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巍山县2022年晚秋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1
作者 陈彩杏 官崇圭 李春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1-53,57,共4页
为进一步探索“烤烟+”多种复合种植模式,促进“烤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烟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在烟区开展烟后种植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筛选适宜巍山县种植的优势明显、表现稳定的青贮玉米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青贮玉... 为进一步探索“烤烟+”多种复合种植模式,促进“烤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烟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在烟区开展烟后种植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筛选适宜巍山县种植的优势明显、表现稳定的青贮玉米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青贮玉米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丰产性等进行试验观察、考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品种布谷鸟33、云黄3号、同玉008、五谷1790、文研195综合表现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巍山县 晚秋青贮玉米 品种 筛选试验
下载PDF
安顺市平坝区夏晚秋蔬菜的发展情况与对策
2
作者 杨胜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切实推进夏晚秋蔬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山夏晚秋蔬菜产区的“菜篮子”作用,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的对蔬菜多品种、高品质的需求,基于安顺市平坝区夏晚秋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平坝区蔬菜产业推进取得成效和存在的... 为切实推进夏晚秋蔬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山夏晚秋蔬菜产区的“菜篮子”作用,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的对蔬菜多品种、高品质的需求,基于安顺市平坝区夏晚秋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平坝区蔬菜产业推进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平坝区夏晚秋蔬菜发展的建议,以期助力平坝区蔬菜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蔬菜 蔬菜种植 情况 对策 安顺市平坝区
下载PDF
琵琶协奏曲《晚秋》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婷婷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期80-83,共4页
琵琶协奏曲《晚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青年作曲家李博禅提取了“晚秋”这一主题,借助琵琶这一传统乐器的独特音色,对深秋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准确地表达了... 琵琶协奏曲《晚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青年作曲家李博禅提取了“晚秋”这一主题,借助琵琶这一传统乐器的独特音色,对深秋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离情别绪,使得听众身临其境。《晚秋》一经推出便受到众多琵琶音乐人及爱好者的关注,深入分析作者的精巧构思时,应从其结构组合及艺术表达手法入手,结合琵琶技法的灵活应用进行综合论述,艺术研究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协奏曲 晚秋 音乐分析 演奏技巧
下载PDF
琵琶曲《晚秋》演奏技法探析
4
作者 王欣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2期88-90,共3页
文章围绕琵琶曲的演奏展开,以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著名琵琶曲《晚秋》为例,从技法方面对整首曲目的演奏特色展开了系统性的探究。首先,通过对琵琶曲《晚秋》创作背景的解析,对乐曲创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乐曲的创作情感进行了简要介绍... 文章围绕琵琶曲的演奏展开,以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著名琵琶曲《晚秋》为例,从技法方面对整首曲目的演奏特色展开了系统性的探究。首先,通过对琵琶曲《晚秋》创作背景的解析,对乐曲创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乐曲的创作情感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结合琵琶曲《晚秋》独特的三部曲式结构,对其不同部分结构的演奏要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结合琵琶曲《晚秋》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的左右手操作技法以及表现,对该乐曲的演奏技法进行了着重介绍。以此来展现琵琶曲《晚秋》丰富演奏技法运用下的演奏特点。希望能够通过如下研究,可以从各个层面增进人们对琵琶曲《晚秋》的认识,并为琵琶曲《晚秋》演奏活动的开展,提供诸多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曲《晚秋 创作背景 结构 演奏技法 演奏特点
下载PDF
叶国辉《晚秋——为交响乐队而作》审美意象研究
5
作者 杜佳慧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8期94-98,共5页
在叶国辉老师的音乐作品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出优美的韵律,传统与当代的理念交汇出悠远的乐章。作品《晚秋》既采用现代作曲技法,又融入诸多中国元素,成功地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其注重“意”与“象... 在叶国辉老师的音乐作品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出优美的韵律,传统与当代的理念交汇出悠远的乐章。作品《晚秋》既采用现代作曲技法,又融入诸多中国元素,成功地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其注重“意”与“象”的表达,不是描绘某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将作品描绘的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意境,具有中国古典主义美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 叶国辉 作曲技法 传神写照 审美意象
下载PDF
2022年晚秋全龄配合饲料育试验报告
6
作者 韩益飞 李长铭 孔旭东 《江苏丝绸》 2023年第3期18-20,7,共4页
文章报告了2022年如东县晚秋全龄配合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认为全龄配合饲料养蚕1~3龄宜采用小蚕配合饲料饲育、4~5龄采用大蚕配合饲料饲育,这样有利于提高养蚕成绩与效果。同时在5龄期体喷保幼激素试验结果表明,体喷保幼激素能够延长5龄... 文章报告了2022年如东县晚秋全龄配合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认为全龄配合饲料养蚕1~3龄宜采用小蚕配合饲料饲育、4~5龄采用大蚕配合饲料饲育,这样有利于提高养蚕成绩与效果。同时在5龄期体喷保幼激素试验结果表明,体喷保幼激素能够延长5龄期发育经过时间,有利于降低公斤茧粒数,提高张种产茧量,增加粒茧丝长,但在体喷时间、浓度以及方法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食一号 晚秋 全龄 配合饲料 饲育 保幼激素
下载PDF
晚秋温度对苜蓿地上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磊 陈立波 +2 位作者 李志勇 王美珍 郭淑晶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93,共5页
