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芝晚期诗歌中难以和解的二律背反
1
作者 邓帮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叶芝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的探究热点,尤其是他晚期诗歌中的二律背反或悖论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诗达成了在矛盾中的统一;有的虽得出相反结论,但研究不够充分和深入。这里仍以二律背反为切入口,集中... 叶芝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的探究热点,尤其是他晚期诗歌中的二律背反或悖论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诗达成了在矛盾中的统一;有的虽得出相反结论,但研究不够充分和深入。这里仍以二律背反为切入口,集中研究叶芝晚期诗歌中的悖论表现及原因。研究发现,叶芝晚期诗歌中存在升华与去升华、身体与心灵、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等几对主要矛盾。一方面,诗人叶芝运用这些矛盾或二律背反来组织和描述生活经历,另一方面,经由这种诗歌艺术的矛盾审美,诗人才能将其生活中经历的种种矛盾逐渐释放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晚期诗歌 二律背反 悖论
下载PDF
论李白晚期诗歌的变化
2
作者 庞君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安史之乱后,由于受到战乱、流放夜郎及年岁的老去等因素的影响,李白的心境发生了改变,他的诗歌亦随之有所流变。本文以李白入狱为界,将其诗分为前后两期,李白诗歌由前期抒情言志为主渐渐倾向抒情与写实的紧密结合,诗歌情感变得沉稳、低... 安史之乱后,由于受到战乱、流放夜郎及年岁的老去等因素的影响,李白的心境发生了改变,他的诗歌亦随之有所流变。本文以李白入狱为界,将其诗分为前后两期,李白诗歌由前期抒情言志为主渐渐倾向抒情与写实的紧密结合,诗歌情感变得沉稳、低沉、悲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晚期诗歌 变化
下载PDF
钱谦益晚期诗歌中的“遗民”心态
3
作者 康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钱谦益是一位处于明清交际的非典型性诗人,他在明亡后改仕新朝,揭开清诗的篇章,主持东南诗坛。由于其经历的独特性,他晚期的诗歌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民"心态。时人乃至乾隆对于他的品格以及诗歌都有所诟病,但跳脱出来,我们却... 钱谦益是一位处于明清交际的非典型性诗人,他在明亡后改仕新朝,揭开清诗的篇章,主持东南诗坛。由于其经历的独特性,他晚期的诗歌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民"心态。时人乃至乾隆对于他的品格以及诗歌都有所诟病,但跳脱出来,我们却可以在他的诗中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钱谦益。尽管"贰臣"的身份给钱谦益带来很多诟病,使他在表达感情时比其他没有降清的"遗民"要显得更加复杂和敏感,以期后人明了他的尴尬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晚期诗歌 “遗民”心态
下载PDF
诗歌与思想的天平——评崔梦田《内在乐园:论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认知和自由》
4
作者 吴雁翔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崔梦田的专著《内在乐园:论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认知和自由》聚焦“内在乐园”这一理念,从宗教、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弥尔顿晚年三部诗歌作品中的一系列经典议题。将霍布斯的“利维坦”与弥尔顿的“内在乐园”对照是其最引人注目的... 崔梦田的专著《内在乐园:论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认知和自由》聚焦“内在乐园”这一理念,从宗教、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弥尔顿晚年三部诗歌作品中的一系列经典议题。将霍布斯的“利维坦”与弥尔顿的“内在乐园”对照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该书也是国内首部深度探讨弥尔顿的诗歌、宗教及其政治思想内在关联的专著,其主要贡献在于拓展了国内研究的学术视野,为理解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神学思想和共和理念提供了切实帮助,同时,其审慎、讲究平衡的研究方式颇具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政治 思想史 弥尔顿的晚期诗歌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奥登生平简述·晚期诗歌释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桑克 《诗歌月刊》 2009年第3期32-32,共1页
