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绍阳 李莉 钟珊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30眼患者分为SLT组15例(接受SLT治疗)和药物组15例(接受0. 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 目的比较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30眼患者分为SLT组15例(接受SLT治疗)和药物组15例(接受0. 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眼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的基线眼压相比,治疗后1 d,SLT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大于药物组,其余各时间点药物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均大于SLT组。SLT组患者治疗后眼压的波动大于药物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LT可有效降低残余性晚期POAG患者的眼压,但降压效果及稳定性逊于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激光小梁成形术 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残余青光眼 眼压 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
下载PDF
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纹姬 袁援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利用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cd deviation,PSD)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7例60眼,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 目的:利用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cd deviation,PSD)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7例60眼,利用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计分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视野进展组和视野平稳组。通过改良的HPA(Hodapp-Parrish-Anderson)国际视野分期法,根据术前视野将两组观察对象分为早、中、晚期。观察两组中晚期术后MD,PSD与术前相应指标的变化,术后随访MD,PSD之间的变化;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小梁切除术后视野平稳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PSD升高,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组早期,MD绝对值下降,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SD上升,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两组术后随访MD绝对值有缓慢上升趋势,视野进展组的均值较视野平稳组高,但PSD两组间比较变化不大。结论: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效果好,随着随访年限的延长,视野有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视野进展 平均缺损 模式标准差
下载PDF
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作者 陈丽娜 靳琳 孙露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 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 (0, 2.75)种,B组:0 (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 超声乳化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4
作者 陈妍 卓洪民 +6 位作者 张帆 周璇 袁承志 喻昶 彭清华 曾梅艳 宋厚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冬生 李桂荣 李翠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83-384,F0003,共3页
青光眼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原则为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心理、睡眠等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在住院期间及时... 青光眼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原则为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心理、睡眠等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在住院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为避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现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行综述。本研究主要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进展、护理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护理人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护理措施 治疗
下载PDF
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6
作者 冯鑫 余适 陈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60)采用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角膜中央厚度(CCT),以及角膜内皮功能指标、视盘血流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黄斑区GCC厚度大于对照组、CCT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盘内所有血管血流密度、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能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白内障 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下载PDF
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溴莫尼定噻吗洛... 目的 观察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Ⅱ组采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Ⅲ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持续滴眼4周为1个疗程,3组均持续用药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个月眼内压,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眼内病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6个月3组眼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0.05或P<0.01),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力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均<0.01),Ⅱ组、Ⅲ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视盘盘沿面积、视野缺损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且Ⅰ组高于Ⅱ组、Ⅲ组(P均<0.05),Ⅱ组、Ⅲ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6.00%vs. 20.00%或28.00%,χ^(2)=4.332/8.575,P=0.037/0.003),Ⅱ组、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相较于单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可更好地控制眼内压,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视神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 眼内压 眼部血流动力学 安全
下载PDF
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毛安 宋明霞 +2 位作者 朱源 徐红 庄君苗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对照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力、视野、眼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视力、平均光敏度、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平均光敏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眼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梅花针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提高患者视力和视野,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视神经损害 针刺 梅花针 叩刺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
9
作者 陈志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 9年3月-2022年3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1 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复合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小梁... 目的 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 9年3月-2022年3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1 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复合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复合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复合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常规组,复合组眼压低于常规组,复合组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常规组,复合组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压过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纠正症状,促进视力恢复,降低眼压,改善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青光眼 视力 眼压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杨锦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7-0040,共4页
探讨针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集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们门诊以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由,要求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对照研究的全部观察对象;按照手术干预方式的不同... 探讨针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集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们门诊以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由,要求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对照研究的全部观察对象;按照手术干预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1组、2组;1组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2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统计、对比两组接受治疗患者的治疗结局、眼压以及视力变化、前房深度。结果 2组患者得到治疗的结果整体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眼压明显少于1组,前房深度更高,P<0.05;2组患者视力状况较之1组患者更好。结论 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改善视力,整体上,选择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手术治疗,更符合患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青光眼 手术干预 选择 效果
下载PDF
BDNF、IL-37、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
11
