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晚熟”的意蕴
1
作者 曾海清 王锦涛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通过多角度解析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晚熟”的意蕴,认为它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渐进的“晚熟”,二是蛰伏的“晚熟”,三是蜕变的“晚熟”,四是智者的“晚熟”,后三种“晚熟”都蕴含着第一种。“晚熟”意蕴也是小说人物人... 通过多角度解析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晚熟”的意蕴,认为它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渐进的“晚熟”,二是蛰伏的“晚熟”,三是蜕变的“晚熟”,四是智者的“晚熟”,后三种“晚熟”都蕴含着第一种。“晚熟”意蕴也是小说人物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意蕴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晚熟的人》中的概念隐喻
2
作者 成芳霞 刘丹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十二个故事依然以“高密东北乡”的人与事反映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该小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有助于理解故...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十二个故事依然以“高密东北乡”的人与事反映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该小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有助于理解故事的隐含意义,探索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作者对乡民生活与复杂人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莫言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下载PDF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的叙事艺术研究
3
作者 高玉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艺术用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提升,并将其融入文本艺术结构之中,有利于文本叙述的策略,由此带给读者特殊的美学感受,启发想象力,并指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达到...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艺术用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提升,并将其融入文本艺术结构之中,有利于文本叙述的策略,由此带给读者特殊的美学感受,启发想象力,并指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达到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和谐共鸣。其叙事艺术十分丰富,不仅留下了丰富了想象空间,也逐步构成了故事的发展框架,为我国小说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莫言 小说 叙事艺术
下载PDF
《晚熟的人》:响彻于生命之刃的故事
4
作者 李程 张素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3-15,共3页
在《晚熟的人》中,莫言用非虚构的文学手法,以文学性的“莫言”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故事,关注时代生存形象,用强烈的反差手法,以现实的失落追忆往昔温情,以晚熟的心态叩问文学初心,用这把利刃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晚熟的人》是莫... 在《晚熟的人》中,莫言用非虚构的文学手法,以文学性的“莫言”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故事,关注时代生存形象,用强烈的反差手法,以现实的失落追忆往昔温情,以晚熟的心态叩问文学初心,用这把利刃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晚熟的人》是莫言在巅峰状态时的孤独生涯,也是他的新变与坚守,诉说着莫言八年中的“变”与“不变”,给予了我们关于人性、人生的独特探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晚熟的莫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之刃 美丑形象 手法反差
下载PDF
高密东北乡之“变”——莫言《晚熟的人》的地理空间建构
5
作者 邹淑琴 苏比努尔·亚库甫江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4期23-29,108,共8页
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作家在文学作品当中将现实中的景观、意象、实物等要素通过创造性想象进行艺术加工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学审美空间。莫言的大部分作品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形成了“高密东北乡”系列小说,其早... 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作家在文学作品当中将现实中的景观、意象、实物等要素通过创造性想象进行艺术加工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学审美空间。莫言的大部分作品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形成了“高密东北乡”系列小说,其早期作品构建了带有原始狂野气息和充满生命力的乡村空间。而小说集《晚熟的人》则聚焦于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与人事变化,从多方面展示了故乡的新变,反思了现代文明背景下故乡巨变中存在的问题,人性的异化与生命力的萎缩。显然,新作中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是充斥着金钱和名利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地理空间 重构