通过对9个不同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地上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POD活性的研究,揭示晚秋温度变化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0日-10月10日,随着温度的降低,3种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地上部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高... 通过对9个不同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地上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POD活性的研究,揭示晚秋温度变化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0日-10月10日,随着温度的降低,3种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地上部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度秋眠类型苜蓿的变化幅度最大;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糖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低度和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变化幅度比较剧烈,说明在贮藏类营养物质方面,低度和高度秋眠类型苜蓿更为敏感,二者变化趋势恰好相反,中度秋眠类型苜蓿介于二者之间;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地上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经历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度和高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变幅相对于低度秋眠类型大,说明中度和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地上部对于气温的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晚秋温度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晚秋刈割时间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立波 刘磊 +2 位作者 李志勇 王美珍 陈双燕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的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较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变化平稳,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对于北方温度变化具适应性及更好的抗寒...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的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较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变化平稳,变化幅度较小,表明低度秋眠类型苜蓿对于北方温度变化具适应性及更好的抗寒性;高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变化剧烈,表明高度秋眠类型苜蓿对晚秋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中度秋眠类型苜蓿POD活性的变化幅度介于低度和高度秋眠类型之间,但其变化趋势更接近低度秋眠类型,说明中度秋眠类型苜蓿在抗寒性方面更接近于低度秋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晚秋刈割 秋眠类型 POD
下载PDF
晚秋前冬海洋性大陆区域向外长波辐射年际变化及其与云贵高原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夏阳 管兆勇 孙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6,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降水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6站逐日观测资料,通过定义一...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降水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6站逐日观测资料,通过定义一个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强度指数(IOLR),分析了海洋性大陆区域(Maritime Continent,MC)近35年来11月—次年1月对流活动特征,并揭示了11月—次年1月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同期云贵高原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除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外,还存在3—5 a及8—10 a的振荡周期。当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偏弱(强)时,云贵高原西部降水偏少(多),东部降水偏多(少),高原东西部之间降水分布差异加大(减小)。引起云贵高原降水异常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在海洋性大陆区域与云贵高原间存在显著的异常垂直环流圈,当下沉(上升)支位于海洋性大陆区域时,上升(下沉)支将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而云贵高原地形可能对云贵高原降水异常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差别的产生存在影响;二是海洋性大陆区域在对流层低层的辐散和对流层上层的辐合运动为热带和高原以东地区提供了异常的位涡强迫,直接导致对流层低层南海—孟加拉湾地区异常反气旋和对流层上层位于中国南方的异常气旋性环流的产生;三是由于海洋性大陆区域辐散运动作为位涡制造而激发的位涡扰动的能量从热带地区向云贵高原及其东侧频散并辐合,对云贵高原上空扰动异常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有利于深刻理解云贵高原冬季降水异常的形成机理以及为寻找降水异常预测因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性大陆 云贵高原 异常降水 向外长波辐射 晚秋前冬
下载PDF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海候 沈明星 +5 位作者 陆长婴 贾玉书 陈凤生 施林林 吴彤东 姚月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173-175,共3页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早冬季节 覆盖保温 蚯蚓 消化牛粪能力
下载PDF
晚秋刈割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磊 陈立波 +1 位作者 田占标 卫智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此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到翌年苜蓿开始返青时再次上升,低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高秋眠类型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晚秋刈割 不同秋眠类型 游离脯氨酸
下载PDF
晚秋叶施高浓度肥料对梨树翌年生长发育的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跃进 扈惠灵 王西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在梨树上进行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及其混合液的高浓度晚秋叶施处理 ,研究其对翌年树体的物候期及成花状况、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有肥料的单施处理都明显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发育 ,增强了树体的水分利用能力... 在梨树上进行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及其混合液的高浓度晚秋叶施处理 ,研究其对翌年树体的物候期及成花状况、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有肥料的单施处理都明显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发育 ,增强了树体的水分利用能力。尿素晚秋叶施有利于花芽的进一步分化 ,促进了物候期提前 ;磷酸二氢钾的晚秋叶施使叶片厚度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叶施 高浓度肥料 梨树 翌年生长发育 追肥方式 施肥 叶肥
下载PDF
晚秋蜜桃贮藏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向东 赵瑞平 于梁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晚秋蜜桃 贮藏生理 贮藏技术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多效唑对温州蜜柑晚秋梢生长及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明儿 李三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3-45,共3页