作者 陈果 郭颖卓 王华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1955-1958,1976,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37(IL-37)、可溶性CD44(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45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收治的45例(45眼)白内障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37(IL-37)、可溶性CD44(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45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收治的45例(45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D)值评估观察组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并将患者分成轻度组24例(24眼)、中度组12例(12眼)、重度组9例(9眼)。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的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单独及三者联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观察组患者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房水IL-37、sCD4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BDN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房水IL-37、sCD44表达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BDNF表达水平低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联合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高于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P<0.05)。观察组患者房水中IL-37的表达水平与sCD4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BDNF表达水平与IL-37、sCD4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IL-37、sCD44表达水平升高,BDNF表达水平下降,联合检测房水BDNF、IL-37、sCD44表达水平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三者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37 可溶CD44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博 杜蕊 吴惠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2709-2711,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梁切除且存在滤过泡单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梁切除且存在滤过泡单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图像视觉诱发电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视力、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图形诱发电位LP100、AP100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有效缓解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损伤,可促进患者视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青光眼滤过术 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13
作者 张鹰 李欣 孙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58-0161,共4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青光眼类型,与视神经节细胞损伤丢失有关,视神经损伤不断加重,导致进行性视功能丧失,致盲率高,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的治疗是通过降低眼压、视神经保护的方法来达到保存视功能的目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青光眼类型,与视神经节细胞损伤丢失有关,视神经损伤不断加重,导致进行性视功能丧失,致盲率高,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的治疗是通过降低眼压、视神经保护的方法来达到保存视功能的目的。近年临床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不断增多,可用于青光眼治疗的方法随之增多,本文对该病的治疗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一个中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致病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颉娟娟 陈颖 +6 位作者 张国伟 崔海悦 郝梦瑶 王劭雯 贾珍 徐春龙 陆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目的:鉴定一个江苏省南通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的青光眼致病基因,分析该基因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机制。方法:于2020-01/12回顾并招募了一个POAG家系,该家系跨越5代共33名,有13名家庭成员参与了研究,其中4名诊断为POAG,1名诊断为... 目的:鉴定一个江苏省南通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的青光眼致病基因,分析该基因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机制。方法:于2020-01/12回顾并招募了一个POAG家系,该家系跨越5代共33名,有13名家庭成员参与了研究,其中4名诊断为POAG,1名诊断为高眼压症,剩余8名未受影响。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基因。结果:该家系患者均在青年时期发现眼压升高并诊断为青光眼,需手术治疗控制眼压,先证者最高眼压(IOP)达55mmHg。全外显子测序在先证者LTBP2基因上发现了一个杂合突变(c.1197C>A,p.Phe399Leu),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位点与家系疾病并不分离。结论:LTBP2(c.1197C>A)突变不是该家系POAG的致病基因。但是LTBP2突变在POAG病例中的致病作用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LTBP2基因 基因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遗传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结构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瑶 刘丹丹 +1 位作者 石蕊 何媛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现POAG患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度近视患者并发POAG的概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本身就可能发生眼部一系列结构和功能... 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现POAG患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度近视患者并发POAG的概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本身就可能发生眼部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当高度近视合并POAG时,复杂的眼底改变造成近视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相互混淆,使早期青光眼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回顾高度近视合并POAG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视盘、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血管密度等眼底结构特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青光眼 视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血管密度
下载PDF
局部RAS组分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迪 李海军 +3 位作者 段世超 任静 崔慧玲 赵茹梦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1-374,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由数十种血管紧张素肽、肽酶和多种受体组成,特异性调节各组织器官功能,维持水电解质的稳态平衡。局部RAS组分广泛分布在人眼的组织结构中,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及病理作用。文章就RAS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由数十种血管紧张素肽、肽酶和多种受体组成,特异性调节各组织器官功能,维持水电解质的稳态平衡。局部RAS组分广泛分布在人眼的组织结构中,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及病理作用。文章就RAS系统的主要活性因子成分,及其如何维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小梁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及房水正常动力学状态,以及其作为治疗青光眼的潜在药物靶点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房水 眼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杞菊地黄丸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稳 赵磊 左韬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47-51,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杞菊地黄丸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TCMSP平台检索杞菊地黄丸中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TTD,PharmGKB数据库和查阅文献筛选出治疗...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杞菊地黄丸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TCMSP平台检索杞菊地黄丸中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TTD,PharmGKB数据库和查阅文献筛选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靶标,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再借助STRING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和R语言脚本筛选核心靶点,借助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网络中包含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65个活性成分和83个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009个GO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146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自发结合。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杞菊地黄丸主要通过柚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对AKT1、TP53、HIF1A、ESR1、MAPK14等多靶点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MAPK等多通路之间的协同作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原发青光眼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日节律”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择时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缘 吕怡 彭清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50-654,共5页
基于“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思想的指导,《黄帝内经》所论日节律提出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状态与自然界昼夜更替密切相关,是择时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损失为特征,存在部分视网膜光敏神经... 基于“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思想的指导,《黄帝内经》所论日节律提出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状态与自然界昼夜更替密切相关,是择时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损失为特征,存在部分视网膜光敏神经节细胞的缺失,可造成眼部昼夜节律的紊乱,进而影响24 h眼压、眼灌注压等眼部参数,导致疾病进展。本文以“日节律”为主要根据,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存在的昼夜节律紊乱,并提出择时治疗策略,以期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日节律 原发青光眼 择时治疗
下载PDF
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疗效观察
19
作者 胡甜 张虹 +2 位作者 王军明 王琳颢 成前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8例(10眼)进行了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8眼),女... 目的初步评估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8例(10眼)进行了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8眼),女性2例(2眼)。年龄分布24~41岁,平均(33.9±5.9)岁。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视力、眼压、青光眼用药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平均随访时间为(13.0±3.9)个月。术前平均眼压为(24.7±6.2)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3.9±1.7)mmHg,较术前下降了43.7%。术前平均用药数量为3.1种,末次随访时为0.2种。4眼(40%)进行了滤过泡分离手术,其中1眼发生色素颗粒阻塞引流管出口,行滤过泡分离时清除阻塞物,房水顺利流出。截至末次随访,3眼获得手术完全成功,5眼获得部分成功,总成功率为80%。2眼术后发生前房积血,均在术后1个月内自行消退。其余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是POAG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在1年的随访中,患者眼压和青光眼用药数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XEN凝胶引流管 微创青光眼手术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何诗 黄小莹 +1 位作者 何文静 钟珊 《微创医学》 202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预计203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达9540万,2040年将高达1.118亿[1]。青光眼防治是世界防盲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 glaucoma,POAG)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因其...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预计203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达9540万,2040年将高达1.118亿[1]。青光眼防治是世界防盲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 glaucoma,POAG)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故早诊断、早治疗、终身随访治疗是降低青光眼致盲率的重要举措。药物、激光及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三大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传统滤过手术 激光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