下载PDF
外视角与观察者——莫言《晚熟的人》叙事艺术新变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笑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开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这部作品集中,莫言以新的社会身份回归故乡。他再次塑造了与自己同名的人物形象“莫言”,并以“第一人称外视角”描写了其获奖后的生活状态。“莫言”形象并不承担叙...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开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这部作品集中,莫言以新的社会身份回归故乡。他再次塑造了与自己同名的人物形象“莫言”,并以“第一人称外视角”描写了其获奖后的生活状态。“莫言”形象并不承担叙事任务,而是以“观察者”身份自由穿梭在故事之间。通过对“莫言”形象的审视,作家莫言也在不断审视、反思自己,诺奖对其身份的重构使他尝试以新的书写姿态回归,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返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叙事手法 返乡
下载PDF
论莫言与乡土的动态关系——以《晚熟的人》人性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聿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6-132,共7页
作为莫言沉寂已久亮声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的人性书写剥离内在生命力积淀,因而在表现形式也呈现出节制内敛的倾向,而这背后的原因与作家获奖后创作视点的转移与创作心态的改变密切相关。童年记忆中的高密东北乡在现代文化氛围的浸... 作为莫言沉寂已久亮声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的人性书写剥离内在生命力积淀,因而在表现形式也呈现出节制内敛的倾向,而这背后的原因与作家获奖后创作视点的转移与创作心态的改变密切相关。童年记忆中的高密东北乡在现代文化氛围的浸染之下面目全非,作家与故乡之间平衡交互的关系被悄然打破,对故乡油然而生的陌生感令莫言不自觉地退到一个远观的立场,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原乡故土,在自我解构中实现对高密东北乡的再辖域化,为乡土文学困局提供一条逃逸而自生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人性书写 作家与故乡 乡土文学
下载PDF
流变、交错与打破:《晚熟的人》虚实叙事艺术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米文文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莫言有意借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奠定小说“纪实性”主调,又于元叙述穿插中打破真实,故事内外审视下的多重自我构成了叙事目光的流变,意即逐渐成熟的对虚实界限的自省。而故人返乡、故事继续的回环叙事和时空跳跃下的对比叙事,于场景空间中... 莫言有意借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奠定小说“纪实性”主调,又于元叙述穿插中打破真实,故事内外审视下的多重自我构成了叙事目光的流变,意即逐渐成熟的对虚实界限的自省。而故人返乡、故事继续的回环叙事和时空跳跃下的对比叙事,于场景空间中进一步打破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短篇小说《晚熟的人》对以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作出新创,探讨时代“常与变”下人存在的可能性,于虚实变幻的审美艺术中焕发强烈的时代反思与自我解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叙事视角 时空交错 虚实艺术
下载PDF
后现代浪潮中的一柄利剑——论《晚熟的人》中的“晚熟”
9
作者 高越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晚熟的人》承接了莫言以往乡土书写的脉络,并将高密东北乡人的生活现状置于后现代视域中加以观照。作品中“晚熟”的意涵较为丰富,既指向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亦反讽了那些幼稚、极端的人,由此,“晚熟”成为后现代浪潮中悬在乡土之上... 《晚熟的人》承接了莫言以往乡土书写的脉络,并将高密东北乡人的生活现状置于后现代视域中加以观照。作品中“晚熟”的意涵较为丰富,既指向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亦反讽了那些幼稚、极端的人,由此,“晚熟”成为后现代浪潮中悬在乡土之上的一柄利剑,正则利,反则损。在乡土社会的语境中,“晚熟”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品质展示出了丰富的历史与人性外延,同时也寄寓了莫言在后现代焦虑的冲击下对于乡土的一种怀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后现代 乡土
下载PDF
《晚熟的人》中的秩序与法律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蕴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以奥古斯丁“至高法律和至高秩序”的角度,可以拓展关于文学、秩序与法律的思考空间。莫言新作《晚熟的人》,若从爱与律法、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以及建立这一秩序的“前三十年”(1949—1979)与“后四十年”(1979—2019)的中国社会的时... 以奥古斯丁“至高法律和至高秩序”的角度,可以拓展关于文学、秩序与法律的思考空间。莫言新作《晚熟的人》,若从爱与律法、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以及建立这一秩序的“前三十年”(1949—1979)与“后四十年”(1979—2019)的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三个方面看,可以揭示出该作品在文学与法律的关系上的独特价值。在《晚熟的人》中,莫言从道德伦理秩序到社会法律秩序再到灵性精神秩序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反思,从这一多重秩序的建立直至完成,他凝练地刻画出了一幅更为立体的全景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法律 晚熟的人
下载PDF
