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秦中晚期文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蒲向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6-71,共6页
在诸多"秦"含义中,只有秦族、战国秦人、诸侯秦国、秦王朝和文学有直接关系,文学意义最大。伯益始嬴、非子始秦、秦仲始强、襄公始国、穆公称霸、嬴政始皇——既是"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可以看成是与文学直接关... 在诸多"秦"含义中,只有秦族、战国秦人、诸侯秦国、秦王朝和文学有直接关系,文学意义最大。伯益始嬴、非子始秦、秦仲始强、襄公始国、穆公称霸、嬴政始皇——既是"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可以看成是与文学直接关联的重要连接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秦文学"的中期,即秦中期文学,此期文学呈现一种不平衡现象,文公以后的春秋时期文学作品比较多,且以四言为主。"秦文学"的晚期,由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诸种原因,文学成就式微,李斯文和刻石文成为代表,而出土文献,因行政和实用等因素而文学价值多有不济,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新材料研究的进展,此期"秦文学"有细致检视的必要,以刷新我们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学 秦中期文学 晚期文学
下载PDF
明代晚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异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辰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5-37,共3页
我国文学作品中,尤以明代后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异化现象描写最为突出。以何以为人和人性异化为落脚点,结合明代晚期《牡丹亭》、《金瓶梅》等具体文学作品,可以对受传统封建礼教控制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影响下的人性异化现象分别进行分析... 我国文学作品中,尤以明代后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异化现象描写最为突出。以何以为人和人性异化为落脚点,结合明代晚期《牡丹亭》、《金瓶梅》等具体文学作品,可以对受传统封建礼教控制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影响下的人性异化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并试图从历史评价视角去回答如何应对人性异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晚期文学作品 人性异化 应对
下载PDF
“秦文学”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蒲向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秦文学"在学界研究中显得比较薄弱,各类文学史都未对其有一个独立、多面的论述。针对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秦文学"进行整体考察。秦早期文学按时段分,属于襄公以前(含襄公)时期的文学,这是"秦文学"的草创... "秦文学"在学界研究中显得比较薄弱,各类文学史都未对其有一个独立、多面的论述。针对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秦文学"进行整体考察。秦早期文学按时段分,属于襄公以前(含襄公)时期的文学,这是"秦文学"的草创时期,地域上主要分布在西汉水流域或渭水—牛头河流域;其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秦文学"的中期,即秦中期文学,此期文学呈现一种不平衡现象,文公以后的春秋时期文学作品比较多,且以四言诗为主;"秦文学"的晚期伴随着秦王朝始终,由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诸种原因,文学成就式微,李斯文和刻石文成为代表,而出土文献,因行政和实用等因素文学价值不高。随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的进展,"秦文学"将取得和它实际状况相应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学 秦早期文学 秦中期文学 晚期文学
下载PDF
《少帅》:反传奇的传奇叙事——兼论张爱玲的创作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小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张爱玲的遗作《少帅》以民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为原型,传述了主人公陈叔覃和周四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一反既往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传奇想象与叙写模式,着重突出了作为大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小团圆"情节... 张爱玲的遗作《少帅》以民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为原型,传述了主人公陈叔覃和周四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一反既往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传奇想象与叙写模式,着重突出了作为大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小团圆"情节,形成与张氏沦陷时期文学不同的反传奇叙事法。《少帅》中的爱欲叙事既是张胡恋的"繁华春梦"在张爱玲晚期文学中的再现,也凸显了其以自身经验替补文学想象严重不足的创作困境。《少帅》清晰地显示了张爱玲于1946年之后在文学叙事上的突破努力及无法克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帅》 张爱玲 爱欲叙事 晚期文学 创作困境
下载PDF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出版
5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53-153,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田泥的学术专著《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2005年10月出版。本书就20世纪晚期中国女作家文本中的分裂意识做出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并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田泥的学术专著《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2005年10月出版。本书就20世纪晚期中国女作家文本中的分裂意识做出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并对与此相关的女性生存的一些问题予以探究与梳理。笔者从考究女性分裂意识的产生原由,到梳理分裂意识的衍变及表现,即女性的雄化意识、 识、自审意识的彼此滋生、存在与内在转化。接着透析女性分裂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自审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 青年研究人员 文学研究所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