于晚秋梢萌芽前叶面喷布250~2000ppm多效唑,对5年生宫川温州蜜柑的晚秋梢控制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能增加枝条内可溶性糖、淀粉、钾及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外渗率,提高抗寒性。
关键词 多效唑 晚秋 抗寒力 生理效应 温州蜜柑
下载PDF
不同菌株对“酥梨”和“晚秋黄梨”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四普 牛佳佳 +2 位作者 鲁云风 唐存多 苗建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用6种发酵菌株R2、FR、DV10、EC1118、K1和QA23分别对“酥梨”和“晚秋黄梨”进行梨果酒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梨果酒主发酵一般6~7 d结束,主发酵3~4 d内pH值逐渐下降。对不同发酵梨果酒透光率、色差、酒精度、总酸含量、总... 用6种发酵菌株R2、FR、DV10、EC1118、K1和QA23分别对“酥梨”和“晚秋黄梨”进行梨果酒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梨果酒主发酵一般6~7 d结束,主发酵3~4 d内pH值逐渐下降。对不同发酵梨果酒透光率、色差、酒精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根据每种菌株发酵梨果酒口感和风味的综合评定结果可知,EC1118菌株比较适宜“酥梨”果酒发酵,而QA23菌株适宜“晚秋黄梨”果酒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梨 晚秋黄梨 菌株 梨酒 发酵
下载PDF
‘晚秋蜜’桃主干形整形修剪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景彦 丁文涛 +4 位作者 纪连军 刘利军 朴继成 姚继良 李敏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69,共4页
‘晚秋蜜’是一个优质、抗寒、晚熟的芽变桃新品种,近几年在寒地桃产区发展较快。以1~4年生‘晚秋蜜’为试材,调查了干高、树高、干周、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和修剪后的适宜长果枝数量,总结出桃树主干形冬季修剪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晚... ‘晚秋蜜’是一个优质、抗寒、晚熟的芽变桃新品种,近几年在寒地桃产区发展较快。以1~4年生‘晚秋蜜’为试材,调查了干高、树高、干周、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和修剪后的适宜长果枝数量,总结出桃树主干形冬季修剪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晚秋蜜’采用主干形整形,成形快,早丰产,修剪操作简单,4年生树修剪平均用时3.8 min,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蜜’ 主干形 修剪
下载PDF
晚秋叶施高浓度肥料对梨树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扈惠灵 王跃进 王西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3-66,共4页
在梨树上进行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及其混合液的高浓度晚秋叶面喷施 ,对处理后休眠期枝条及翌年花序、叶片中相应矿质成分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晚秋叶施高浓度肥料均能显著增加梨树休眠期枝条中相应矿质成分的含量 。
关键词 矿质营养 梨树 晚秋叶施 高浓度肥料 老龄叶
下载PDF
淳安县2014年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原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建京 余荣峰 +5 位作者 丰洪平 项琼斐 陈田飞 章朝凯 何晓峰 何荷根 《中国蚕业》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2014年淳安县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通过现场调查、随机抽样、病害诊断、成份检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蚕病损失评估,并系统分析了引起蚕病大面积暴发的气象条件、桑树病虫害、桑叶营养等因素。结果显示: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是受持续低... 2014年淳安县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通过现场调查、随机抽样、病害诊断、成份检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蚕病损失评估,并系统分析了引起蚕病大面积暴发的气象条件、桑树病虫害、桑叶营养等因素。结果显示: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是受持续低温阴雨少光照的气候条件影响,多种桑树病虫交错暴发叠加危害,使桑叶减产,叶质下降,造成蚕体质虚弱抗病力下降而诱发。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止蚕病大面积暴发、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安县 晚秋 蚕病暴发 气象因素 病虫害 桑叶营养
下载PDF
电影《晚秋》的文学表现手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白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6,共2页
由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的文艺片《晚秋》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晚秋》在叙事过程中糅入文学的元素,灵活运用对比、重复、隐喻等手法呈现出一段刹那即是永恒的感人恋情。精巧雅致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由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的文艺片《晚秋》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晚秋》在叙事过程中糅入文学的元素,灵活运用对比、重复、隐喻等手法呈现出一段刹那即是永恒的感人恋情。精巧雅致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意蕴以及渲染情绪和营造氛围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晚秋》因而富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和审美张力,诱使观众在光影的谐韵中纵情想象、感知和体验生命的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 文学 表现手法
下载PDF
2014年河南一次晚秋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小超 刘莹莹 郑世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3期57-64,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19-20日河南省一次晚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地区形成低槽并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南支槽前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19-20日河南省一次晚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地区形成低槽并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急流汇合,导致了暴雨天气的出现。水汽通量势函数和辐散分量的辐合中心向暴雨区逐渐靠近,能体现水汽在暴雨区的汇聚,水汽通量的旋转分量在暴雨区气旋式环流的形成能较好地揭示降水集中发生时水汽的维持原因。在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中,强迫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强迫产生次级环流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高空低空急流的耦合对Ekman非平衡流有一定的加强促进作用,形成Ekman非平衡流强迫的次级环流与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同位相叠加耦合的"双耦合"现象。"双耦合"现象的出现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速垂直运动发展,使上升运动从边界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高层为雷暴的产生和暴雨的维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低层位涡异常扰动导致涡度强烈发展倾斜,可能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暴雨 水汽通量 Ekman非平衡流 次级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