莫言《晚熟的人》叙事空白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4-60,共7页
叙事空白艺术在莫言《晚熟的人》小说集中愈臻成熟,既有作为叙事依托的空白,也有作为文本结构的空白。叙事空白的产生主要缘于语言的遮蔽性、不宜叙述事件的存在以及作者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叙事空白在小说文本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整体人... 叙事空白艺术在莫言《晚熟的人》小说集中愈臻成熟,既有作为叙事依托的空白,也有作为文本结构的空白。叙事空白的产生主要缘于语言的遮蔽性、不宜叙述事件的存在以及作者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叙事空白在小说文本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整体人物群像,升华了小说的主旨内涵,同时融贯在文本艺术结构中,丰富了文本叙事策略,从而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深度阐释文本,实现作者、作品与读者三位一体的叙事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叙事空白 审美体验
下载PDF
自我变化中的恒定坚守——读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
12
作者 朱斌 《写作》 2021年第6期94-100,共7页
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固然体现了作家有意识的自我突破,但在这一突破中,有些深层的东西被他执着地坚守着。这主要包括:依然力求揭示人性与生命的复杂多样;依然深入剖析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痼疾及其导致的人性与生命悲剧;还依... 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固然体现了作家有意识的自我突破,但在这一突破中,有些深层的东西被他执着地坚守着。这主要包括:依然力求揭示人性与生命的复杂多样;依然深入剖析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痼疾及其导致的人性与生命悲剧;还依然重视故事及其叙述的魅力,有着恒定的叙事姿态。因此,其自我突破,是以发扬他长期积淀而成的成功经验和创作优势为基础的。在此意义上,有理由相信:莫言会有更成熟的自我突破之作——在自我变化中将有更加成熟的优势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人性 生命 时代痼疾 叙事姿态
下载PDF
莫言《晚熟的人》叙事结构与元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昊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莫言新近出版了获诺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集《晚熟的人》,这部小说集在承续作者此前创作特点的基础上,也有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元话语等方面。其叙述往往从当下开始,进而转向往昔的岁月,再回到当下,也就是时空的现在——过... 莫言新近出版了获诺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集《晚熟的人》,这部小说集在承续作者此前创作特点的基础上,也有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元话语等方面。其叙述往往从当下开始,进而转向往昔的岁月,再回到当下,也就是时空的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模式。如此就易于造成小说情节的大跨度和时空的大开阖。整部小说集还有大量元叙述及互文叙述,再加上一贯的实与虚相结合的叙述格调,配以对新的环保主题、新媒体现象等的关注和描写,形成了这部小说集别具匠心的叙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叙述结构 元话语 主题拓展
下载PDF
现代性焦虑下的怀旧书写——论莫言小说《晚熟的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翠青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4-30,共7页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以返乡者的姿态对现代化影响下的故乡进行了观照,作者透过怀旧的书写模式疗治自身产生的现代性病症。小说采用了元叙述和多重视角并置的方式,拓展了怀旧的叙事空间,晕染与白描结合的手法使得时代记忆定格,易于人物...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以返乡者的姿态对现代化影响下的故乡进行了观照,作者透过怀旧的书写模式疗治自身产生的现代性病症。小说采用了元叙述和多重视角并置的方式,拓展了怀旧的叙事空间,晕染与白描结合的手法使得时代记忆定格,易于人物的立体化呈现。莫言顺应了当下非虚构写作潮流,从讲故事转向了写现实;作者在对记忆中神性、物性、人性的探讨中,赋予了小说寓言化体验,实现了人道主义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现代性焦虑 怀旧 非虚构 人道主义
下载PDF
重返,亦或超越故乡--论莫言《晚熟的人》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腾飞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100-108,共9页
本文以对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的文本细读为方法,考察了整部作品在美学风格上所呈现出来的新变与守常,进而试图发现莫言新作的独特价值。作家对小说形象精神变格的观照与内在性审思开拓了建构人物的多重可能性,在叙事的演进中也运用... 本文以对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的文本细读为方法,考察了整部作品在美学风格上所呈现出来的新变与守常,进而试图发现莫言新作的独特价值。作家对小说形象精神变格的观照与内在性审思开拓了建构人物的多重可能性,在叙事的演进中也运用了“留白”与“造境”的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平实朴素亦深远鲜活的古典韵味,这也体现了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新变化,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整部作品也与作家本人所提出的“超越故乡”的精神命题有了更大的思想张力,在对人与故乡辩证关系的把握中,地方性经验在莫言笔下依然显现着普遍性图景的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精神变格 造境 超越故乡