原文传递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傅浩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24,共11页
神秘哲学是叶芝的三大兴趣之一。他在对东西方种种秘密法术亲身实验的基础上 ,构造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其内容涉及个人秉性类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死后灵魂的存在状况。这些是诗人毕生关心的“主观真理” ,也是其中晚期文学创作的主题... 神秘哲学是叶芝的三大兴趣之一。他在对东西方种种秘密法术亲身实验的基础上 ,构造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其内容涉及个人秉性类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死后灵魂的存在状况。这些是诗人毕生关心的“主观真理” ,也是其中晚期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意象的源泉和参照背景。通过把神秘哲学与文学统一起来 ,诗人完成了自我的宗教修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哲学 晚期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叶芝 爱尔兰
原文传递
Between Manuscript and Print: Literary Reception in Late Medieval France. The Case of the Songe de la Pucelle
7
作者 Emma Cayley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2期137-165,共29页
Based on original archival and codicolog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in- vestigates the transformations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manuscript and printed versions of fifteenth-century poetry through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Based on original archival and codicolog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in- vestigates the transformations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manuscript and printed versions of fifteenth-century poetry through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one surprisingly complex debate poem, Le Songe de la Pucelle (The Dream of the Virgin). Our debate relates the choice that a female narrator must make between the respective appeals of two personifications, Love and Shame, who appear to her in a dream- vision. The manuscript tradition invariably collects the poem with other fifteenth- century debates and moral texts, while the early printed copies tended to have experienced a prior separate circulation and often remain as monotextual pamphlets. Manuscript and printed copies of the same poem seem, then, to target different audiences. My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curious divergence in the transmission pattern of the manuscript and printed versions of the Songe and seeks possible answers in the very different sets of images accompanying the text in manuscript and printed ve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EVAL Fifteenth century MANUSCRIPT Early printed book Debate poetry Dream-vision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中的浪漫挽歌——论《生活的充裕》中情感与物质的交织
8
作者 蒋成稷 《德语人文研究》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中篇小说《生活的充裕》作为蒂克浪漫文学晚期的作品,集中反映了蒂克处于文学时期的历史节点上暧昧的写作特色。本文从卢曼的爱情语义学和物质文化理论入手,分析小说中浪漫情感与现实物欲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窥探蒂克晚期面向... 中篇小说《生活的充裕》作为蒂克浪漫文学晚期的作品,集中反映了蒂克处于文学时期的历史节点上暧昧的写作特色。本文从卢曼的爱情语义学和物质文化理论入手,分析小说中浪漫情感与现实物欲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窥探蒂克晚期面向现实主义充满忧郁的书写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克 浪漫文学晚期 爱情语义学 物质文化 书写实践
原文传递
两约之间犹太人在神学和灵命上的发展
9
作者 曲辰 《金陵神学志》 2016年第Z1期192-229,共38页
本文从旧约神学向新约神学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两约之间'犹太人在神学和灵命上的震荡和嬗变,指出了信仰团契在信仰的核心不变的前提下,神学可以同文化很好地融合与相互促进;在希罗文化浸润下,希伯来的独一真神信仰同希腊罗马... 本文从旧约神学向新约神学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两约之间'犹太人在神学和灵命上的震荡和嬗变,指出了信仰团契在信仰的核心不变的前提下,神学可以同文化很好地融合与相互促进;在希罗文化浸润下,希伯来的独一真神信仰同希腊罗马文明相融合,走向基督教信仰的历程,为今日的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鲜明的古代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约次经和典外文献 犹太晚期智慧文学、启示文学 拉比犹太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