W.H.奥登,是继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擅长各种诗体,他将任何一种英语诗体都重新赋予以鲜活而智慧的现代生命,这些诗体既包括十四行诗、六节六行诗,四行戏谑诗等轻体诗。
关键词 奥登 英语诗 艾略特 释读 现代生命 牛津大学 晚期诗歌 诗体 约克郡 五十年代
原文传递
谈谈白居易晚期诗风转变的根源
6
作者 范育新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3期4-5,共2页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晚期一改"兼济之志",写作了大量闲适诗。为了探究他晚期诗风转变的缘由,本文主要从时代风尚、儒家思想、仕途经历、释道信仰、陶潜影响、洛阳文化六个方面来阐明根本原因。
关键词 白居易 晚期诗歌 诗风转变
下载PDF
试论柳宗元晚期诗创作心态
7
作者 段吉方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1-15,共5页
柳宗元在贬居柳州的晚期生活中 ,以诗歌形式抒发生命遭受沉沦的深哀巨痛和对命运进行抗争的九死未悔的追求精神。诗人源于人生感恨的激切孤直又幽独寂寞的性格导致诗人晚期哀伤、忧怨又不甘沉沦的复杂的创作心态 ,这种心态形成他晚期诗... 柳宗元在贬居柳州的晚期生活中 ,以诗歌形式抒发生命遭受沉沦的深哀巨痛和对命运进行抗争的九死未悔的追求精神。诗人源于人生感恨的激切孤直又幽独寂寞的性格导致诗人晚期哀伤、忧怨又不甘沉沦的复杂的创作心态 ,这种心态形成他晚期诗写物抒情 ,含痛楚于悲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晚期诗歌创作 创作心态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王安石与佛教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煜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4-66,63,共4页
王安石的一生 ,无论是在学术思想上 ,还是在诗歌创作上 ,都受到了佛教的巨大影响 ,前者主要体现在他居相位时强调体用合一的义利观和善恶不定的人性论上 ,后者则体现在他罢相后对世间万物“近于无心”的人生态度上 。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荆公之学 晚期诗歌
下载PDF
浅论王安石晚年诗
9
作者 田玉芳 《社科纵横》 2006年第4期97-98,共2页
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成就了为人称道的“荆公体”,本文是通过对王安石晚年的诗歌的分析,从荆公晚年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等方面入手,集中探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特色。
关键词 王安石 晚期诗歌 恬淡 激愤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二题
10
作者 卜庆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第3期22-27,共6页
一、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方法的商讨在研究郭沫若中晚期诗歌时,有人曾经说:“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以后的论文中,片面否定浪漫主义,片面强调现实主义。自诗集《恢复》开始,他在诗里就很少采用那些自己特别喜爱的题材,运用那些自己特别熟练... 一、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方法的商讨在研究郭沫若中晚期诗歌时,有人曾经说:“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以后的论文中,片面否定浪漫主义,片面强调现实主义。自诗集《恢复》开始,他在诗里就很少采用那些自己特别喜爱的题材,运用那些自己特别熟练的手法,而一心一意遵循现实主义的要求。”他并把这作为郭沫若部分诗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 郭沫若诗歌 创作方法 郭沫若研究 晚期诗歌 积极浪漫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 陈独秀 作品
下载PDF
从幻灭到静穆:穆旦诗歌的最后绝唱
11
作者 孙良好 《华中学术》 2022年第4期136-144,共9页
1975年至1976年,穆旦最后迸发的诗歌创作是对他一生精神生命历程的总结。与之前的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着沉郁的基调,不再有强烈的挣扎、痛苦和困惑,但却充满了一种幻灭之感,显得沧桑、苦涩而凄凉。与此同时,向死而生的理念不时凸... 1975年至1976年,穆旦最后迸发的诗歌创作是对他一生精神生命历程的总结。与之前的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着沉郁的基调,不再有强烈的挣扎、痛苦和困惑,但却充满了一种幻灭之感,显得沧桑、苦涩而凄凉。与此同时,向死而生的理念不时凸显,又因了诗人的沉思冥想见出反抗绝望的不懈努力。这些最后的诗篇既是深刻的生命体验的本真呈现,又是洗尽铅华后的返璞归真,诗歌语言趋于朴素、流畅、自然,呈现出一种静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晚期诗歌 幻灭之感 静穆之美
原文传递
安娜?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12