下载PDF
《晚熟的人》:叙事突围、精神还乡与现代性焦虑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莹雪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4-92,共9页
莫言以《晚熟的人》从历史的波诡云谲中脱离出来,带着平和的姿态踏入了纷纭复杂且变化迅速的乡土日常,试图建立与故乡的当下联系;突破自我的“还乡”视角使得故乡重塑的“当下感”得到了强化,叙事艺术的创新也使得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变得... 莫言以《晚熟的人》从历史的波诡云谲中脱离出来,带着平和的姿态踏入了纷纭复杂且变化迅速的乡土日常,试图建立与故乡的当下联系;突破自我的“还乡”视角使得故乡重塑的“当下感”得到了强化,叙事艺术的创新也使得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现代化进程的侵袭使乡土社会逐渐走向瓦解,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使得莫言关于现代性焦虑的思考愈显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故乡重塑 叙事艺术 传统与现代 现代性焦虑
下载PDF
民间回归与生命“晚熟”——从《檀香刑》到《晚熟的人》 被引量:1
17
作者 隋岩娜 陈佳冀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0-54,共5页
莫言追求民间写作立场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是在遍历时代浮沉、思考百态人生后的回望,也是文学“当代性”精神高度的展现。从《檀香刑》到新作《晚熟的人》,莫言开启了新的“叛逆”模式,深度呈现了作家获奖后面临的心理矛盾与视域困境。... 莫言追求民间写作立场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是在遍历时代浮沉、思考百态人生后的回望,也是文学“当代性”精神高度的展现。从《檀香刑》到新作《晚熟的人》,莫言开启了新的“叛逆”模式,深度呈现了作家获奖后面临的心理矛盾与视域困境。莫言带着深厚的民间情感和非凡的审美创造力,描绘了时代动荡中的人性冷暖与生命律动,审视着古老与现代文明冲击中的乡村发展体系与伦理道德关系,赋予了生命与生活全新的“晚熟”内涵,反映了一种倔强的文化态度,也照亮了民间立场回归的一条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民间立场
下载PDF
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中的乡土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国庆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13,共4页
小说集《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新书,主要体现了莫言对故乡中人与事的关怀。全书由十二篇中短篇小说集合而成,是莫言近年来感悟乡村变化、书写乡村人事的文学呈现。莫言在《晚熟的人》中的乡土书写呈现在自觉地消解崇... 小说集《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新书,主要体现了莫言对故乡中人与事的关怀。全书由十二篇中短篇小说集合而成,是莫言近年来感悟乡村变化、书写乡村人事的文学呈现。莫言在《晚熟的人》中的乡土书写呈现在自觉地消解崇高,关注到乡土图景的新变,塑造出形色各异的乡村群像等方面。在新时代乡村的变化之中,莫言拒绝陌生化和旧有的经验,更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书写乡村发展过程文化、经济、伦理的改变,从而将乡土书写的目标最终指向人性深处“善”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 莫言 晚熟的人 乡土书写
下载PDF
被“围观”的写作--论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
19
作者 蒋成浩 《写作》 2022年第5期74-81,共8页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一场瞩目的文学事件,也引发了商业资本的角逐,在网络媒介与市场的操作下,“莫言”成为极具象征资本的“品牌”。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莫言的文学创作与私人生活都处于被“围观”的状态。《晚熟的人》是莫言自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一场瞩目的文学事件,也引发了商业资本的角逐,在网络媒介与市场的操作下,“莫言”成为极具象征资本的“品牌”。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莫言的文学创作与私人生活都处于被“围观”的状态。《晚熟的人》是莫言自2012年获得“诺奖”后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依旧体现着莫言出色的叙事能力,但较之此前的作品,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小说中作为叙事者“我”的主体性反思的弱化、充满匠气的情节营构、过分迷恋于“讲故事”而导致的空洞化、传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匠气 晚熟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生态批评阐释域下的莫言《晚熟的人》
20
作者 祗兴 叶继群 闫琪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阐释《晚熟的人》这部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莫言综合运用三种独特的书写方式——“复魅性”“互喻性”和批判性,总结出莫言渗透在文本中的生态关怀,主要表现为敬畏自然、省思主体性、反思现代化的生态思考,对当代我们应...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阐释《晚熟的人》这部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莫言综合运用三种独特的书写方式——“复魅性”“互喻性”和批判性,总结出莫言渗透在文本中的生态关怀,主要表现为敬畏自然、省思主体性、反思现代化的生态思考,对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空前严重的生态危机有着深远的启发和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莫言 晚熟的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