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海浪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就诊于该院的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1,58眼)和对照组(n=51,60眼),观察组采... 目的研究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就诊于该院的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1,58眼)和对照组(n=51,60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PPI)+房角黏连分离术(GSL)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PPI)+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2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5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好,眼压控制佳,视力恢复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I GSL术 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表麻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延琴 葛胜利 高向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评价表麻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的疗效。方法:观察45例青光眼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视野。结果:45例均采用表面麻醉顺利完成手术,眼压控制好,滤过泡形成良好,无视野损害。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 目的:评价表麻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的疗效。方法:观察45例青光眼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视野。结果:45例均采用表面麻醉顺利完成手术,眼压控制好,滤过泡形成良好,无视野损害。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小梁切除术采用表面麻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小梁切除术 慢性闭角青光眼晚期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例
3
作者 唐莹 赵鋆 李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数量降低,临床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视神经损害 不可逆性 临床诊断 致盲性眼病 视力下降 症状不明显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骁 杨海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东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124只患眼)慢性闭角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东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124只患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及术后5d角膜内皮细胞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均较A组更高;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更低;术后5d两组患者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与平均细胞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A组均较B组更大,细胞密度较术前均降低,且A组较B组更低(均P<0.05);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A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对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探讨葛根素滴眼液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杨文超 侯乃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滴眼液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利用葛根素的结构信息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滴眼液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利用葛根素的结构信息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葛根素的治疗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CG相关靶点,葛根素治疗靶点和CACG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在String平台上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_v3.9.1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及计算,得到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验证葛根素滴眼液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经筛选显示,葛根素滴眼液有效成分的葛根素潜在治疗靶点共402个,CACG的靶点共得到1506个,葛根素抗CACG的潜在作用靶点共68个,其中关键靶点共8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细胞凋亡过程、稳态维持、对缺氧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为内分泌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GE-RAGE通路等。关键靶点分别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P53结合蛋白1、胱天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连环蛋白β1、金属基质蛋白酶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与除连环蛋白β1外的7个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葛根素滴眼液可能作用于VEGFA、TP53、CASP3、TNF、AKT1、HIF1A、MMP9等靶点,通过调控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CAC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葛根素滴眼液 慢性闭角青光眼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常会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1-0133,共3页
对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 收集我院2022.1-2.23.1之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均=24,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 对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 收集我院2022.1-2.23.1之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均=24,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 慢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4
7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艳君 刘斐 +3 位作者 杨晓然 李远标 邵东平 李敏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随访8~15(平均10.8)mo,观察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2眼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另4眼随访期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后,眼压<21mmHg,1眼加用2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和5g/L噻吗洛尔滴眼液)后,眼压<21mmHg;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除1例术前明显视神经萎缩病例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余病例术后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35±0.54mm,较术前(2.01±0.05mm)明显加深。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粘连分离术 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川芎嗪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视力和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的PCACG患者40例5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体积分数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视野变化。视野指标包括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视力26眼中有效14眼,无效12眼,有效率53.8%;对照组视力28眼中有效2眼,无效26眼,有效率7.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1,P=0.003)。治疗组治疗后MS、MD[(19.09±0.74)、(8.19±0.75)dB]较治疗前[(23.53±0.62)、(6.73±0.63)dB]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57,P<0.05);对照组治疗后MS、MD[(18.64±0.83)、(8.76±0.84)dB]较治疗前[(19.18±0.72)、(8.32±0.82)dB]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MS、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21,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的视力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川芎嗪 视力 视野
下载PDF