作者 史伟 《大陆桥视野》 2016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安娜?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俄罗斯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中晚期诗歌作品中的孤独主题进一步发展,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人性本质,彰显悲剧精神。
关键词 阿赫玛托娃 孤独 晚期诗歌
下载PDF
约翰·阿什贝利晚期诗十五首
13
作者 少况(译) 《江南(诗)》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主持人语:阿什贝利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代表了当代智性诗歌抵达的一个新高度。他的创作向来以晦涩、荒诞、神秘著称,但其晚期诗歌在语言上却愈显平易、日常和恬淡,具有一种“看山是山”的新自然态势,所谓神秘,仿佛那就是生活本... 主持人语:阿什贝利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代表了当代智性诗歌抵达的一个新高度。他的创作向来以晦涩、荒诞、神秘著称,但其晚期诗歌在语言上却愈显平易、日常和恬淡,具有一种“看山是山”的新自然态势,所谓神秘,仿佛那就是生活本身,因此它们更耐咀嚼和品味,实际也对读者的“感”与“悟”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期我们介绍的另一位作者是来自斯拉夫文化的白俄罗斯诗人瓦尔日娜·莫尔特,她的诗歌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底色,忧伤、自恋、唯美,但不乏明快与幽默的因子,它们在现实与信仰的撕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诗歌 智性 阿什贝利 浪漫主义 白俄罗斯 唯美
原文传递
谈阎安的诗歌
14
作者 宋逖 《诗歌月刊》 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
石头轮回或黑色的热星,红色的——一个人瞭望的《玩具城》石头是否仍具有大地弓弦般的寂静和完全还给了轮回之烟的神秘,我们放弃诗歌是因为她是有着最荒凉的巨大神秘感的,黑色的热星,红色,仍然等待睡眠被完成唤醒的虚无。正如苏珊桑塔... 石头轮回或黑色的热星,红色的——一个人瞭望的《玩具城》石头是否仍具有大地弓弦般的寂静和完全还给了轮回之烟的神秘,我们放弃诗歌是因为她是有着最荒凉的巨大神秘感的,黑色的热星,红色,仍然等待睡眠被完成唤醒的虚无。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她的书扉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诗歌 石头 写作 玩具 边界 性质 焦点 祈祷 作者 蜘蛛
原文传递
郭沫若研究的新阶梯——读卜庆华的《郭沫若评传》
15
作者 何益明 韦雁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2期289-292,共4页
郭沫若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梯式的发展:解放以前、建国后十七年和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阶段的起步可以从1923年闻一多评《女神》的两篇文章算起,历时二十多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但没有专著,显得零碎而不系统。第二个阶梯,在散篇论... 郭沫若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梯式的发展:解放以前、建国后十七年和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阶段的起步可以从1923年闻一多评《女神》的两篇文章算起,历时二十多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但没有专著,显得零碎而不系统。第二个阶梯,在散篇论文的基础上开始了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评传 评述 历史剧 三个阶梯 文学创作 思想发展 十七年 晚期诗歌 建国后
原文传递
果园·生命·艺术——傅天琳组诗《六片落叶》印象
16
作者 肖体仁 《诗歌月刊》 2009年第9期20-22,共3页
傅天琳是一位与土地血肉相连、与果园生命相依的诗人。她说:"这片不是诗却是诗的缘由的果园,种满我的酸酸甜甜。像柠檬树和苹果树一样,在我生命的枝头,发出渺小和清新的回响。"①于是,当她逃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踏进充满宁静... 傅天琳是一位与土地血肉相连、与果园生命相依的诗人。她说:"这片不是诗却是诗的缘由的果园,种满我的酸酸甜甜。像柠檬树和苹果树一样,在我生命的枝头,发出渺小和清新的回响。"①于是,当她逃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踏进充满宁静与温馨的果园,我们便立即听见了她深情而忧伤的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天琳 果园 生命 落叶 艺术 无花果 晚期诗歌 苹果树 抒情方式 柠檬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