),人类活动增强,独山洞周边阔叶树减少,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植被景观变得开阔,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独山洞遗址 植被 人类活动 更新世-全新
原文传递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被引量:57
5
作者 王志才 贾荣光 +2 位作者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根据断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莒县至昌邑之间安丘-莒县断裂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断裂,与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莒县 活动特征 几何结构 晚更新世-全新世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性 控制作用 走滑活动 活动时代 研究成果 主导地位 7级地震 强震 逆冲
下载PDF
Late Pleistocene-Holocene slip history of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Inner Mongolia,northern China) from cosmogenic ^(10)Be dating on a bedrock fault scarp 被引量:12
6
作者 SHEN Xiao-ming LI De-wen +3 位作者 TIAN Yun-tao LV Yan-wu LI Da-wei LI Yan-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882-890,共9页
Offset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deformed late Quaternary strata indicate active deformation along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LSPF),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s in the Hetao fault zone in Inner Mongolia,N... Offset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deformed late Quaternary strata indicate active deformation along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LSPF),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s in the Hetao fault zone in Inner Mongolia,North China.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bedrock fault scarps along the LSPF offers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faulting history.Using cosmogenic (10)~Be exposure dating,we measured the exposure ages of the western Langshankou scarp,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SPF.Our data revealed at least two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at 22.2±3.3 ka and 7.2±2.4 ka,respectively.These ev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paleoseismic trench studies.The reg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and sampling height along the scarp yield a fault slip rate of 0.10 +0.05/-0.06 mm/yr,which i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post-late Pleistocene fault slip rate of ~1 mm/yr,as estimated from the offset of the T_2 terraces by previous studies.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lip of the LSPF may have been accommodated by other fault bra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晚更新世-全新世 断层滑动速率 宇宙成因核素 中国北部 活动历史 断层崖 内蒙古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明光段紫阳山探槽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朋 姚大全 +4 位作者 郑海刚 杨源源 缪鹏 李军辉 疏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2-651,共10页
郯庐断裂带安徽省内段落属于该断裂带的南段,断裂构造复杂,总体上断层活动性要弱于断裂带的山东、江苏段。近年来笔者多次在苏皖交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淮河以南的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安徽省内段落属于该断裂带的南段,断裂构造复杂,总体上断层活动性要弱于断裂带的山东、江苏段。近年来笔者多次在苏皖交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淮河以南的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明光段为探查重点,在明光紫阳山北侧跨断层开挖地质探槽。探槽(Tc1)显示断层表现为逆冲、张裂等活动形式,且断层向上延伸错动晚第四纪地层;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段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有较强的活动,最新活动时代可达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探槽揭露的断层表现出多种活动形式,显示了明光段断层活动的多期次性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明光段 地质探槽 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