两种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季河清 杜伟 马晓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82-183,共2页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主要是出现了一些较重的术后并发症。近10年来,针对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小梁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黎彦宏 田华 杨建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关闭或粘连的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患者34眼(9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77%)术后不需给予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维持在21mmHg以下;术前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平均值分别为2.04±0.31mm、0.132±0.033μm、15.44°±3.10°,显著小于术后的平均值(3.26±0.29mm、0.407±0.038μm、34.26°±3.60°,均P<0.01);术后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33-1434,共2页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t0年2月至2012年2月问于我院眼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周边前房浅,虹膜隆起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房角狭窄,视盘凹陷,伴有明显的视野缩小。观察组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3~72(52.1±3.3)岁,眼压32—65(46.5±3.8)mmHg,其中单眼28例,双眼10例。对照组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2~74(54.3±3.6)岁,眼压31~63(45.8±3.6)mmHg,其中单眼30例,双眼8例。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肾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情况,无其他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同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压等情况经x2检验以及t检验比较显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0g·L-1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眼动脉(ocular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time 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OA、SPC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OA和CRA的PSV、EDV、RI、TAMV有一定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SPCA的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川芎嗪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申爱军 高永杰 贾艳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95-897,共3页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关怀英 张大卫 孔凡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和视野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眼压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RNFL厚度、C/D比值和视野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且能维持患者长久可用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后视野变化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晓明 邹燕红 +2 位作者 刘小力 艾凤荣 刘熙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 (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 目的 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 (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共计29例47眼,所有患者均需于眼压稳定后行Humphrey视野计24-2程序行视野检查至少两次,间隔时间至少1年以上,并按照随访时间长短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即1~2年组和2年以上组。根据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的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及秩和检验;将视野分为五个区域并计算每个区域的光敏感度和缺损深度。结果 随诊1~2年和2年以上患者视野的AGIS评分、各区缺损深度及各区光敏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时,其青光眼视神经病损可能无明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视野 眼压
下载PDF
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萍 薛艳 张俊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定。结果 2组患者训练前HAMA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训练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角色(RE)、心理卫生(MH)和总的健康状况(GH)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和躯体角色(RP)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BP、SF和RE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PF、RP、GH、VT和MH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放松训练 慢性闭角青光眼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英慧 徐辉 +3 位作者 石晶 付笑笑 董微丽 崔秀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 OCT检测CPACG患者55例(55眼)早期、中期及晚期与正常人30例(30眼)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比较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m GCC厚度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5±8.21)μm、(96.11±7.77)μm、(95.05±9.94)μm,(76.04±8.58)μm、(83.04±8.72)μm、(74.17±9.71)μm,(64.40±10.13)μm、(68.83±13.26)μm、(63.34±12.61)μm。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青光眼病情的进展,RNFL厚度及m GCC厚度逐渐变薄,中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早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中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ACG患者平均m GCC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上方m GCC厚度和上方RNFL厚度、下方m GCC厚度和下方RNFL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7、0.976、0.971,均为P=0.000)。结论频域OCT检测的CPACG患者的m 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逐渐变薄,与RNFL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立峰 张炬 +1 位作者 周欣欣 王贝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估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进行放射状光凝,范围为360°周边虹膜。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52眼。观察术后1d、1... 目的评估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进行放射状光凝,范围为360°周边虹膜。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52眼。观察术后1d、1周、1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为(42.7±8.9)mmHg(1kPa=7.5mmHg);术后1d、1周、1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3±8.2)mmHg、(14.4±11.1)mmHg、(14.8±13.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眼压≤21mmHg者分别为45眼(86.5%)、43眼(82.7%)、41眼(78.8%)。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683±248)mm-2,术后1周为(2651±284)mm-2,术后1个月为(2625±321)mm-2,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前房角累积开放范围>1/2周者分别为46眼(88.5%)、44眼(84.6%)、42眼(80.8%)。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瞳孔变形(1周后减轻,1个月后有9眼未恢复)和虹膜炎症反应(用药3d后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无虹膜脱色素、出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且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虹膜成形术 慢性闭角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拉坦前列素长期干预对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丹萍 施小茹 +1 位作者 高怡红 贺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单纯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9例(55只眼)早、中期老年CACG患者,平均年龄为77.83±5.74岁,眼压﹥21mmHg(1mmHg=0.133kPa)且﹤36mmHg。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滴... 目的观察长期单纯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9例(55只眼)早、中期老年CACG患者,平均年龄为77.83±5.74岁,眼压﹥21mmHg(1mmHg=0.133kPa)且﹤36mmHg。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滴眼,每天1次,共随访3年。于用药后1周、4周、6月、12月、24月及36月观察眼压、视野、视乳头杯盘比(C/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眼部症状及体征。结果与基线眼压值(24.89±2.96mmHg)相比,用药后1周、4周、6月、12月、24月及36月平均眼压分别下降6.77±2.98、7.54±3.24、8.25±3.49、7.36±3.11、7.99±2.89及8.38±2.96mmHg,用药后各时间段眼压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动态观察虽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眼中4眼出现结膜充血,1眼出现虹膜色素沉着,继续治疗无不适。结论每日一次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老年CACG患者具有良好的长期平稳降低眼压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坦前列素 慢性闭角青光眼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